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来韩国没带“伞”
作者:宋晓军(文 / 宋晓军)
( 4月12日,韩国总统朴槿惠(右)在首尔青瓦台会晤到访的美国国务卿克里 )
4月11日美东夏令时下午17时51分,路透社报道了一则《朝鲜已掌握核武器小型化技术并可装上导弹》的新闻。由于十几小时后美国新国务卿克里将访问首尔,如果不是北京时间凌晨5点多,这则消息估计很快就会成为国内媒体的“炒作点”。但近8小时后的美东夏令时4月12日上午1时28分,路透社再发布引用五角大楼发言人的消息,称之前被一位众议员引用国防部情报局文件称“朝鲜已有导弹核弹头”的消息“不准确”,这时才引起很多正在紧盯韩国媒体炒作“朝鲜将试射导弹”的国内媒体的关注。当一些媒体打来电话问我这里有何种玄机时,我说:因为这次克里来韩国没带“伞”。
这里所说的“伞”,就是奥巴马政府4年前对韩国承诺的“延伸性核保护”。有关这个概念,我在《B-2终于出现在朝鲜半岛了》(《三联生活周刊》2013年第14期)一文中有过表述。简单说,就是美国在韩国附近部署太平洋总部司令就有权下令使用的“战术核武器”。以目前朝鲜半岛的局势看,就是用美国驻韩、日近7万美军和随时可使用且道德风险低、破坏力相对小、数量多的战术核武器作担保,震慑朝鲜不敢使用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么美国现在到底有多少战区司令就可以下令使用的战术核武器呢?按照2013年第3/4月号美国《原子科学家公报》中的《2013年美国核力量》一文中描述,2013年美国共有战术核武器弹头500枚(文中用“非战略核武器”表述),其中现役的200枚B61-3/4分别部署在欧洲的比利时、德国、意大利、荷兰及土耳其5个国家的5个空军基地。其中比利时、荷兰及土耳其空军使用F-16战机、德国和意大利使用PA-200“旋风”战机,承担使用美国这200枚战术核武器遂行核打击任务,而另外300枚处于非现役状态的战术核弹头则贮藏在美国的本土。
说到这儿,就不能不说在克里抵达韩国前,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专程来了一趟韩国。至于拉氏与韩国决策层私下里说了什么,显然无法得知。但是从其后韩国新总统及克里抵达后的表态上推测,一些军事迷们认为,拉氏和克里都对韩国说了“要淡定还有余地”一类的话。因为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与伊朗核能力相比,朝鲜核能力的排序无疑是排在第二位的。而在欧洲部署的那200枚现役战术核弹头,是为确保伊朗等中东国家不重蹈朝鲜覆辙的。换句话说,这200枚现役战术核弹头是为了保护欧洲、以色列及美国在中东的盟友免受未来伊朗潜在“核威胁”所用的保护“伞”。
当然,这样的推论还有一个“证据”,就是美国科学家联盟核信息项目负责人克里藤森(Hans M.Kristensen)4月4日在他的博客中透露(他也是《2013年美国核力量》的作者之一),在2012年6月,奥巴马政府悄悄新修订了一版原来带有小布什时代色彩的美国核战计划(OPLAN 8010-12)。克里藤森在博客中说,虽然他按照“信息自由法案”只能看到这份一直没有透露内容的机密文件的封面,但从2010年4月奥巴马政府发布的《核态势审议报告》以及这次计划名称改为“战略威慑与力量使用”上分析(2008年时的名称为“全球威慑与打击”、2010年时为“战略威慑与全球打击”),奥巴马政府很可能将其“少依赖核武器、强化导弹防御”的想法融进了“OPLAN 8010-12”的版本。以此看,就可以解释这次朝核危机中的美国及北约对朝鲜政策的取向。或者说,美国的对朝政策正在从以往的“以压促变”转向“以谈待变”的方向。
网聊至此时,一位在美国读安全政策博士的“80后”军事迷说,即便奥巴马有此心,而且美国新任国防部长哈格尔也是“全球无核武器世界组织”(Global Zero)的重要成员,但阻力还是很大的。如4月10日公布的奥巴马版本的联邦预算中,能源部的不扩散项目拨款被削减了20%,而能源部的核弹头升级计划却增长了7%,同时还有田纳西建设新的铀浓缩设施等等。这时有军事迷插话,在上一个核作战计划“OPLAN 8010-10”中既点了朝鲜名,也点了中国的名。况且按美国的核武发展计划,到2017年后,B-2和F-35可搭载的战术核弹头B61-12就会量产服役。不管这次克里带不带“伞”,中国都不能掉以轻心。几天前咱的领导人去完博鳌后不就去视察海军的核潜艇了吗?于是大家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应道:那是,大国最终还是要靠实力说话! 克里没带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