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孤独的运动
作者:张斌(文 / 张斌)
( 满身伤痕的戴安娜·妮娅德 )
戴安娜·妮娅德,理论上不该有太多美国人知道她的名字,哪怕近30年间,她的声音通过公共电台曾经每周一次传遍全美,哪怕她也曾经拥有热销的健身专著。在加州帕萨迪纳玫瑰碗游泳运动中心,你一定总有机会碰到妮娅德的,一周她在这里至少训练4次,每次在50米泳池中连续不断地游上4个小时。看着水中游动的妮娅德,你很难判定其年龄,背后肌肉异常发达,有酷似少女般纤细的玉腿,身上留有水母叮咬后的大面积创伤,网状创面让人联想起鳄鱼皮的包包。
妮娅德无意隐瞒自己的年龄,脸上雕刻般的线条清晰地显露了岁月的痕迹。连续游4个小时,理论上不是一般战士,妮娅德自然有办法让这枯燥的游行变得生机盎然。她的办法颇为有趣。速度不快,时速不过3.4公里,每次触壁,妮娅德都会依次用英文、德文、法语和西班牙语在心中默念次数,这4种语言中,只有德文不太顺畅。据说,这种有效的办法是妮娅德练习瑜伽的独特心得。
如果仅仅是池中匀速游上4个小时,哪怕是每日如此,也称不上奇迹,妮娅德自然会更快地被美国人淡忘的。其实,池中4小时不过是为了海中8小时、12小时甚至是24小时的不间断艰苦横渡做准备,明年夏天,妮娅德志将再次努力去接近自己的人生目标,由古巴出发,横渡至自己儿时生活的佛罗里达,总距离近170公里。妮娅德自己将这一横渡计划描述为“人类体能的极限”,世人皆知公开水域马拉松游泳殊为不易,也只有参与者才有沁入肌体深处的感受——“那是最孤独的运动”。做出这一描述的妮娅德今年已经62岁了,此前她会将自己的目标解读为证明花甲之年的人也可以有运动梦想,近日在接受CNN采访时,则说得更为决绝一些:“没有马拉松游泳嘛,我早进坟墓了。”
孤独,一定专指参与者的内心,因为即使是妮娅德这样财力平平的支持团队,也会有25人在海上一路随行。可是,在海水中,孤独感无处不在,让自己安静下来至为关键,妮娅德有自己百分百文艺范的做法。以前听说男子1500米自由泳选手在不到15分钟的比赛过程中,心里会不停地在唱歌,驱散乏味,控制节奏。15分钟尚且如此,何况几十小时的海中搏击,妮娅德的确全程都在内心歌唱,在她的脑海中有一个65首歌曲组成的播放列表,细致到可以区分为白天和夜间功能,有两首歌曲是最为挚爱的,首选是鲍勃·迪伦的《It Ain 't Me,Babe》,按照英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的老顺序,连唱10个来回。紧接着,再从脑海里的播放列表里选择出披头士的名曲《Paperback Writer》,依照同一办法,10个来回。在妮娅德的意识中,只要唱《It Ain't Me,Babe》2000次,那么基本上在海中就度过了4小时45分了,从来没有出过错。
妮娅德3岁丧父,后随母亲和继父移居佛罗里达。七年级时,妮娅德第一次跳入泳池,接受曾经夺得过奥运金牌的著名教练尼尔森的悉心执教,上到高中时,已经是佛罗里达州最耀眼的游泳小明星,甚至也萌发了力争参加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的想法。不幸的是,心内膜炎突发,在病床上躺了3个月后,奥运梦想也就烟消云散了。上大学后,妮娅德俨然是个疯狂的运动分子,多年之后,人们才知晓,她居然曾经是美国女子壁球排名前30位的高手。走出校园,妮娅德继续钟情于游泳,开始尝试马拉松游泳。1975年,26岁的妮娅德以7小时57分成功环游曼哈顿岛,成为全国性报纸的头版人物。3年后,妮娅德惊人地提出,自己要从古巴出发,游到佛罗里达,在“冷战”时代,这个起点与终点蕴含的深意让美国人一时无比兴奋。伍迪·艾伦因此与妮娅德成为密友,时尚出版界的大人物弗里兰赞誉其勇敢堪比拳王阿里,并赠予一顶漂亮的白色织网泳帽。
这一年的8月13日14点,妮娅德从距离哈瓦那几十公里外的海滩下水,身边由坚硬的护鲨网护卫。到了15日早晨7点,妮娅德被迫上船,强劲的西风和洋流将她推向了墨西哥湾,登陆佛罗里达成为泡影。上岸后,面对镜头,极度虚弱和沮丧的妮娅德语无伦次,令观者痛心不已。
那之后,连续30年,妮娅德的生活无比正常,与同性恋伴侣生活在一起、写作、苦行僧式的超远距离自行车骑行。直到几年前,伴侣弃她而去,母亲撒手人寰,妮娅德顿感孤独,没有爱人,没有孩子,花甲之年凄凉难掩。幸运的是,妮娅德很快振作,重拾年轻梦想,决定实现古巴至佛罗里达的泅渡。过往的两年间,妮娅德常常居住在古巴的小岛上积极准备,面对记者豪迈地说:“我16岁时不是世界最佳,现在一定是。”
两年间,妮娅德在海中训练,曾经两次被水母严重咬伤中毒,被救上船紧急治疗,身上留下了鲜明的网状伤痕。明年夏天,妮娅德将正式拉开梦想的序幕,有3个美国年轻人也提出了同样的申请,也许62岁的她不会是第一个上岸的人,但“伟大”一词已经准备很久了。当然,此前妮娅德要募集到30万美元的经费。■ 运动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