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谁来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我的老家住着20多户农家,每一次回去,我都感慨老人们的养老问题越来越叫人揪心。老人们70多岁了还下田劳动,有的80多岁还替子女照看着孩子。可是,在老家吃得最差的是老人,穿得最差的是老人,住得最差的也是老人;遇到生病,有的老人身边连个照顾的亲人都没有,他们也是最孤独的人。更有个别老人,在丧失劳动力之后,竟被子女遗弃,经常饭吃不饱、衣穿不暖,一旦生病也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有钱盖房,无钱养娘”的悲剧在老家、在周边村庄都有发生。

老家的这批老人,年轻时生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城乡剪刀差”做出了贡献,即将进入老年阶段时,又适逢国家经济转型,可以说一生艰辛却鲜有个人资产,再加上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窄(老家目前只有两户老人享受到“五保”供养和最低生活保障金),养老几乎全部依赖土地保障和家庭赡养。可是,农村的耕地在不断减少,并且一直处于低水平利用,同时由于当今农村传统孝文化以及民间信仰的颠覆性解体,老人权益被子女侵害的现象很普遍,当一些老人逐渐失去劳动力后,往往也就失去了家庭经济的支配权,于是缺少赡养、境遇恶化、个别身边长期无一个亲人的“空巢老人”甚至处于自生自灭的凄凉晚景。

据某县老龄办和老年学会的一项调查,农村老人权益被女子侵害的主要方式有:暴力夺财型,占到总侵害数的3.5%;精神虐待型,占49.5%;经济歧视型,占13%;有病难治型,占19.6%;无人赡养型,占13%;其他,占1.4%。从我老家的相关情况看,这项调查是可靠的。当然,即便是尚有家庭保障的农村老人,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低,他们的养老依然存在问题。当养老和供小发生矛盾时,首先影响的往往也是老人,子女再孝顺也有无奈。

另据一项调查,农村“五保”老人供养数只占老年人总数的1%,每人每月基本生活费也只有五六十元;低保方面,覆盖面也比较窄,且供养水平较低,一般在10到30元。而且,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狭窄,我们这里采取县、乡、村三级负担,但由于诸多问题的制约,筹资难度很大,农村社保管理也不够科学规范,基金保值、增值较慢,再加上其发放途径受到干部个人素质和宗族势力的影响,距离应保、尽保还有不小的差距。总之,希望国家在破解城市养老危机时,不要忘了农村的老人,他们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怀和扶助。(文 / 孙君飞) 老人社会万象农村农民

上一篇: 好东西(639)
下一篇: 扎堆的摩天楼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