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动物花名册
作者:陈璐/
杜杜
别名:无脸男
家庭住址: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
物种:白面僧面猴
年龄:成谜
标签:红山顶流/社恐/傲娇
爱好:老婆“花花”给自己梳毛
没看到杜杜,就不算打卡了红山动物园。作为这家知名网红动物园里最受欢迎的“男明星”,谁也说不清它怎么就这么深得人心。不少人感慨,不爱它的人,大概永远也不会理解那些痴迷于它的人心里那份热情。但这并不妨碍游客们成群结队来到红山,就为了一睹这只长相“炸裂”、让人“鬼迷日眼”的猴子。喝杜杜咖啡,和杜杜合影,然后在纪念品店里疯狂购物,买上一堆杜杜周边,游客们这才会心满意足地离开。
杜杜是只白面僧面猴。这种猴子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地区,对中国网友来说比较陌生,所以刚火起来那阵子,大家第一反应都是:这是啥奇奇怪怪的东西?“第一眼炸裂,第二眼乖巧可爱的憨憨。”网友评价道。在一个流传甚广的视频里,杜杜立起那因为蓬松的毛发显得雄壮的身躯,前肢细长,荡来荡去的样子,让人想起电影《千与千寻》里神秘莫测的无脸男。
奇特的是,杜杜跟老婆花花、女儿卢卡斯居然还长得完全不一样。在动物界,雄性和雌性外貌不同很常见,但白面僧面猴身上的这种差异尤为明显。通常来说,雄性的身板比雌性大上一圈,看上去壮实得多。面孔上,雄性的腮帮子宽阔很多,下巴下面那块肌肉也比较发达,而雌性则是个小瓜子脸,看起来更为温文尔雅。更有意思的是,杜杜那一身黑毛配上白脸,颇有些戏曲演员的派头;而花花和卢卡斯的体毛却是深灰褐色,没有那么显眼的白脸。
此外行为上,雄性更好斗些,爱在领地里显摆,杜杜也不例外。杜杜有个邻居,是红吼猴陌陌一家子。陌陌对杜杜家的新成员小卢卡斯颇为好奇,老想凑过去看看。可这一来,就把杜杜给惹毛了。杜杜是个“女儿奴”,看见谁靠近他的宝贝女儿,就火冒三丈。它那毛发一炸起来,气势汹汹的,就像个护家的斗士,其实它只有三斤重,小小的一只。
然而这位在外头霸气侧漏的杜杜,在自家花花面前就变得温顺得很。白面僧面猴是一夫一妻制,杜杜和花花感情非常好,两口子经常互相理毛,甜甜蜜蜜的。在网上流传的“霸总强吻我”的视频里,杜杜总是一把拉过花花,来个热烈的深吻,花花有时反手就是一个“暴栗”,打完又开始给它理毛,梳得油光发亮。于是乎“某男顶流惨遭家暴”的新闻又上了热搜。
大家都说,杜杜在白面僧面猴中算得上是个帅哥,这也是它火的原因。我原先半信半疑,后来听说香港动植物园也有这种猴子,特地去看了看。果然,尽管总有人说杜杜长相潦草,但杜杜那油光锃亮的秀发和清澈的眼神,在族类当中特别出众。对比一下香港那几位远房亲戚,毛发杂乱不堪,脸蛋也没杜杜那么干净,这或许就是有家有室和单身汉的区别吧。萌兰
别名:西直门三太子/萌萌仔/么么儿/萌三
家庭住址:北京动物园
物种:大熊猫
年龄:8岁
标签:猛男/社牛/功夫熊猫
爱好:整活/越狱/一字马
萌兰自2021年那次几乎从北京动物园“逃脱”后,它便一战成名,一跃成为熊猫圈里最耀眼的明星,被认为是集颜值、智商、胆识、勇气、行动力于一身的猛熊,甚至能让它那天生丽质的美女妹妹花花都有些相形见绌。
萌兰,别名萌三,2015年生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由于它妈萌萌来自北京动物园,所以萌兰也被算作北京“熊”,后来也被送到了北京动物园。它是父亲美兰的第三个孩子,又住在靠近西直门的北京动物园,人们便又戏称它为“西直门三太子”。
2021年12月,萌兰几乎成功“越狱”,这让它不仅成了动物园的明星,也成了熊猫界的一个传奇。当时,它利用场内的设施,像个熟练的攀岩运动员一样,踩着大球,抓着喷雾管,一路攀爬到了玻璃墙顶上。它那矫健的身姿和探险的胆识,让围观的游客们大开眼界。幸好,萌兰最终只是好奇地趴在墙头观察了一会儿游客,并未真的离开园区。工作人员及时疏散了游客,用美味的食物诱导这位小吃货回到了园内。
