点击数超过1000万的“徐博客”
作者:苗炜(文 / 苗炜)
三联生活周刊:你去年一直说要拍一个古装大片,但怎么又开始写上了blog?
徐静蕾:我去年的时间的确全拴在《宫里的日子》这部电影的筹拍上。到10月份,因为种种问题,这个电影确定暂时无法开拍。我从春天就开始记日记,叫《日子日记》,是为这个电影记的,但隐隐感觉这个电影会出问题。10月25日,我开始写blog,最初我的第一反应是我写它干什么?但总觉得要干点什么来缓解自己郁闷的心情,写着写着又觉得还有点意思。
三联生活周刊:给你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投资拍电影,你会害怕吗?
徐静蕾:我不害怕,我自信我拍一个电影会是中等水平,目前投资上亿的电影,许多都是商业运作的成功。就电影本身来说,我觉得我不会比他们差,甚至可能会更好一点。大成本当然会对导演的干涉多一些,投资人会说,你增加一些武打;发行商也会认为,没有武打就不是商业片;那我的妥协就是你少给我点钱,我不要武打。对我来说,不一定要拍一个大成本电影,《宫里的日子》让我决定还是要有自己的公司,我不是为了挣钱,如果为了钱我可以去拍电视剧,我就是想做自己的事情。既然这样,我不希望别人给我太多的控制,我要成立公司——鲜花盛开影业公司,再有什么项目会是我的公司和别的公司合作,我不想再让我自己的电影依托别人来说成或者不成。
三联生活周刊:从你的blog上看,你好像对你上一部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发行与宣传不是很满意。
徐静蕾:那个电影的成本是2000万元,但宣传费用我觉得也就40万元。我演《我爱你》的时候,去了12个城市参加首映,《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我除了北京,就去了一个城市。我现在筹备的是个有点儿实验性质的电影,叫《梦想照进现实》。
三联生活周刊:你会不会用你的blog来宣传自己的电影?
徐静蕾:当然,我会把blog当作宣传我新电影的一个渠道。我觉得写blog的一个好处是,让大家不要对导演这个职业“神化”,现在已经没什么职业是要“神化”的,在许多人看起来,拍电影是个很复杂的事,好多线头都牵在导演那里,但其实这只是一个工作。我刚开始拍电影的时候,好多人怀疑那是不是我拍的,甚至有人说,是别人写好了字条交到我手里告诉我该怎么拍,现在大家不再怀疑了。
三联生活周刊:写blog还有什么好处呢?
徐静蕾:博客的好处是你可以不写啊,也可以只发一张照片,这个没压力的方式让我感兴趣。写blog还能看到留言,这可以观察人生百态。现在上网,我都会先去自己的blog上看看。另外,我觉得写blog锻炼了我的文字表达能力,我以前也写过剧本,但写东西会有压力,经过这4个多月,我写东西没有任何压力,甚至觉得靠写字能挣钱养活自己也真好,不用和那么多人打交道。不像拍电影,要不断推销自己。
三联生活周刊:博客能不能给你带来新的社交圈子呢?
徐静蕾:真正多了一个朋友也就是韩寒,其他链接上的人大多以前就认识。我看了韩寒、郭敬明等80年后作家的那些小说,他们的生活和我年轻的时候没多大的区别,听的歌、看的书也都没什么差别。
三联生活周刊:有1000万个点击,这个数字对你意味着什么?
徐静蕾:点击数上100万的时候我就很惊讶了,如今居然上了1000万。我不知道谁说过“收视率是万恶之源”这说法,后来又有了“点击率是万恶之源”,我以前看到书里面讲“多数人的暴政”,也许这个名词拿来说过分追求点击率并不合适,但我的意思是,太多时候我们过于在意“大多数”。当然,我也不是抵触,也不是矫情。我还是很高兴能有那么多人通过互联网人来看我的blog。
三联生活周刊:演艺圈是个名利场,名人博客也更要强调“名人”呀。
徐静蕾:我对我现在的知名度很满意,我可以自由地上街,别人看到也就是说:这是徐静蕾。不会造成任何麻烦,不会失去自由。十几年前,我想的就是能在一个广告公司里找到工作,别干得不好让人骂,现在来看,我所有的理想早就实现了,所以我不着急,到60岁能拍20个电影就很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