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种营生有如表演营生”
作者:何潇( 美国费城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夏尔·迪图瓦 )
“中文里管这样的时刻叫什么?——‘危机’。所以它有着双重含义,既包藏‘危险’,又蕴含‘机会’。日常生活充满挑战,我每天都生活在危机里。如果可以考虑到概率问题,那么,接受挑战是明智的,它会带来机会。”美国费城交响乐团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艾丽森·沃格莫(Allison Vulgamore)对本刊说。
2009年,艾丽森·沃格莫“临危受命”,被任命为这个传奇乐团的新任领导者。此时的乐团面临严峻的财务危机,这个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创造了许多“第一”的著名乐团,成为美国首个申请破产保护的主要交响乐团。
自2010年走马上任以来,艾丽森·沃格莫带领乐团度过了一段前所未有的艰难时期。“有人说,乐团没有未来,情况非常糟糕,实际并非如此。最糟糕的时刻也是最好的时刻。我们的音乐从未停止。”沃格莫对本刊说。
艾丽森·沃格莫是业界著名人物。在接手费城以前,她在亚特兰大交响乐团担任了17年总裁,是《纽约时报》所描写的“全美国收入最高的交响乐团执行官”。更早一些的时候,她供职于多家名团,如纽约爱乐乐团与美国国家交响乐团。但费城交响乐团对于艾丽森·沃格莫有着特别的意义。
“32年前,我的职业生涯正是从费城交响乐团开始的。所以,接手这个职位,是一种回归。对我而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我希望能给乐团带来帮助,让它成为一个乐观、前瞻的古典乐团。”沃格莫对本刊说。
( 美国费城交响乐团CEO艾丽森·沃格莫 )
尽管辗转过许多乐团,但在沃格莫看来,费城交响乐团是与众不同的。“‘费城之声’绝无仅有。我知道,这话被说了很多遍,让我再描述一下自己的感觉。在这个乐团里,每个音乐家都是优秀的,他们各不相同,但把他们放在一起,让他们演奏,你能感到他们在一起呼吸,一同舞蹈。这是声音的传奇。”
1981年,艾丽森·沃格莫完成美国交响乐联盟交响乐团管理项目的学习,在费城交响乐团开始了音乐管理的职业生涯。“我后来离开了费城,并非不喜欢这份工作,而是希望找到一个有更多机会的工作。我在不同的交响乐团工作,从费城到美国国家交响乐团,再到纽约爱乐乐团和亚特兰大交响乐团,辗转32年之后,又回到了费城。”
此时迎接艾丽森·沃格莫的,不是鲜花与掌声,而是更现实的问题,譬如赤字。经济的衰退让乐团所得到的赞助与捐赠大幅缩水,演出票也不像以前那样好卖了,与此同时,乐团还得面对巨额的养老金债务。
“关键是减少开支,然后盈利,这是我要做的。我的解决方案是增加观众,鼓励人们对演出进行投资,让音乐继续传递。你可以看到,现在,我们的观众多了很多,赞助方也多了很多,我们的音乐在全世界传递。”艾丽森·沃格莫对本刊说。
在威廉·佩恩基金会(William Penn Foundation)的资助下,沃格莫启动了一个员工主导、多方参与的战略规划。通过与董事会及其他利益方合作,她对乐团进行了财务重组。沃格莫做出的另一个重要决策,是确定乐团未来的艺术发展方向。
“沟通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乐团本身的吸引力,它的底蕴和传统是吸引人才的核心因素。”艾丽森·沃格莫说。上任不久,沃格莫邀请年轻的雅尼克·尼泽-塞冈(Yannick Nézet-Séguin)担任费城交响乐团的下一任音乐总监,这是乐团112年历史里第八位艺术总监。此外,沃格莫还宣布夏尔·迪图瓦(Charles Dutoit)将继续担任2012~2013音乐季的荣誉指挥,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位大师与乐团的合作关系已经超过了30年。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没有一种营生有如表演营生’,这是我在这些年所学到的。”艾丽森·沃格莫对本刊说。在管理者看来,古典乐或其他表演行业,有着同样的操作逻辑:
