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玉米

作者:邢海洋

种玉米0( 芝加哥期交所玉米走势 )

这个夏天,虽然天灾不断,大宗商品却很少有爆发性消息。除了猪肉和CPI数字,粮食和基础工业原料均归于平静,再也没有了上涨的动势。经过了近3年的牛市,大宗商品的供应是否会出现逆转?

美国玉米的“跳水”几乎没有征兆,虽然6月中旬开始市场已经变得疲软,但价格波动仍在4月份以来的相对高位,6.2美元/蒲式耳以上。这是历史上罕见的高价区域,只有在2008年的粮食恐慌中芝加哥期交所的玉米才创纪录地摸高到8美元,这次期价在6月初达到过7.99美元。此前,玉米的价格从未在这么贵的价格区间运行1个月以上,这次则是3个月,提醒投资者粮食的供需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那时候分析师还发出了警告,为了让接近警戒线的玉米库存能够维持到收成时节,玉米价格必须维持在高位。但6月30日,美国农业部的报告粉碎了这一预期,在爱荷华、明尼苏达、内布拉斯加等农业大州,今年玉米种植面积大得出人意料。美国总种植面积达到9230万英亩,是“二战”以来第二高点。

早在今年3月,美国农业部针对8.6万农户做过调查,当时统计结果是美国农户今年大约播种9220万英亩玉米作物,较上年水平增加4.5%。可随后的天气状况却太糟糕了,东部和大平原地区的玉米种植带连遭暴雨,播种不得不推迟,有些地方农民不得不改种大豆,6月初农业部还有预测,1.6%的种植者将不得不放弃播种玉米的计划。可在6月末,预测者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农场主们不顾洪水泛滥,土壤泥湿,几乎是在不可能的状况下完成了玉米播种。在高涨的价格面前,连不利的天气也退居第二位,这不能不说是人定胜天的一个例证。

今年“拉尼娜”肆虐,全球极端天气此起彼伏。北半球的春旱持续到了5月,达到了植物忍耐的极限,多国报告的干旱状况均是20年到50年一遇,随后的旱涝急转也是近年来少有,中国和美国的主要水系,几乎一夜之间从大旱到洪水泛滥。6月22日,联合国粮农组织还预测,由于美国和欧洲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2011/2012年全球粮食产量将低于预期的23.15亿吨,为23.02亿吨。而且由于产量小于需求,价格将继续波动。可随着各国的夏粮产量统计出来,真实的情况却完全不同,6月30日,国际谷物协会上调2011/2012年度全球玉米和小麦产量预估,全球玉米产量预估增至8.58亿吨,高于之前预估的8.43亿吨,比上一年度的8.25亿吨多出了4%;小麦产量向上修正至6.66亿吨,之前预估为6.63亿吨,上一年度则为6.50亿吨,产量增加近3%。国际谷物协会做出如是预测的重要依据是中国和美国的玉米产量将增产,而全球的小麦产量也因为中国和印度等国的产量上升抵消了欧盟和美国产量的下滑。

去年夏收之后,国际粮价经历了一轮单边牛市,最多的时候,小麦和玉米的价格涨幅均超过了1倍。美国芝加哥期交所的小麦从去年6月初的4.4美元/蒲式耳涨到今年2月的9.7美元/蒲式耳;玉米则从去年6月末的3.4美元/蒲式耳涨至今年6月的7.2美元/蒲式耳,涨幅相似,唯一的不同是见顶的时间,一个是2月,一个是6月,又恰恰都是两大农产品的播种季节。和玉米类似,也是在价格下落了近1个月后,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小麦播种面积为5800万英亩,较之前市场预估值增加1.3%,较上年水平增加8.2%。随后小麦价格便一蹶不振,至7月初已经回落到6美元/蒲式耳,这个价格已经比一年来大部分时间小麦的价格低廉。投机者总是利用不利因素,在播种前把预期炒作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可实际经营中的农场主和农民是理性的,一旦价格远超过种植成本,再不利的天气状况也难阻止他们扩大种植面积。

粮食种植以1年为期,周期短,且需求平稳,是体现价格对供应影响的最合适的商品,尤其便于简单地归纳。不过,如此解释这场促发了阿拉伯世界巨变,使新兴市场物价暴涨的粮食危机未免流于简单肤浅。不妨把流动性因素考虑在内:去年流动性泛滥远胜于今年,投机者涌入大宗商品,并在今年2月份将泡沫吹到危害甚深的程度。而到了6月,虽然美联储和欧洲央行政策未变,QE3却未行,剩下的只会是越来越紧的货币政策。新兴市场则经历了几轮加息,相当程度地削减了全球的流动性,投机者已无余力,商品的价格也便交由更理性的市场。并且,少了投机的因素,错误的时刻囤积了错误的商品的厂家也忙于去库存。一次全球大救援,终于余波渐灭。■(文 / 邢海洋) 玉米

上一篇: 古巴加快海上石油开采
下一篇: 两生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