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卡位战考验以色列
作者:俞力莎(文 / 俞力莎)
( 2011年2月5日,埃及供给以色列和约旦的天然气管道发生爆炸,爆炸处喷发出巨大火焰 )
一则消息是关于埃以关系的。4月22日,埃及石油总局和天然气控股公司宣布,由于以色列违约,决定中止其与东地中海天然气公司签署的关于向以出口天然气的合同。美国近东南亚战略研究中心能源问题专家戈达特·巴格特(Gawdat Bahgat)告诉本刊记者:“以色列国内消费的天然气约40%从埃及进口,但自2011年2月起,埃以天然气管道已遭到14次袭击,这向以色列发出了警报,暗示从埃及进口天然气的事已不能再打包票。”
签订于2005年的天然气协议是埃以和平协定的一部分,因价格问题饱受争议,后来更成为各派力量抨击穆巴拉克政府的标靶。“双方都声称天然气合同的取消是一桩单纯的商业纠纷,但这很难完全从埃以关系的总体氛围中抽离出来,因为它仍在埃及的选举中发挥影响。”美国诺特丹大学研究阿拉伯-以色列冲突的艾伦·道蒂教授(Alan Dowty)告诉本刊记者,“当埃及原教旨主义者决定不再质疑和平协定后,天然气合同成为他们的攻击目标,延续合同已成为延续美国援助的一个条件。美国将会竭尽所能阻止情况的进一步恶化,但前景仍然堪忧。”巴格特也说:“天然气合同一直充当着两国建立互信的工具。为了埃以和平协定,美国可能向埃施压。但在后穆巴拉克时代的埃及,领导人为撇清与美国的关系,强调自己的民主主义立场,不一定会做出回应。”
“而以色列已设法从其他来源尤其是里海和中亚购买天然气,也试图用煤炭和其他能源来替代天然气,还在加紧开发近来在地中海东岸发现的气田。这三条战略要生效还需花费一些时日。从短期看,以色列的电价已在近几个月内上涨了20%。”巴格特说。以色列国家安全研究所研究员夏缪尔·伊文(Shmuel Even)则告诉本刊记者:“在这样一次糟糕的经历之后,埃以达成新的天然气协议并不见得是好事。”以色列政府也没有流露出俯首的迹象。以总理内塔尼亚胡4月24日称,埃及西奈半岛已经成为“蛮荒西部”,宗教极端主义武装在那里图谋袭击以色列;其外交部长更直言:“埃及问题比伊朗问题更烦人。”
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本·古里安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扎基·沙洛姆(Zaki Shalom)甚至认为,以色列可静观其变,他告诉本刊记者:“四分五裂的派系无法寻找到一个建立游戏规则的公式,这可能将埃及引向无政府状态甚至是某种形式的内战。它所有的政治派别都对以色列充满敌意。但是,还有一部分掌权者明白,埃及的经济稳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内稳定及与以色列的和平关系。若埃及撕毁和平协定,美国国会停止经济援助,埃及就会遭遇严重经济危机。”
对以色列示威的还有土耳其,它行使否决权反对以色列参加5月份的北约峰会。道蒂告诉本刊记者:“‘蓝色马尔马拉号事件’的持续发酵对土耳其而言是一个便利的焦点,他们降低与以色列外交关系的规格已有些时日,这也不是他们第一次利用北约活动做文章。土耳其正为重建其在中东的历史地位而展开全面努力,与以色列的战略纽带此时成了一个障碍。即使没有发生‘蓝色马尔马拉号’事件,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沙洛姆向本刊进一步分析:“土耳其近来对以色列采取敌对政策,原因显而易见,它想要在本地区承担领导角色。其领导人环顾四周,发现其他地区大国的力量都在衰退。埃及不再是一个领导性的力量,叙利亚深陷内乱,伊拉克极不稳定,阿盟在国际事务上无足轻重。土耳其领导人认为眼下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唯一的主要障碍就是以色列,而以色列的战略却是与害怕土耳其崛起的国家进行合作,比如希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克罗地亚。”
总体而言,道蒂认为:“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整体地位没有发生彻底变化,因为从一开始就处境不佳。它只与两个邻国建立了外交关系:‘阿拉伯之春’使得埃以关系冷却,但与约旦的关系没什么变动。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的日益衰弱正中以色列下怀。伊朗问题是把双刃剑。一些国家如土耳其对以色列咄咄逼人的言论不满,但很多阿拉伯政府也对伊朗造成的威胁感到惊恐。”沙洛姆却表示:“以色列在中东的处境比以往更好。我们与本地区许多温和国家进行了密切合作。并非所有事实都曝光在公众面前。” 考验卡位中东局势中东历史中东以色列总理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