“我们工作的核心,是让观众喜欢,这样他们才会买票,乐团才能有足够的收入,继续运营。你希望观众认可你的表演。你要量入为出,寻求赞助,合理用钱,选择合适的表演地点……不论是百老汇戏剧还是古典音乐,这些都是相同的。他们基于的都是人,是以观众为本,不能孤芳自赏。”艾丽森·沃格莫对本刊说。
在此次中国之行到来的几个月前,费城交响乐团给了艾丽森·沃格莫一纸新的合同,请她继续担任CEO至2014年,这足以说明乐团对于这名领导者的信心。2009年,当艾丽森·沃格莫第一次被任命的时候,费城交响乐团称,选择她的原因是其在亚特兰大交响乐团的成功——在她的带领下,亚特兰大交响乐图的财务状况大为改观。2000年,沃格莫与亚特兰大交响乐团建立了一个创新合作项目,这一模式吸引了罗伯特·斯帕诺(Robert Spano)与唐纳德·鲁尼克尔斯(Donald Runnicles)来到亚特兰大,也开启了乐团此后的一系列合作。
“CEO的工作大同小异。无论是公司的CEO,还是交响乐团的CEO,最重要的一点,是尊重传统,不断创新。作为一个公司的CEO,首先要为公司创收、控制成本、研究消费者喜好并不断推出创新产品,才能获得消费者的持续支持。而对于交响乐团,我们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呈现音乐。比如,到不同地方进行巡演。我们来到中国,与新的观众群建立联系,也是呈现产品的一种方式。”艾丽森·沃格莫对本刊说。
对于中国观众,费城交响乐团并不陌生。这不仅因为著名的“费城之声”,更因为这是第一支来华演出的美国交响乐团。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开启了访华之旅,第二年,费城交响乐团首次到中国进行了演出。“39年前,费城交响乐团第一次来到中国,当时我们受邀将交响乐带到中国,那次演出开启了两国的合作之门,建立了两国的友谊。那次演出为我们今天的到来创造了基础。”艾丽森·沃格莫对本刊说。
在过去的近40年里,费城交响乐团多次访华。与第一次相比,此次访华演出——亦是其第七次来华演出,情形已大不相同。可这场排除政治因素的演出,并没有真正轻松起来,显而易见,原因是财政上的,也让此次访华变得特别。
“我们第一次来中国,是为了建立友谊关系而来的。39年后,我们再次来到中国,是为了建立合作关系,与中国人民以及其他合作方直接交流。这一次,我们不只是表演,还带来了更多新东西,有更多见面与交流。我们还有很多创新可以做,这让我们保持年轻。”艾丽森·沃格莫对本刊说,“我们是在纪念1973年的访华演出,但此次演出也让我们在中国拓展了新足迹。”
艾丽森·沃格莫告诉本刊,此次演出包含了多项活动:音乐会、大师班、公开排练、即兴表演和走进社区。此外,还有许多“沟通与互动”。在可口可乐的赞助之下,他们给天津的孩子做了表演;在首场音乐会举办的前一天,他们与轩尼诗李察干邑(Richard Hennessy)在北京的前门23号举办了一场艺术品鉴会。
“听众为了音乐而来,乐团需要了解听众的需要,知道他们想听什么。作为交响乐团,需要有经典的曲目,而此外,观众也需要有惊喜,可以听到一些不常听到的曲目,只有了解了这些,乐团才能持久维持自己的听众群,获得持久的支持。”艾丽森·沃格莫说。
“作为一个领导者,会看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从来不只来自一个方面。重要的是,你怎么想。要知道何为好、何为坏,用心听,跟从直觉,自己做决定。作为领导者,你要经历各种决断,有形的、无形的:经费过高,要降低经费;进账太少,要增加入账。但你明白,所做的这些,都与艺术无关,艺术是恒久不变的。”艾丽森·沃格莫对本刊说。 营生费城交响乐团交响乐艺术音乐表演没有一种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