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2005亚太资本市场各奖项的大赢家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伊一)
十年一遇的交易
1月20日晚,香港港丽酒店的大宴会厅高朋满座,来自亚太地区金融界的精英人士云集于此,参加一年一度《金融亚洲》(Finance Asia)杂志举行的盛大颁奖晚宴。《金融亚洲》的奖项评选,在亚太地区资本市场上享有盛名,受到金融界人士的高度重视。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亚太区主席兼CEO的柯磊洛(Paul Calello)先生,为参加此次颁奖晚宴甚至专门从日本赶回香港,他临下飞机前换上了黑色礼服,从机场直奔颁奖现场。
此次《金融亚洲》杂志颁奖仪式上发出的第一项大奖、也是最重要的奖项——“年度资本市场风云人物”奖,授予了中国建设银行(以下简称,“建行”)董事长郭树清。《金融亚洲》认为,建行上市是5年来世界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以及迄今为止亚洲地区除日本以外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其规模、定价和后市交易水平都显示出建行在其管理层的领导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这个‘年度资本市场风云人物’奖,每年都颁发给在亚太区资本市场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我们今年之所以把这个奖项颁给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是因为中国建设银行除了成功实现IPO(首次公开募股)外,还成为第一家推出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中资商业银行,这使得中国建设银行成为中国内地商业银行中金融创新的先锋。”《金融亚洲》杂志主编Steven Irvine说。
“非常荣幸能够获得‘年度资本市场风云人物’奖,这个奖不仅是颁发给我个人的,也是发给建行所有员工的。”郭树清说,“去年,对于中国银行业和中国金融改革是具有标志意义的一年。建行作为第一家实现成功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这是建行自身努力的结果,也是包括承销商、财务顾问、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在内,共同努力的结果。借此机会,向建行在海内外所有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郭树清本人因公务繁忙并没有出席此次颁奖典礼,但他通过会场的大屏幕用流利的英语发表了他的获奖感言。
在此次颁奖仪式上,除郭树清本人获得“年度资本市场风云人物”奖外,建行的监事长谢渡扬和副行长范一飞代表建行从颁奖仪式上捧回了《金融亚洲》授予的“2005年度最佳交易、最佳股权交易、最佳首次公开发行、最佳股份化和中国最佳交易”等多项国际性大奖。成为此次颁奖典礼上最大的赢家之一。
“某些机构评奖,可能是为了照顾得更全面,而把各奖项分散给了不同的得主。而我们认为‘好就是好’,只要各方面都做得好就应该得到相应的奖项,这样才客观。比如中国建设银行,既获得了最佳IPO,又获得了最佳股份化等奖项。如果我们把这几个奖项分别发给了不同的机构,那么投资者反而可能会困惑——这个得主做得到底够不够好?”Steven Irvine说。
实际上,建行能够将这些重要奖项收入囊中,并非轻而易举。
《金融亚洲》是一家总部在香港的国际知名财经媒体。已经有10年历史的《金融亚洲》杂志的奖项评选,有非常严格的程序。《金融亚洲》杂志评奖委员会的成员,对亚太地区具有评选资格的各家金融机构,要进行大概三个半星期从早到晚的访谈。各家金融机构要为自己在过去一年做了哪些重要的交易,为什么应该获得某个奖项而据理力争。具体每家金融机构还要经过约150个小时的面谈,同时提供很多书面材料。经过严格筛选后,《金融亚洲》会产生一个候选名单,对于进入这个名单的各家金融机构,还被要求提供更多的资料和数据。
《金融亚洲》的评奖委员会由财经记者组成,最终评奖所依据的数据都来源于独立机构Dealogic的数据库。作为亚太地区资本市场上历史最长的奖项,《金融亚洲》评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金融机构都把是否获得了《金融亚洲》的奖项,作为年终奖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每年我们评奖工作的准备时间很长。并不是对方说什么我们就相信什么,我们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不会被虚假的事实所迷惑,能够保证各项评选指标的真实性。”Steven Irvine说。
