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藏书票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子安)
( 米歇尔·芬格斯坦 )
1884年4月18日,米歇尔·芬格斯坦(Michel Fingesten)出生在今捷克西里西亚的小村庄布切克维茨(Buczkowitz)。他的父亲莱昂·芬格斯坦出身于一个奥地利的犹太家庭,以织布为生,是一个虔诚的新教徒。他的母亲弗朗西斯卡·莱恩来自一个意大利的犹太家庭。芬格斯坦16岁时离家来到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学院就读,两年后因厌倦了死板的教育体制,他辍学独自坐船去了美国。4年间,芬格斯坦周游了美国大小城市无数,纽约、费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每到一地,他以设计杂志封面、插图来维持生计,收入仅够糊口。他当时设计的画稿存世的甚少,大多不知去向。1906年4月18日,在芬格斯坦22岁生日那天遭遇了震惊世界的旧金山大地震,成百上千人流离失所。浪迹街头、饥饿难耐的芬格斯坦被一名荷兰船长灌醉后,糊涂地上了驶往澳大利亚的驳船,像奴隶般被迫在船上当起了水手。海上漂泊的时光对年轻瘦弱的芬格斯坦是人生的第一次考验,他在每天繁重的劳动后疲惫不堪,缺乏足够的食物补充,他甚至隐约听到了死神的召唤。但芬格斯坦始终在心里默念一句拉丁三字经:“赋予生命的斗士。”正是这条信念帮助他度过了生死徘徊的危急时刻。他之后所创作的藏书票作品中经常会出现这句挽救自己生命的励志名言。
在海浪无数次冲刷、拍打后,身处浪尖的芬格斯坦渐渐习惯了大自然和人生赐予他的非常人所能得到的宝贵历练,为他日后的人生道路铺垫了坚实的基础。在他首次赴美的30多年后,也许连他本人也不会料想到,在有生之年会有机会为美利坚合众国的第31任总统制作一枚藏书票。罗斯福的藏书票是一派美国田园诗里描写的如痴如醉的仙境景象。正义女神脚下的广袤无垠的北美大地上,万物苍生仿佛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诗人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1892)《草叶集》中的某个片段,某句吟唱,浓缩了诗人在畅游完美国各州后所抒发的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真挚情怀。在他的歌声里有着牧场、森林、驯服的动物,在他的歌声里农民在耕田,矿工在开矿,在他的歌声里婴儿安卧在母亲的怀里吃奶,远处一叶孤舟漂浮于层层翻卷的海面上。《草叶集》作于1855年,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作,收录了这位民主主义诗人几乎全部的诗作300余首。歌颂祖国、宣扬“自我”的中心思想贯穿全篇,这里的“自我”并非是作者本人,它泛指热爱自由、追求民主的美国人民,或全人类。小我可见大我,有了无数个小我,才能验证大我的不朽。
胡适留美7年通读欧美百家哲学著作,融合东西方哲学思想总结了一系列哲学理论。他在《我的信仰》中写道:“小我是会死去的,但他还是继续存活在这个大我身上。这个大我仍是不朽的,他的一切善恶功罪,他的一切言行思想,无论是显著的还是细微的,对的或不对的,有好处的或有坏处的——样样都是生存在其对于大我所产生的影响上。这个大我永远生存,做了无数小我胜利或失败的垂久宏大的佐证。”票面中的每个细小个体:田间有天使为伴的农民,远山以打铁为乐的铁匠,花丛中喂奶的慈祥母亲,无一不是惠特曼和胡适所共同提到的“大我”中的“小我”。在《草叶集》问世的半个多世纪后,罗斯福应是钟情于惠特曼对于美国的热爱以及诗人所倡导的自由、民主的思想,将他歌声描绘的画面重现于藏书票来回应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这片“民主大地”上的人民无微不至的关怀。画面中隐约流露出些许芬格斯坦对那个遥远国度的憧憬。那个大洋彼岸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可以接纳多肤色、多种族的国家未尝不是犹太人的最佳庇护所。芬格斯坦身处尴尬的境地,他已不得不开始为自己和家人盘算将来的归宿,有朝一日“民主大地”或许就是自己终老的天堂。然而现实与命运却残酷地捉弄了他。
芬格斯坦为政界要员制作的藏书票并不多,国家元首级别的更是少之又少。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总统的罗斯福的藏书票作于1938年,尺寸虽不大,但凸现伟人的浩然正气和对大同世界的博爱之心。这与同时代德国法西斯魔头希特勒以纳粹秃鹰徽章为自己设计的藏书票形成了反差对比。二者都是统领当时两个世界超级大国的元首,各自的书票从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符号的寓意上反映了主人在某一阶段的瞬时状态和内心世界。藏书票作为私人贴身信物隐秘的寓意通常会含蓄、深刻、耐人回味,若僵硬地套用古时英伦家族纹章藏书票的形式,照搬纳粹徽章作为自己的私用书票,那方寸空间是无力容纳下票主昭然若揭的野心,更何况希特勒既是书票的主人亦是设计者,与职业画家芬格斯坦是无可比拟的。以后我会着重介绍希特勒的这枚藏书票和它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占据罗斯福书票主要空间、头顶光环如金佛般伫立的正义女神是罗斯福与芬格斯坦共同传达的另一艺术符号。在西方,代表公平正义的女神,古希腊有忒弥斯(Themis),古罗马有尤斯提提亚(Justitia),女神通常左手拿评判公允的天平,右手持斩除罪恶的宝剑,而她的双眼一般是被蒙住的,为的是能够不偏不倚,客观公正地做出裁决。芬格斯坦偏不循规蹈矩,他摘下了蒙着女神眼睛的布条,赋予了新的思想。如罗斯福所说:“人类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是能改变世界的,这种努力可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即使被蒙蔽了双眼,也没有人能割断那条自己与社会之间联系的纽带。他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念去时刻迎接新的挑战。”公平女神背后的英文三字经“自由与正义”时刻提醒她,这个掌管人界大权的主宰者,应秉公决断,同时暗示票主,这个一国之君要言出必行。美国人民所追求的自由、民主的社会是需要这位总统来引领前行的。这尊女神不仅代表了公正,她又是人们怀揣在心底的信仰化身,人类若失去了信仰,就等同于失去了品行和生存的意义,等同于游走在荒原上的孤魂。如果一个国家在无信仰状态下摸黑地艰难前行,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何在?其国民的生活质量能有多高?罗斯福、芬格斯坦、惠特曼三位在各自领域独占鳌头的名士用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来告诉国民,甚至是全人类,“感知信仰”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 罗斯福藏书票,芬格斯坦绘,铜版腐蚀(1938年) )
( 理查·施特劳斯藏书票,芬格斯坦绘,铜版腐蚀(1928年) )
( 希特勒藏书票(1936年) ) 藏书票美国罗斯福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