动物园吓得赶紧加盖了三层围墙,可这也没能阻止萌兰继续尝试出走,虽屡战屡败,但永不言弃,可真是下了不少功夫,比如每天坚持做仰卧起坐,还跑到树上去练习一字马,站在玩具球上锻炼平衡能力。凡是能动的东西,萌兰就能把它当作“越狱”的工具。小篮车、大皮球,甚至冰块,萌兰都试过,玩具不管用,它就找工作人员借梯子,甚至挖起了地道。
尝试了好几回之后,萌兰开始懂得总结经验,它发现每次“越狱”失败的关键都在于那些监控摄像头。于是它二话不说,直接爬到监控的位置,把摄像头咬掉。小时候曾负责照看它的“发箍奶爸”透露,“离家出走”是萌兰打小就有的目标,为此它学会了偷钥匙、开门,有一串“光辉历史”。难怪有网友调侃说,萌兰仿佛天生自带“越狱”基因。
不过,萌兰霸气归霸气,对待那些飞来院子里的小鸟却很温柔。它对食物不那么计较,院子里的麻雀,在萌兰这儿个个都养得白白胖胖。看到麻雀啄食着饲养员给它准备的窝窝头,萌兰一点也不急,反倒是让麻雀们先吃,自己则优哉游哉地吃着笋,再吃麻雀们剩下的窝窝头。至于那些时不时飞来的乌鸦,想薅它几根毛做窝,萌兰也不会立刻赶走,任由它们薅。但若是乌鸦用力过猛弄得它疼了,萌兰也会起身赶走那些不讲理的乌鸦。
更有反差的是,萌兰虽然看着像个“功夫熊猫”,其实倒是个“战五渣”。记得它还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时候,就留下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往事,其中最出名的,可能就是“科小一声吼,萌兰抖三抖”的趣闻。当时,敏感的科小被别的熊猫吓了一跳,它应激性地发出了一声吼叫。这一声吼,居然把萌兰吓得从树架上滚了下来,跑得飞快。等它稍微回过神来,可能觉得自己的表现有点丢人,又假装爬树,缓解尴尬,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网上流传着萌兰的传说:“BGM一响,西直门三太子闪亮登场。”每当这句话出现,就预示着萌兰又有了新的搞笑故事。看着它那么努力地“整活”,谁都不禁要感慨一句:“三太子,您真是辛苦了!”嘟嘟
家庭住址:云南普洱太阳河国家公园
物种:小熊猫
标签:颜值王/表情帝/臭美/私奔
爱好:卖萌/撒娇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小熊猫”,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提醒:“注意!这不是大熊猫!”或者是:“小熊猫不是小浣熊!”这可怜的小家伙,常在被误认中让更多人了解它。2023年11月,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的小熊猫“大壮”和小浣熊“敦敦”的一则视频火了起来——两只毛茸茸的、看起来既呆萌又凶悍的小野兽,举起小爪子对峙着。观众看着这一幕,疑惑不解,不知哪个才是我们熟悉的“干脆面代言人”。
事实上,尽管小熊猫和小浣熊都有着可爱的小花脸和环纹大尾巴,但它们之间还是有许多显著的不同。浣熊颜色偏灰,嘴尖爪细,被人称为“蒙面大盗”,原产于遥远的北美洲;而小熊猫则有着圆脸直立的耳朵,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在西方,小熊猫因其红毛和大尾巴类似狐狸,被俗称为“火狐”。据说,火狐浏览器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
小熊猫的体形像猫,但比猫要大得多,它们身上的皮毛呈现出红褐色和黑色的对比。法国动物学家弗列德利克·居维叶在1825年首次描述了小熊猫,他将其属名命名为“Ailurus”,源自古希腊语“猫”,而种加词“fulgens”意为“闪闪发光”。居维叶将小熊猫誉为“现存最美的哺乳动物”,可见他对这个小生灵的钟爱。
小熊猫有两个亚种,喜马拉雅小熊猫(Ailurus fulgens)脸部呈白色,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而面色偏棕红、头部略大的中华小熊猫(Ailurus styani)则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地区。根据我国动物学家的研究,中国是小熊猫的主要分布区,尤其是四川。
