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南中国海“打台球”

作者:宋晓军

中美在南中国海“打台球”0( 6月28日,菲律宾和美国举行联合军演 )

7月2日,很多记者纷纷打来电话采访,所问不外乎就是两个主题:中国的航母海试和南中国海的主权争端。其实随着7月1日这一天的到来,由于这两件事情都没有进展,所以我只能向记者介绍了一个“打台球”的比喻。6月30日,美国著名保守派智囊——企业研究所日本研究主管奥斯林(Michael Auslin)在当天《华尔街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引起了不少资深军事迷们的注意,那么奥斯林的这篇题目为《在南中国海的台球赛》的文章中到底说了什么呢?

“在南中国海,中国玩的是打台球,而美国玩的是抢旗游戏(Capture the Flag)。北京的目的是按计划将球一个个地打落袋,而美国是要防止北京夺取该地区的主导之旗。”奥斯林在文章开头的这段话,显然是出于对中国处理南海海域争端相关政策的了解。接下来,他建议美国应放弃与中国玩“抢旗游戏”,索性就与中国在南中国海“打台球”。但同时,要把印度、日本都拉进来,多支几张台球桌子,然后再与相关国家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给中国增加将球打“落袋”的难度。有意思的是,军事迷们发现,在奥斯林写这篇建议文章之前,美国似乎已经采取了这样的策略。那又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将时间倒退回10年前,在共和党小布什担任总统期间美国的气势正旺,美国认为靠驻扎在冲绳的F-16、F-15三代战斗机加上几个航母战斗群,就可以在台海获得军事优势。按照2000年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出的报告《恐怖的海峡——中国大陆与台湾对抗的军事问题与美国的政策选择》中的数学模型推算,中美在台海局部冲突中美军将取得完胜。此后,随着“9·11”的发生,美国将十几万大军和数万亿美元的经费投入到中东战场,以及中国恢复了正常的国防投入后,台海的安全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到2007年,按兰德公司再出的台海问题报告《深入龙潭:中国的反介入战略及其对美国的影响》中的数学模型推算,美军将会大败。为此,报告建议美国对中国的对策应该是:“一方面围堵中国的军事力量,另一方面使北京同时陷入各种各样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中,终日疲于应付,最终使其犯下严重错误。”可是,随着美国陷入金融危机、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泥潭,以及总统大选等一系列麻烦和争斗后,奥巴马和国务卿希拉里才真正捡起2007年兰德公司的政策建议(实际上2007年后,小布什政府已经为此做了一些铺垫),在中国的周边开始支起台球桌。因此不难发现,从2010年开始美国重返东亚的举动显得有些突兀、生硬和直接。

事实上,如果从2001至2011这10年中美双方的军事投入方向和装备建设上看,美国要想利用军事手段在海上遏制中国,已经是很不现实的事情了。但问题是,中国这10年来工业能力的变化,不仅让美国、日本这样的国家难以适应,而且也让越南和菲律宾这样的国家来不及有深切的感受,因此才甘愿在台球桌上充当一下让美国做“斯诺克”的球。比如2004年台海危机闹得最凶时,全球的钢产量已经在10亿吨开外,而中国只占2.8亿吨,才1/4强,2004年中国的发电量才刚到美国的一半。但到了2010年,中国的人均钢产量不仅远远超过了美国,而且超过了俄罗斯,发电量也超过了从来没有国家超过的美国。因此从逻辑上说,恰恰是这些不像航空母舰那么容易被人关注的数字,才是迫使美国情急之中在中国的周边包括南中国海支起台球桌的真正原因。换句话说,美国利用中国与菲律宾、越南在南海海洋权益上的争端与中国“打台球”,把“宝”押在中国犯错误上。从大国综合国力博弈的本质上看,这并非什么堂堂正道,是难以长久的。

现在的问题是,面对美国在中国周边支起台球桌的现实,中国应该怎么办呢?对此,中国的资深军事迷们认为:中国海洋问题,已经不是台海问题和南沙群岛的岛礁问题了,而是从太平洋东岸远到非洲海岸的航运安全问题。同时,中国武器装备建设,也不是发展几种新型战斗机、新型导弹和建造几艘航母的问题,而是如何在新中国建立后,在前30年优先发展军重工、后30年补农业和轻工业课形成的一个较为均衡的产业结构基础上,尽快突破信息、航空等高技术产业,完成军事变革的问题。有意思的是,当我把军事迷们的这种认识介绍给记者时,记者笑着说,这是他在2011年建党90周年后,听到的最到位的对“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解释。■(文 / 宋晓军) 南中国海中美中国军情台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