实际上,就在一年以前,包括Steven Irvine在内的很多人,都不相信建行能够在2005年实现如此成功的IPO。“当初我们都认为建行上市会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它的规模实在是太大了,而且作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也不可能出现外资较大比例入股的情况。”Steven Irvine说,“但到了建行开始路演的时候,我们发现他们做了非常出色的准备工作。建行的上市能够如此成功确实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
中国建设银行确实是大得不容投资者忽视。包括其海外的资产,建行是中国内地第二大银行,仅次于中国工商银行。建行的资产规模超过韩国国民银行(Kookmin Bank)、新加坡星展银行(DBS)以及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的总和,达到4720亿美元。
但就在8个月以前,投资者还在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估值争论不休,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还表示不会为一家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给出超过其净资产1.2倍的价格。
建行一系列的事实让这些投资者消除了成见。
建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重组工作,使其价值得到真实反映。《金融亚洲》认为尤其重要的是,美国银行支付30亿美元购买该行9%的股份,这笔迄今为止外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最大单次投资并对建行在信息技术、风险管理以及公司治理等多方面投入专才支持,加强了投资者对建行的信心。
《金融亚洲》评论说,像以前任何一家成功的上市公司一样,建行能够利用各个不同的需求实体,保证了溢价的发行。当时有人担心定价太高,而造成股价下跌,即使不立即下跌,也肯定会在实施“绿鞋”后出现价格下跌。但强劲的后续买进证明了怀疑者的错误,“绿鞋”全部实施。同时,建行采用了一个明智的发行结构,侧重于面向机构投资者发售股票,使得建行在二级市场的表现稳健,没有大起大落的行情。
即使如此,面对这些奖项的评选,建行并非没有任何竞争对手。同样于去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先于建行在香港联交所挂牌的中国交通银行,成为建行在这些奖项上最主要的竞争者。实际上,中国交通银行的IPO也相当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为后来建行的IPO担当了一个探路者的角色。
“我们考虑这些奖项应该颁给更具影响力的机构,这种影响力不是当时的,而是过了几年后,回过头来看,仍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以这个标准判断,无疑建行的项目更具有优势:它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最早上市的;募集资金额位居2005年全球资本市场之首;建行在二级市场交易中的成功表现,这些都消除了建行获得所有相关奖项的任何疑问。”Steven Irvine说。
获奖之最
建行的主承销商之一、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投资银行家将建行IPO的项目评价为:“十年一遇的交易。”这样的一笔交易,以及建行所取得的业绩,当然会获得来自资本市场的广泛认同。
实际上,就在《金融亚洲》将6项大奖颁发给建行的前一天,建行行长常振明、副行长范一飞以及住房金融与个人信贷部副总经理徐迪,已经代表建行在亚太地区另一家知名英文金融月刊《财资》(The Asset)杂志举行的2005年《财资》3A奖项颁奖仪式上,领取了7项大奖,开创了《财资》杂志3A奖项的先河。
这7项大奖除包括“中国最佳国内银行奖”、“最佳交易奖”、“最佳首次公开发行奖”、“最佳股本奖”和“最佳发行人奖”5项大奖外,建行去年12月份完成的30亿元人民币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此次也被《财资》评为亚洲地区最佳本地证券化发行银行奖和最佳本地证券化安排人奖。
《财资》杂志的3A奖项是为表彰过去12个月金融服务业中的优异表现而每年进行评选的,它以包括定量、定性因素在内的被称作财资打分系数(TASO)的打分制为基础。自1999年以来,《财资》杂志每年举办的3A奖评选在国际金融市场也非常具有影响力。
《财资》杂志综合专业人士认为,建行IPO的规模、价值以及交易水平都证明了建行的卓越表现和领导层非凡的能力。从建行的股票在二级市场的表现看,毋庸置疑这是本年度最佳股本发行。它良好的交易表现使投资人对投资中资银行股更有信心。建行上市的成功为中国政府的金融体制改革之路增强了信心。同时,彰显了建行推进股份制改造、引入战略投资者、深化改革、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强化风险控制等工作的卓越成效。