和大熊猫一样,小熊猫喜爱食竹,但它们对竹子的消化率低,只有大约30%。为了获取足够的营养,小熊猫必须大量食用竹子中的嫩叶和芽。每天,它们需要食用超过1.5公斤的新鲜竹叶和超过4公斤的新鲜竹笋。因此,它们的生活基本上就是吃了睡、睡了吃,“自挂东南枝”,悠闲度日。
这些毛茸茸的圆脸小熊猫,呆萌的模样治愈了无数年轻人。它们吃完就睡、睡完又吃的生活方式,又让忙碌中的打工人心驰神往。但别看平时憨态可掬,小熊猫可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也有着不容小觑的野性一面。当小熊猫准备攻击时,它们会举起前肢,露出锋利的爪子。在动物园里,如果你看到两只小熊猫面对面举起双手,那可不是它们要贴贴,而是在准备互相对峙。
虽然看起来乖巧,但小熊猫也有着一颗爱自由的心。云南普洱野生动物园有只颜值出众的小熊猫嘟嘟,2017年,它神秘失踪了一段时间,待到重返园区时,竟带回了一位雄性小熊猫伴侣。从此以后,这对小熊猫形影不离,不时做出“抚脸”等亲密动作,一副热恋的样子。另一次,云南普洱野生动物园的小熊猫“虫虫”趁饲养员不注意时试图逃跑,被饲养员及时拦截。昆明动物园也曾有小熊猫逃到了云南大学校园,被同学们在公寓的洗衣房内发现,最终被饲养员带回。
山米Sammy
别名:丢那猩
家庭住址:南宁动物园
物种:黑猩猩
年龄:36岁
标签:黑老大/霸道/投弹专家
爱好:抡胳膊扔草皮/善用一百个假动作
南宁动物园的黑猩猩山米,成名之路颇有些不光彩。2022年,一段视频让它成了网红——视频里,它扔出个矿泉水瓶,将一位游客弄得头破血流,手机也被砸烂。自此,网友们给了它一个称号——“投弹专家”,还爆出它以前扔石头、泥巴、草皮,甚至“猿粪”的历史,被戏称为“丢那猩”。自那以后,来看它的游客络绎不绝,它成了南宁动物园里的顶流明星。
山米是2009年由一对德国夫妇捐赠的三只黑猩猩之一,其他两只分别是彼夫克和露露。其中山米岁数最大,相当于人类60多岁的老人,是黑猩猩馆里的“大佬”。也正是因为最年长,每天出门时,它总要在假山上巡逻一圈,确保弟弟妹妹安全。
至于为何会扔东西,其实是被游客挑逗所致。黑猩猩智商高,性格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出众,有强烈的领地意识。游客如果行为不文明,如吼叫、挑衅,它就可能通过举动表达不满,甚至扔东西以示抗议。所以,山米的行为,其实是一种正当防卫。许多动物园里的黑猩猩都有过类似往外扔东西的经历。这些所谓的“黑历史”,也引发了自媒体和短视频的狂欢。然而,这些看似有趣的事件背后,其实也有提醒:该如何在动物园内文明观赏,去尊重那些和我们共享这个星球的其他生灵。Joy
别名:园花
家庭住址:长隆野生动物世界
物种:考拉
出生日期:3岁
标签:白富美/小睡神
爱好:睡觉/吃桉树叶
小考拉Joy是个名副其实的极品美女,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偶尔还会眨个眼,真是能让荧幕前的观众们心跳加速。她虽然美丽,却也有点害羞,爱睡觉,更是个标准的吃货,整日啃着桉树叶。2023年,Joy和园里的“榜一大哥”Color相亲成功,成了妈妈,现在正忙着照料小宝宝。在动物园的饲养员给她检查育儿袋时,Joy总是耷拉着两只小耳朵,萌态十足,惹人疼爱。
考拉是澳大利亚的标志性动物,名字源自土著语言Dharug,意思是“没有饮料”或“没有水”。它们在野外很少喝水,大部分水分都来自新鲜的桉树叶。这种毛茸茸的动物是有袋类,属于树袋熊科,有育儿袋,和袋鼠、负鼠这些近亲更接近,和熊没什么关系。
在动物园里,每只考拉一天能睡上18~22个小时。因为桉叶提供的能量很少,考拉醒来的时候,要么吃叶子,要么发呆,这种天性让它们看起来很憨厚可爱。
长隆野生动物世界是大陆最早引进考拉的地方。2006年,6只考拉坐飞机来到长隆,不久之后便成功繁育出了双胞胎,这是当时世界唯一一对考拉双胞胎。如今,这里的考拉家族已繁衍至第八代,而随着Joy的宝宝即将出袋,总数也将超过2023年初统计的68只了。Joy和她的家族静静地生活在这里,成了游客们关注的焦点。
