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孵化器

作者:张斌

神奇孵化器0

美国奥运乒乓球队中年龄最小的张安

美国驻华使馆不仅日常发布敏感的PM2.5指数,也会在自己的博客和微博上发些与中国人产生密切关联的其他一些信息。比如,5月18日这一天,在博客上就宣布说,美国奥运乒乓球队4位入选球员皆为美籍华人,乒乓球之于中国的特殊性,以及华人后裔身份,至少还是吸引了457名读者,还有6次转发。

我是为了找寻Lily Zhang这名女孩子的中文名字,而误打误撞进入美使馆的官方博客的,瞬间也就解决了问题,张姓女选手名叫张安,本月刚刚年满16岁,是美国队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另外三位华人球员分别是邢延华(Ariel Hsing,16岁)、吴诗雯(Erica Wu,16岁)和王浩平(Timothy Wang,20岁)。显然,邢延华大名鼎鼎,2006年,巴菲特操办自己的75岁晚宴,就是专机接这位小姑娘来现场表演乒乓球技艺,这位乒乓神童接连与首富盖茨与寿星老巴菲特切磋球技,毫不留情未让一分。今年5月,巴菲特利用周末时间举行自己公司的股东大会,盖茨到会,两人第五次盛邀邢延华出席,结果依旧,两个老男人使出浑身解数也打不过这位2010年的全美女子单打冠军。

邢延华目前就读于圣何塞的一所中学,因为拿到了伦敦奥运会的参赛资格,全校特意举办了一次送行助威大会,这位小姑娘是该校历史上第三位奥运选手。20多年前,邢延华的父亲从台湾来到硅谷学习闯荡,后来结识了来自河南的中国姑娘,两人成婚,开始了一家人在美的生活。邢延华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将她带到乒乓球俱乐部中,从事这项最具华人族裔血脉特征的运动项目,从最初每周3小时的兴趣培养,到后来每天3小时的专项训练,越来越专业了。

一旦选定了未来的专业方向,邢延华加入了湾区最负盛名的印度人社区乒乓球俱乐部(ICC),小小的俱乐部由仓库改造而成,被挤压在一座大型超市和巨型拖车停车场之间。美国乒乓球队总共才有4人赢得伦敦奥运会入场券,其中仅有王浩平一人不是ICC培养出来的,因此ICC一夜成名,被美国媒体赞誉为“神奇的奥运选手孵化器”。

大约10年前,一位名叫谢特的印度小伙子到美国攻读机械工程专业,因为曾经入选过印度国家乒乓球队,因此学习之余,他经常在学校周边的社区中寻找俱乐部以球会友。2008年,湾区的印度人社区建立乒乓球俱乐部,谢特辞去工作,当仁不让地成为俱乐部经理,苦心呵护这个孵化器,希望能为美国乒乓球队培养出更多的奥运选手。在谢特的力邀之下,意大利国家队主教练、54岁的科坦蒂尼加盟ICC,还有3位印度和3位中国教练持工作签证在此执教。为了让俱乐部的女孩子们更好地提高,谢特仔细研究北美地区的球员状况,当得知一位加拿大女孩子削球了得时,特意请来一位擅长削球的教练进入ICC,从而让邢延华等在后来的比赛中轻松过了打削球手这一难关。

弱小的俱乐部唯一拥有的巨大资源和财富就是小球员们家长的倾力支持,孩子们在乒乓球上的第一启蒙者无一例外都是父母。邢延华的母亲学生时代在学校打球,家境拮据,比赛时要向奶奶借白球鞋。张安的爸爸年轻时也是乒乓高手,据说还曾代表家乡西安参加过比赛。小张安儿时关于乒乓球的记忆完全来自父母在家中地下室洗衣房中摆下球台对练的场景,那时候她还在咿呀学语,父亲在斯坦福大学教数学。小张安5岁时开始学球,10岁即被选入美国乒乓球队的“童子军”,12岁进入ICC接受“孵化训练”,非周末时间,每晚19点至21点训练,周末则要每天训练4个小时,晚上写完作业已经精疲力竭,匆匆睡去。典型的东方家庭式哺育。张安家中摆放的那张乒乓球台经常被用做餐桌,父女两人一时兴起,撤掉桌布就能挥拍对练。周末,父母齐出动,陪着女儿在俱乐部训练,午餐就在场地边快速解决。目前,ICC中有145个孩子接受训练,年龄在6~17岁,按照谢特的规划,他们中的佼佼者目标就是2016和2020年奥运会,而这些孩子中希望最大的依然还是华人后裔,因为他们的父母最执著,最舍得让孩子早早专注于一项运动之中。

20岁的王浩平一路成长的经历同样极具典型意义,4岁开始随家人在休斯敦打球,上高中开始获得一些比赛的冠军。第一次来到ICC时,科坦蒂尼发现这个华人孩子天分不错,劝说其父母让王浩平留在了俱乐部练球,并花钱为孩子安排了课程,在俱乐部附近租了一间公寓。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浩平终于成为伦敦奥运会中唯一获得参赛资格的美国男子乒乓球选手。

ICC俱乐部每晚19点钟开始准备关门,但是每晚都会有华人家庭的父母带着孩子来此加练。一位李姓先生来自台湾,学生时代打乒乓球,移民美国后一直督促自己的孩子练球不辍。下班回家后,李先生都要驾车50公里送孩子练球。最初,李先生只想让孩子打败自己,如今他一定要让孩子日后有机会参加奥运会,并且笑称自己有3个机会,因为他有3个可爱的孩子。 奥运乒乓球孵化器神奇邢延华王浩平张安乒乓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