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上的文人画

作者:李晶晶

(文 / 李晶晶)

瓷器上的文人画0( 王大凡粉彩牧童嬉戏图瓶 )

记得有一年在朋友家看瓷器,众多明、清官窑精品中,独有一只民国青花小瓷瓶孤零零地摆在那儿,倒是惹人疼爱。今天想来,作者是谁,已印象模糊,唯有那瓶上绘的山水画记忆犹新。那画面疏密有致,清新淡雅,已见西洋画风技巧运用一二。青花小瓶虽然少了官窑的霸气与规矩,却多了一份自在与灵气。朋友告诉我,这是20多年前他买下藏友出让的一批瓷器后,搭上送的。

那时随手送人的民国瓷器,眼下身价斐然,动辄过百万元,亦有过千万元的作品。2011年11月英国邦瀚斯拍卖公司推出了“安东尼·埃文斯藏中国晚期瓷器”的专场拍卖。安东尼·埃文斯(Anthony Evans),英国人,是一位研究中国民国瓷器的学者兼收藏家,写过很多这方面的著作,对中国各个画派渊源做过深入研究,在英国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安东尼于牛津大学毕业后,一直就职于BP石油公司,公司几乎所有重要的宣传文稿皆出自他之手。

安东尼·埃文斯所研究与收藏的民国瓷器,是清末民初之际,由名家烧制的瓷器精品。

明、清两朝皇家重视景德镇瓷器生产,集中全国的人才和物力,保证了皇家官窑的质量,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境地,由此也形成了一套用于瓷器上的程式化图案、纹饰。御窑厂停烧后,景德镇大批工匠散到民间,没了束缚之后,他们可以自由创作;加之这个时期,海派画风兴起,对景德镇产生影响,“珠山八友”诞生(“八友”分别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具有文人画的新画风被引至瓷器上,尤以瓷板居多。

艺术品经纪人钱伟鹏与安东尼·埃文斯相熟,他说,安东尼主要收光绪到民国期间的瓷器名人名家作品,最好的作品应该都在他那儿了。这个人非常有意思,他喜欢中国文化,靠一本《康熙字典》自学中文,精通文言文,也能写很好的文言文。他学中文没有找过老师,所以发音不是特别准,说起话来有些结巴,不过往往说话有些结巴的英国人,都是贵族的后代。钱伟鹏去过安东尼家很多次,每次都有一种不堪入内的感觉。“他的家在伦敦最豪华的区,房子外表看上去像公爵、侯爵住的,还有乔治式的大石柱。但是家里面,简直没法看了,破破烂烂,生活得非常邋遢。安东尼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研究上,有点不识人间烟火的那种劲。”

瓷器上的文人画1( 王大凡粉彩山水人物瓷板 )

安东尼·埃文斯的收藏,以及与钱伟鹏的结识,不能不提到另外一个人——英国古董检查委员会主席彼得·维恩(Peter Wain)。彼得第一次关注“20世纪中国瓷器”这一领域大约是在25年前。当时有个朋友请他去一家大拍卖行的一间简陋的房间里看一件即将拍卖的花瓶,这件花瓶以18世纪初宫廷风格装饰,赏心悦目。但是,拍卖目录中仅以“现代”二字标注其年代。

彼得在以不太贵的价格买入这件花瓶后,决定开始进一步了解这件令人感到陌生的瓷器。他发现有关这个花瓶的信息少得可怜,于是设法获得了一本H.A.范·奥尔特1977年出的书——《19和20世纪中国瓷器》。1986年出版的《从帝国到人民共和国》(Van Keizerrijk tot Volksrepubliek),书中包含有关晚期中国瓷器的学术文章,其中就有安东尼·埃文斯撰写的《洪宪图像志及相关器皿》一文。

瓷器上的文人画2( 潘陶宇粉彩花鸟扇形瓷板 )

1990年被彼得·维恩认为是具有转折性的一年。他在美国西海岸的购买之旅收获颇丰。彼得说:“中国内战结束前后,很多国民党高官都移居到美国西海岸。因此,加州是民国瓷器收藏的一个丰富的来源地。”彼得将这一次购买到的特别藏品单独留下来,把一般的藏品,特别是牌匾一类的拿到伦敦1990年奥林匹亚夏季古董展上出售。

