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人生活的写照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小贝)

仆人生活的写照0( 露西·莱斯布里奇 )

英国历史学家凯瑟琳·休斯说:“在整个20世纪,中产阶级青年女性秘密地调查仆人的生活。她们戴上帽子,在围巾里塞一个笔记本,像搜寻俾格米部落的人类学家一样行动。她们中间有些人只是在为创作小说寻找素材,如莫妮卡·狄更斯,把她做仆人的经历写成了喜剧经典《一双手》。其他人则是想破解一个谜。因为英国人要想摆脱其封建思维,就需要了解仆人生活的真相。虽然家政服务在过去40年间已经消失了,但这种挖掘真相的冲动却变得更强了。如今你去任何一个乡下图书馆,都会看到有一个角落专门摆放仆人生活的口述史。电视上既有冷静的纪录片,也有虚构的电视剧。露西·莱斯布里奇搜寻现存的档案,在《仆人们》一书中详细记录了在现代跪着打扫卫生是什么感觉。”

100年前,劳动力的成本与现在不同。年收入1万英镑的中产阶级家庭能拥有两套房子,每套房子配8个仆人。房主花2000英镑用于体育活动、600英镑用于养马,雇16个仆人每年却只需400英镑。只要能办到,欲望很容易就会变成必需。在豪宅里,工资单特别长,每翻动一次都会碰到仆人,从猪倌到扫蜘蛛的人。

对一个在拥挤、肮脏的村舍长大、几乎没吃过肉的乡下孩子来说,在有钱人家里当仆人,能吃上鸡蛋、奶油和黄油,简直会高兴得喜极而泣。但仆人的工作其实很辛苦,女仆除了生火、擦楼梯、洗锅,还要给主人熨报纸、洗零钱。吃的是猪油、鲱鱼,宴会上要举着烤野兔,那姿势看上去就像用后腿站立,耳朵支棱着。一位男管家端着一盘云雀舌,实在忍不住其美味的诱惑,当着主人的面一通狂吃。厨房通风不畅,味道很臭。城里人家的厨房一般都是地下室,农村人家的厨房朝北——在没有冰箱的时代这有助于冷藏食物,但也意味着每天要在厨房工作15个小时的仆人见不到阳光。仆人缺少隐私,不会得到感谢,地位低人一等。主人召唤在厨房、洗衣房、储藏室和餐具室忙活的仆人时,不会喊他们的名字,而是靠摇铃。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仆人愤愤地说哈代是一个不声不响、悭吝的小个子,会在家里巡视,寻找蜘蛛网。

1912年威尔士一家全体仆人的合影中,女管家拿着一串钥匙,男管家拿着一瓶葡萄酒和一只开塞钻,男仆端着一只盘子,盘子里放着名卡。到1959年,沃本庄园的主人贝德福德公爵的一张照片显示,他卷起袖子,正准备取出洗碗机洗好的餐具。而这位公爵的祖父有60个仆人,他规定客厅女侍身高必须超过5英尺10英寸。对仆人来说,身高确实很重要。爱德华时代,6英尺高的男仆每年可以比矮个子男仆多挣10英镑。一位雇主说:“客厅侍餐的女仆胳膊必须要长,这样才能够到餐桌上的东西;打扫房间的女仆身子要高,不然她怎么能把织品放到书架顶上、擦拭客厅的镜子呢?”关键的是,这些仆人要保持既不见踪影又无处不在。为此,他们要穿上不会咯吱咯吱叫的鞋子;家里有许多隐蔽的通道,当干活的女仆有妨碍时可以立即走掉。

莱斯布里奇知道,用400页的篇幅记述仆人抱怨他们的工作并不有趣,哪怕读者很同情他们。读者更想了解仆人服侍的人的奢靡生活。莱斯布里奇乐于效劳,讲述了许多细节:没有使用别针和纽扣钩的贴身男仆和女仆,贵妇人就穿不了衣服。她们也不驾车,不开门,会有戴着白手套和白色假发的仆人开门。她们也从来不做饭、不去购买生活物资。妇人们每天换三次衣服,所以要不停地给她们洗衣服。夫人的枕套上不能有褶皱。沃尔多·阿斯特只喝自己的奶牛产的奶,所以外出时要运着奶牛。爱德华时代的印度总督住在一个英式房子里时,仆人睡去后,他遇到了一个难题:他需要打开卧室的窗户,但他不知道怎么开。为解决这一难题,他从炉格边捡起一根棍子,打碎了玻璃。即使是英国激进的社会主义者也有仆人。30年代,小说家和社会主义活动家埃塞尔·曼宁有一个女仆服侍她,这样她才能去忙着打破阶级差别。曼宁后来写道:“这很势利,这是阶级差别,这是剥削但它确实管用。”

仆人生活的写照1( 《仆人们》 )

最后,莱斯布里奇还描述了继承自19世纪末的家务活模式瓦解的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工人阶级的女孩更愿意去商店或工厂工作,不愿意一辈子服侍人。受过教育但贫困的妇女填补了她们的位置,这些人想做的是照看孩子、插花和打桥牌,雇主实际上需要的是能够削土豆的人。她们就像雇主家庭中的一员,可以做她们擅长做的事情,如陪孩子乘火车,教新贵们如何握茶杯,给主人整理混乱的文件。总之,她们从干家务的女伴变成了职业人士。 写照仆人生活

上一篇: 健康资讯(731)
下一篇: 时尚资讯(73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