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黄金十年的终结?
作者:谢九(文 / 谢九)
如果以2002年煤炭市场化改革为起点,煤炭价格迄今正好经历了历史上最好的黄金10年,虽然曾经在2008年因为金融危机出现短暂下跌,但10年来煤炭价格的走势基本上一路上扬。但现在看,煤炭行业的暴利似乎已到尽头,今年6月份以来,国内煤炭价格突然开始出现恐慌性下跌,这或许预示着煤炭行业黄金10年的终结。
造成煤炭价格暴跌的主要原因在于供需失衡,煤炭供给大幅增长,而下游需求却日渐萎缩,导致煤炭价格大幅跳水,环渤海动力煤价格连续8周下跌,价格同比下跌20%,创下该指数创立以来的新低。截至6月底,环渤海动力煤价格跌至702元/吨,已经大大低于发改委对于电煤的最高限价800元/吨。
我国煤炭的下游需求主要来自火电、钢铁、水泥和化工行业,这四大行业消耗了80%以上的煤炭产量,但在经济下行背景下,这四大行业基本上是目前国民经济中最低迷的行业。以火电看,由于经济活动偏冷,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显著回落,而其中尤以火电为最,今年1~5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8%,增速相比去年回落6.2个百分点,尤其是工业用电,前5个月增长仅为3.8%,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大幅回落7.9个百分点。而由于今年夏季我国南方地区多雨水,最近水电发电量大幅增长,也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火电发电量,今年5月份全国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长31%,环比4月份增长了52%,而同期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1.5%。除了火电,煤炭行业的其他几大需求如钢铁、水泥等,目前都处于产能过剩的困境中,短期内很难对煤炭需求带来积极影响。
在煤炭需求下降的同时,煤炭的供给量却依然充足,今年前5个月,我国煤炭产量达到15.8亿吨,同比增长7%,与此同时,进口煤炭大量涌入国内市场,进一步恶化了煤炭市场的供需格局。由于国内外煤炭价格倒挂,澳大利亚、印尼和越南等地的低价煤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今年1~5月,我国累计进口煤炭1.1273亿吨,同比增长67.8%,出口530万吨,同比下降34.1%,累计净进口1.0743亿吨,这个数字大约是同期国内产量的7%。
供给强劲增长,需求大幅萎缩,煤炭过剩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近期各大电厂和港口存煤都创下历史新高,全国各地出现了煤满为患的景象,全国重点电厂存煤超过9300万吨,可用天数接近30天,创下历史最高水平。秦皇岛港连续多日的煤炭库存量超过900万吨,逼近该港口1000万吨的库存上限,其余几大煤炭港口的情形也都基本类似。
除了自身供求因素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走低,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煤炭价格。5月份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将近30%,大宗商品的价格具有很强的联动性,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下跌,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国内煤炭价格的走势。
问题的关键在于,目前煤炭价格的大幅跳水,仅仅是一个短期现象,还是意味着煤炭市场从此迎来了拐点?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内煤炭价格也曾经一度大幅下跌,但是随着国内经济迅速回暖,煤炭价格也再度走强,这一轮煤炭价格跳水,是否又是2008年的重演?