在这次古董展上,彼得与安东尼·埃文斯相识了。“安东尼当时表现出了特别浓厚的兴趣。但他的语速似乎跟不上大脑的思维,看上去像一个有点古怪的学者。他介绍自己叫安东尼·埃文斯。我读过他的《洪宪图像志及相关器皿》一文,所以很高兴能遇到文章的作者。安东尼也对有人读过他的文章感到很惊讶。”彼得说,展会结束后,他们也成为了好朋友。此后,安东尼的大量藏品来源于彼得,以及一些拍卖。

瓷器上的文人画3( 程意亭粉彩花鸟景物瓷板 )

奥林匹亚展会让彼得受益匪浅,他决定尝试收集藏品,在英国古董商协会的75周年庆祝活动之际同时举办展览。这些庆祝活动定于1993年5月举行。大约在这个时候,彼得遇到了钱伟鹏。这个时期,中国国家文物局在英国伦敦设立了办事处,钱伟鹏作为首批人选派驻海外。他去英国之后,经常会回国内,买些东西带到英国卖。“当时国家的政策是不允许乾隆以前的文物出口。文物商店的东西基本都是大路货,唯一可取的就是光绪以后的民国的名人名作,这一块儿当时国家没有限制。”钱伟鹏回忆道,“1989到1990年我在扬州文物商店当经理的时候,在全国各地收了600多块瓷板,当时很便宜,都是几十块钱一块。这些东西我都是每次带一些去英国出售,当时在英国的办事处也是要生存的。”

钱伟鹏与彼得相识之后,常邀请他一起来中国。彼得专门去了景德镇20多次,得以买到20世纪主要画家的作品。他说:“那时的景德镇经济困窘,工作机会寥寥,很容易就能买到重要藏品,因为那些作品都是自由流通的。”每次彼得从中国回到英国,安东尼就会去彼得在什罗普郡的家度周末。他们通宵达旦地讨论每一件作品的价值,直到摄入的酒量可能危及那些藏品的安全才罢休。也许是安东尼有心脏病的缘故,不宜远行,所以彼得多次希望能说服他一起去中国,却未能成功。“然而,他总是第一个来看我从中国带回了什么。”彼得说。

瓷器上的文人画4( 程意亭粉彩花鸟景物瓷板 )

在这次拍卖中,有一对潘陶宇(1887~1926)绘制的扇形瓷板画,约制作于1900~1920年前后。画面中,兰花淡雅清新,用色娇嫩;喜鹊立于梅枝,羽翎纤毫毕现。潘陶宇字鼎钧,号詹湖外史,画室名“古欢斋”,江西人。1911年潘陶宇任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国画教师。他作画清淡雅丽,花鸟、人物均重神韵,从不刻意求“工”,是民国初年粉彩奠基人。“珠山八友”中的刘再岑、程意亭、汪野亭均出自潘氏门山,可惜的是英年早逝,遗留的作品十分罕见。这对瓷板是1997年钱伟鹏购于武汉文物商店,500元卖给了彼得,后来彼得以4000英镑出让给安东尼。14年后,此对瓷板拍出了36万英镑的高价。

在一次中国之行中,钱伟鹏向彼得介绍了“浅绛”瓷板画的价值。陶瓷界所说的“浅绛”是借用国画术语,指清代晚期至民国早期,在景德镇出现的一种釉上彩绘瓷。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白瓷上绘制花纹,再染上淡赭和极少的水绿、草绿与淡蓝等彩,经低温烧成,使瓷器上的纹饰与绢纸上的浅绛画近似。不过,用于瓷器上的“浅绛”,其绘画题材已不限于山水、花鸟,还有人物、走兽、楼阁等。其画艺师法于宋、元以来,尤其是元代文人纸本或绢本画;而追求的是施彩浅淡,画意幽远的风格。

瓷器上的文人画5( 安东尼·埃文斯 )

