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地活着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科学地活着0(图 谢驭飞)

文/德琨若鱼

为什么夏天喝汽水解渴?课堂问学生,他们大都不知道。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进入体内后,压强过大,不得不呼出来,而这些气体顺便把体内的热量带出来,可起到由内而外的散热作用。

“倒吸一口冷气”往往表达的是惊惧、慌张,从人体血液平衡学来分析:有些人常因为生气而歇斯底里、呼吸急促,如果因此呼出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碱中毒,人会晕厥的。这时如果用大的塑料袋套在他的头上,让他把呼出的二氧化碳吸回体内,就可以缓解碱中毒,维持人体的酸碱度。

作家王小波以前是学化学的,本应用胶头滴管吸取氨水,他偷懒发明了用嘴吸。结果浓烈的刺激性的氨气扫荡了他的咽、喉、肺。胶头滴管的橡胶头大小决定了吸取液体的体积:先捏瘪,排出里面的空气,然后松手,大气压将液体压进玻璃管。捏住橡胶头,中指和无名指要稳住玻管,前端尖嘴部分务必不能伸入试管,必须悬空滴入,像拎着毛笔写字那样。“否则……”这是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用得比较频繁的一个威胁词,“否则当你把胶头滴管重新伸入试剂瓶的时候,会污染化学试剂的”。有一次教学事故,程老师用胶头滴管吸取液溴,不知是液体密度过大还是手势不对,滴管没有把液体兜住,有两滴液溴甩到了程老师脸上,后来程老师说当时的感觉是剧痛,轻度烧伤。所以,要按照规矩来,否则会毁容的。“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以免污染试剂瓶”并不是国际通用法则,美国的课堂就可以把滴管伸进去,这样可以保证药品绝对不会洒到手上。所以,以人为本还是以试剂的纯净度为重,还涉及到经济基础。

100毫升装的酸奶,邻座的李二用吸管嘬了半天,像吸尘器一样用管子对准每个角落,“轰轰”作响。他在思考问题,丝毫不觉得这种负压的声音对别人而言是噪声。王志文在《过把瘾》中因为心情烦躁,对办公室领导“吱溜吱溜”的喝茶声音大为光火,拍案指责“你还有完没完!”后辞职。后来李二松开嘬成樱桃状的小嘴,把瘪塌塌的塑料盒扔进垃圾堆。李二说他在思考:如果不用舔,能不能保证最大量地吃完酸奶,而刚才持续的吸吮使他享受了婴儿般的纯真。

在云南海拔3000多米的旅店里,打开管状粉底液时,因为负压,里面液体飙出了几滴到白色床单上。离店结账时,旅店老板大声武气地说要扣50元的清洁费,而且让大堂里所有人都听到理由:“你把床单弄脏了!”他们都会想:怎么弄脏的?只有我诅咒这个没有文化的该死的老板。 科学生活圆桌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