回顾一下我国煤炭市场的发展历史,随着我国在2002年开始放开电煤价格,煤炭走上市场化之路,由此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黄金10年。但对于煤炭行业而言,煤炭价格市场化只是黄金10年的一个引子,真正引爆煤炭行情的还在于中国以投资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在投资驱动的模式下,中国经济以年均10%的速度高速增长,迅速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个过程中,煤炭作为中国经济的第一大能源,既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受益者。
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经济投资驱动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还可以通过大规模投资“铁公基”等来刺激经济,但是这一轮经济危机很难再重新启动类似的刺激政策,很多因素决定了在这一轮危机中政策作用的局限性。上一轮政策刺激给很多行业带来产能过剩,还需要较长时间去慢慢消化,如果现在再贸然启动新一轮刺激政策,产能过剩的矛盾将更加积重难返。中国经济总量与2008年时相比又已经增长了50%,2008年的中国经济需要4万亿元的刺激,如果这一轮想要达到同样的效果,那么简单计算意味着至少需要6万亿元,对于目前的中国经济,这几乎是不可想象之事。另外,房地产也不太能再次扮演中国经济的救世主角色。2008年10月,雷曼兄弟破产将次贷危机推向高潮,在全球性恐慌面前,国内的房地产紧缩调控全面转向,多个部委对房地产联合救市,首付款、贷款利率和购房契税等均不同程度下调,结果房地产市场迅速反弹,导致那一轮调控半路夭折。有了2008年的前车之鉴,这一轮房地产调控放松的可能性极微,中国经济可以倚重的引擎比此前更少。自从央行在6月初宣布降息之后,国内楼市近期出现一定的回暖迹象,但是中央几大部委基本上都坚称调控不会放松,部分地方政府甚至出台了更严厉的调控措施,比如上海市停止非上海户籍购房者补缴社保以达到购房资格,而一些试图放松调控的地方政府,比如河南尝试推出首套房七折利率也被叫停。
如果将本轮煤炭价格跳水与2008年的走势对比不难发现,2008年的煤炭市场很快迎来了4万亿大投资的利好,从“铁公基”到房地产投资等迅速增长,成为拉动煤炭价格反弹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的经济环境很难重现2008年的大规模投资,因此煤炭行业短期之内很难复制2008年的走势。
从长期看,由于中国经济从投资向消费转型的大方向已经难以逆转,对于煤炭行业而言,中国经济的这种转型将是最大的利空。除此之外,中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能减排成为重要的突破口,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的背景下,煤炭行业的下游需求也将受到长期约束。按照我国“十二五”节能减排的规划目标,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
不难看出,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国内经济减少对煤炭的消费已是大势所趋。但是,煤炭行业的产能增长并没有因此缩减。按照《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目标,至2015年,我国煤炭产能将达41亿吨/年,相比2011年我国35.2亿吨的煤炭总产量,增长17%。41亿吨只是一个规划产能,事实上,由于近年来煤炭行业的投资快速增长,如果按照现有煤炭投资规模,到“十二五”末期,我国煤炭市场的潜在产能很有可能达到50亿吨,而在“十一五”末期,我国煤炭消费量为32亿吨/年,在未来几年经济减速以及煤炭消费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煤炭行业的供给速度将大大超过市场的需求量。加之未来几年我国煤炭行业的铁路运力瓶颈将明显改善,煤炭行业的供需状况将不断向买方市场倾斜。
除了煤炭行业自身的供求状况不乐观,替代能源对于煤炭市场也将形成长期冲击。这种冲击不仅来自国内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新能源产业,国际市场相对成熟的替代能源已经开始对国内煤炭市场产生间接冲击,比如美国的页岩气。在经过数十年的开发后,美国的页岩气技术在近年来终于迎来爆发式发展,目前美国页岩气占天然气的产量已经超过20%,导致美国国内天然气价格迅速下跌。而天然气价格的快速下跌,使得天然气和煤炭发电相比具有巨大的成本优势,在天然气对煤炭的替代效应下,美国国内的煤炭消费量快速减少,美国国内的煤炭开始大量向欧洲出口,从而影响了全球范围内的煤炭供应格局。虽然从目前看,美国煤炭出口主要集中在欧洲市场,但在全球贸易的连锁反应下,欧洲煤炭市场所受的冲击最终还是转移到亚太,并最终波及到中国。今年上半年,中国煤炭进口量大幅增长,虽然直接来源主要是印尼和澳大利亚等地,但某种程度上也是美国能源革命的蝴蝶效应所致。 终结投资煤炭能源煤炭能源十年发改委煤炭煤炭市场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