这一次,彼得带回了三四件程门的作品,安东尼想全部买下。程门是最早从事浅绛彩的画瓷名家之一,主要受新安画派和海上画派影响较深。“浅绛瓷板画”这一领域让俩人大开眼界。于是,彼得决定举办一个有关浅绛瓷板画的展览。在安东尼为这次展览所特意撰写的文章中,对浅绛做过专门的阐述,他认为:18世纪,从少量的乾隆瓷器和一些外销瓷上绘制的灰色画来看,景德镇浅绛画的技术初见端倪。但直到1855年太平天国叛乱达到高潮时,我们才发现第一件有记载的题名作品,为画家程门所作,显然他试图让瓷器上的绘画作品能达到在纸、绢上一样的效果。这种新技法不断得以完善,到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少数几个才能出众的画家,作品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这个展览历经5年时间的收集准备才最终办成。”彼得说,“这些许多是早期买来的藏品如今都在安东尼的这一独特的藏品拍卖中,而这些藏品是在一去不复返的中国政治和经济的非常时期收藏的。”

心脏病让安东尼这位喜爱中国文化的英国人,一生未能前往中国,并在2010年夺走了他年轻的生命。在安东尼的遗嘱中,决定将所有的收藏捐给母校牛津大学的阿什莫林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后来他的姐姐捐出了最好的一部分,留下了一小部分拍卖。此后,去阿什莫林博物馆能看到新的一批展品,它们来自安东尼·埃文斯。

瓷器上的文人画6( 王步青花亭台山水瓷板 约创作于1920 年 王步(1898 〜1968),字仁元,号竹溪,晚年所作 青花瓷及中国画常署“陶青老人”,江西丰城县人。其父名秀青,系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优秀青花画手。在父亲的熏陶下,王步从小喜爱绘画,9 岁时在景德镇拜青花艺人许友生为师,1912 年出师。王步采用水墨画的技法绘制青花,创造性地运用“铁线描”的笔法,一洗晚清瓷画的程式化创作,在当时的陶瓷艺术界开启了一种崭新的风气。 )

瓷器上的文人画7( 程门浅绛彩山水瓷板 创作于丁丑年(1877) 程门(1908 年前卒),清末画瓷名家,又名增培,字松生,一号雪笠,安徽黟县五都田段村人,生卒年不详。幼聪慧,工书善画,作行书随意为之,有不衫不履游行自如之致。画尤精妙绝伦,凡山水、人物、花卉以至虫、鱼、鸟、兽兼擅其长,其得力于唐、宋、元、明及民国初年诸大名家者甚深,故所谓直追古人。咸丰、同治时名噪大江南北。现今传世程门作品多以浅绛彩瓷为主,也有少量青花瓷器。(图为局部) )

瓷器上的文人画8( 王琦粉彩“八仙人物铁拐李”瓷板 创作于戊辰年(1928) 王琦(1884 〜1937)是“珠山八友”的领军人物,他在汪晓棠和潘陶宇等人的影响下,先与王大凡等人发起和组织“景德镇陶瓷研究社”,后又于1928 年与王大凡等人组成艺术团体——“月圆会”,借此抒发胸志,以瓷会友。王琦早年以捏面人为生,1901 年来景德镇后,向邓碧珊学习陶瓷绘画艺术和人像绘画艺术,后又学习钱慧安的绘画艺术,因扎实的绘画功力和聪颖的绘画悟性,很快就超过了邓碧珊先生。王琦因捏过人像、雕塑,画过瓷像,又吸收了西洋画阴阳彩瓷技法,并确定了用西画明暗画人物头像,以写意笔法画衣纹的画风。 )

瓷器上的文人画9( 王大凡粉彩人物瓷板 约创作于1930 年 王大凡(1888 〜1961)名堃,号希平居士。祖籍陕西台元,祖上因避战乱,迁居安徽黟县。早年学习沙山春、钱慧安、费晓楼的绘画艺术,中年学习吴道子、陈老莲、马镜江的绘画技法,博采众长,制成法家。王大凡在浅绛彩的基础上,独创了“落地粉彩”技法,很符合改革了浅降彩的设色,使浅绛彩法画起死回生。 )

瓷器上的文人画10( 余文襄粉彩“瑞雪访友”梅瓶 约创作于1958 年 余文襄(1910 〜1993)又名恂松,别号华舜,斋名明泉古屋。原籍江西都昌,世居景德镇,擅长工艺粉彩雪景山水。其作品风格意境深远,用笔雄浑,给人以高洁旷达、豪放壮观的感觉。在当时被称为“八小名家”。 ) 文人画陶瓷清代瓷器中国瓷器王大凡瓷器潘陶宇艺术文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