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火”与“零容忍”之后
作者:邢海洋(文 / 邢海洋)
2011年中国股市熊冠全球,管理层也做出了极端的响应。一天中,证监会通报了5起违法违规案件,证监会主席郭树清高调建议养老金和公积金趁低入市。管理部门摆出“两手都要硬”的姿态,一手抓资金,一手树信心。401K计划扭转了美国15年熊市,促成22年超级大牛市的美好愿景展现在眼前。且慢欢呼一个同等规模的大牛市的到来,对证券犯罪“零容忍”也罢,引入资金活水也罢,缺乏顶层设计的证券市场虽然会因各式各样的利好兴奋一时,却难成就伟大的牛市。
上任一个多月,新任的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忙得超乎想象。他先是点起了“三把火”,第一把火烧向了不给投资者回报的上市公司;第二把火烧向了把关不严的IPO;第三把火则把矛头指向了现行的退市制度。“每一把火”都烧到了股市的痛处,引来一片赞誉。随后,证监会动了真格,紧锣密鼓地查处证券犯罪,践行对证券犯罪“零容忍”的承诺。不到一个月时间,证监会首次查处了保代内幕交易,首次查办券商“老鼠仓”,首次清除了发审委委员。郭主席还特意发动群众,请求社会各界,投资者个人和机构,一定要及时向证监会提供案件信息和线索,协助管理部门调查取证,在需要的情况下能够积极作证。
前任证监会主席任上9年,先后通过了《证券投资基金法》、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设立中小板和创业板,引入了做空机制,另有“国九条”等政策发布。但留给后任的工作还是如此庞杂,令人惊异。按理说,好的制度下市场相关方各司其职,平顺运行,不好的制度才会忙坏管理者。有人说西方资本市场发展了几百年现在仍需完善,我们才20年,修修补补算不上什么。但我们却是面对成熟市场几百年的经验不去继承学习,而是一定要试错到所有的跟头都摔过为止。结果股民跟着政策浮沉,却没有大牛市。
且不论过去重规模轻监管的发展路径给市场遗留的问题,不妨循着郭主席“三把火”与“零容忍”的路径去分析,看当前重监管的政策是否会禁绝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害,还市场以信心。首先,不妨看“零容忍”下的威慑力,这里恰好有绿大地案件的判例。这家连年亏损、造假上市的企业,在卷走3亿元融资的情况下,云南昆明官渡区法院一审以400万元罚款、责任人缓刑了结。根据《刑法》,欺诈发行股票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1%以上5%以下罚金。绿大地案的判决取了《刑法》中已经较轻的律条的下限。400万与3亿,“零容忍”下的犯罪成本不过1%,和“零成本”没区别。据统计,2001到2011年间,因为利益受侵,约有1.2万名投资者提起证券民事赔偿,涉案标的约为12亿元。但是,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只是出台了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民事赔偿的司法解释,内幕交易和操纵证券市场如何判决并无规范可依,在一定程度上对维权之路造成了阻碍。
其次,不妨看证监会有没有足够的精力。一个绿大地案,财报上能看出造假破绽,仍花费监管人员几个月的时间查证。重庆啤酒10个跌停背后的利益博弈更是扑朔迷离,数据揭盲前,股价甚至一飞冲天,套牢不明真相的散户。重啤一波未平,远在欧洲的萨博倒闭又牵扯出A股上市的庞大集团,在未争得股东认可的情况下,企业经营者便将上市募集的资金挪作了收购萨博的定金。蛮荒之市场,法律无权威,违规盛行。
上世纪30年代前,美国证券市场上也充斥着欺诈、操纵和内幕交易。股市大崩盘后,美国政府相继出台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又规范了证券诉讼流程,集体诉讼这种法律手段极大地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证券犯罪的成本不仅要倾家荡产,甚至要坐穿牢底。如果说美国股市的发展有赖于其成熟的市场经济和健全的法律制度,同为金砖国家,实体经济水平远落后的印度难道不能给我们以借鉴?印度振兴,在初期就注重制度建设,上世纪90年代初,在资本市场改革上,印度政府采取了一揽子举措,几乎每一项都是我们视为畏途,20年来不敢于实行的。如以注册制为基础的自由融资体制,企业只要满足一定财务要求便可注册上市;如以信息公开制取代实质审查的监管制度,信息披露和监管效率得以提高;如资本市场对外国机构投资者的完全开放等。多管齐下与成熟市场接轨,投资者得以通过独立的判断取舍,企业则靠自身实力立足,充分竞争的资本市场造就了印度股市的大牛市。
20年前苏联解体,休克疗法使得俄罗斯实体经济一朝崩溃。但在资本市场上,印度和中国的股市,休克疗法和渐进式改革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当然,对我们,渐进式的改变已经将A股引领到临门一脚的状态,只需起脚射门了。 股票资本市场之后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