此前,建行还荣获了《亚洲风险》(Asia Risk)杂志2005年度中国内地最佳金融风险管理大奖,是本年度中国银行业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银行。同时,《全球托管人》杂志还将2005年“中国最佳托管银行”称号,授予了建行。
近日,建行又在香港举行的《国际金融评论》(亚洲版)杂志年度奖项颁奖典礼上捧回了2005年“年度最佳股权交易”(Equity Deal of the Year)之大奖。该杂志形容建行的上市“意义重大,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金融形象”。
《国际金融评论》(亚洲版)指出,建行有关方面特别是董事长郭树清的卓越能力,及政府的大力支持是促成上市计划成功的主要关键。此外,保荐人、中介机构及策略投资者在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也是功不可没。该杂志更强调了建设银行上市对整个中国金融业的重要性:“这项交易顺利完成,大力推动了中国的金融改革,并且为四大国有银行之中,最少两家银行迅速展开招股做好了铺垫。”
获得如此众多的奖项,无疑是国际资本市场对建行所取得成就的极大肯定。对此,建行的新闻发言人表示:“建设银行在2005年成功上市是我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风险管理机制及引进先进的商业管理模式,加上战略投资者在实践国际营运模式的推动作用之卓著成果。我们对本公司为深化改革所付出的努力获得多家国际权威财经杂志的认同和肯定,感到十分光荣。”
成为全球第七大商业银行
建行的成功上市,不仅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赞许,同时也受到国际权威评级机构的认可。就在建行IPO前后,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穆迪(Moodys’)和惠誉(Fitch)先后调升建行评级。调升后建行的各项信用评级在国内商业银行中总体上处于最高水平。
目前,标准普尔将建行长期外币评级由BBB-调升至BBB+,短期评级由A-3调升至A-2,同时将基本实力评级由D+调升至C,评级展望为稳定;而惠誉首次给予建行A-的长期外币评级,评级展望为稳定,短期外币评级为F2,支持评级为1,同时将建行的个体评级从D/E上调至D;穆迪则将建行的银行财务实力评级从E+调升为D-,A2的长期信用评级及P-1的短期信用评级则不受影响,评级展望为稳定。
对建行评级的一致调升,不仅反映了国际评级机构对建行重组改制成效,尤其是财务状况改善、资产质量提高和资本实力增强的普遍认可,也体现了建行在风险管理、审计、信息技术、公司治理和透明度等诸多方面的改善。同时评级机构还认为,政府对建行的支持不会改变;上市将使建行面临更严格的市场监管,有利于建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将促进建行的经营管理进一步提升。穆迪预期:“建设银行通过在中国高速增长的银行市场上实现良性增长来维持其领先优势。在进行首次公开招股上市后,由于该行已经是一家上市公司,因此预期其运作会变得更加透明,并会接受公众的监督。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也应该会因此而逐步改善。此外,长远而言,该行引进美国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也可能有助于提高其经营水平。”
建行作为一只超级大盘股,加之在后市交易中优秀的表现,让市场各方无法小觑。
近日,香港恒指服务有限公司宣布,3月6日起,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建设银行”股票编号:939)将纳入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国企指数”)成为成分股,以及恒生50(包括恒生中国内地25)的成分股。
“建设银行能成为著名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等的成分股,充分体现资本市场对建设银行改革和行业前景之肯定。我们对此深感荣幸,并对投资者的长期支持致以谢意。展望未来,建设银行将继续优化基础管理,进一步加快业务与产品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务求为投资者带来更佳回报。”建设银行的新闻发言人说。
在建行自身良好业绩,以及种种利好因素的推动下,建行股价自上市后节节攀升。
2月14日,建行股价收盘于3.65港元,当日涨幅5.8%,创上市以来的新高。相比2.35港元的发行价累计涨幅已达55.3%,股价表现明显超越大市及国际银行类可比公司,显示出投资者对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前景和建行优越投资价值的认可。
按上述价格计算,建行总市值达1057亿美元,以总市值计,是全球第七大商业银行(上市前按一级资本排名为全球第25大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