但考拉的生存境况并不乐观。过去是因为被猎杀,现在则是栖息地丧失,特别是澳大利亚森林2019~2020年的大火,严重威胁了它们的生存。考拉需要大量的生活空间,而随着澳大利亚森林的减少,这已经成了一个急迫的问题。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已将考拉列为10种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动物之一,提醒我们要重视它们的保护。熊大 熊二
家庭住址:武汉动物园
物种:棕熊
标签:显眼包/营业王者
爱好:晒太阳/招手
武汉动物园在闭园整修两年后于2023年10月重启,新开放的亚洲馆里有两只棕熊,不似其他动物羞涩躲藏,总是大大方方地躺在草坪上,与游客们亲切互动。一挥手,一抬头,上扬的嘴角蓄满了笑意,外形神似《熊出没》中的熊大、熊二,它们便得了这样的昵称,成了武汉动物园的新招牌、大明星。
现在武汉动物园里共有四只黑熊和三只棕熊。黑熊从小由人手养大,亲近人类,而棕熊则有野外生存的经历,更为敏感,性格略带暴躁。熊是杂食动物,在动物园里,它们的主食是窝窝头,再加上胡萝卜、苹果、黄瓜等时令水果蔬菜。窝头要蒸熟了,才能喂给它们吃。现在,这几只熊每天可以吃掉10斤水果、20斤窝窝头。熊大、熊二的出现,给武汉动物园带来了新的活力,它们那与众不同的亲民姿态,让游客们忍不住拍个不停。水豚家族
别名:卡皮巴拉
家庭住址:北京野生动物园
物种:水豚
家族情况:12只成年水豚+4只水豚宝宝
标签:佛系/精神状况稳定
爱好:泡温泉
随着一首魔性的《卡皮巴拉》之歌,一种“神秘的生物”突然在网络上走红。它慵懒、慢半拍、宠辱不惊,是橘子温泉浴的忠实爱好者,对喜怒无常的世界毫不在意,像极了周末的打工人,安安静静,与世无争。它,就是全网最佛系的生物,因为半死不活的精神而突然爆红的水豚,每天只做四件事情——发呆、睡觉、吃草、泡澡。
靠着那圆滚滚的身材、优哉的生活方式,水豚已经成了许多人心中的“精神稳定器”,那看似“无所谓”的姿态,也俘获了不少打工人的心。
在各种各样的截图和表情包里,水豚的形象丰富多彩。有时候,它们在露天浴池里头顶橘子,面不改色;有时候,被小鸟们围在身边,也不动弹一下;甚至被鹈鹕用喙夹住,依然一脸淡定。这样的水豚,主打一个“房子着火我拍照,人生乱套我睡觉”。
水豚这名字,拉丁文是“水中的猪”,体形肥胖,皮肤灰棕,脸宽眼小,尾巴几乎看不见。初次见到水豚,都不免惊讶:原来这动物这么大!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么大的个头,居然是吃素长大的。水豚的主食是草和水生植物,在动物园里,水豚的饭桌上还常常有苹果、胡萝卜、黄瓜等食物,每顿饭能吃掉两斤左右。
水豚的游泳本领也是一绝,它们身上的厚脂肪让它们能在水中轻松漂浮,脚掌上的蹼使它们在水中矫健游动。对于这种半水栖动物来说,水就是它们的安全居所。当危险来临时,它们会迅速躲到水下,只露出鼻孔和眼睛,安静地等待危险过去。
2023年4月,北京野生动物园新开放了水豚展区,这儿住着12只成年豚和4只小豚,让人能近距离看看这些温和又淡定的家伙。动物园还特意按照水豚的习性,造了个湖面,安装了蒸汽喷洒设备,让水豚们能在水里自在地游玩。到了冬天,园里装了暖气,保持水温合适,确保水豚们过个舒心的冬天。
偶尔碰到海狸鼠来抢食,或者跟鹈鹕发生点小摩擦,水豚们也总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好脾气得很。并且水豚还是个活脱脱的动物界“i人”版交际花,它们从容不迫,哪怕是不小心踩到了鳄鱼的尾巴,也只是一脸的“哦”,似乎什么事都不能让它们慌张。
水豚们的这种淡定,在现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是个不错的榜样。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加入豚门”,“理解水豚、成为水豚”,给自己多添一点松弛感,在“压力山大”将要崩溃的时候保持一点平静,遇到了啥事,心里也能默念一句:“没什么大不了,一切都会好的。”细尾獴家族
别名:狐獴/猫鼬
家庭住址:杭州动物园
物种:细尾獴
标签:丁满/宫斗甄嬛传
爱好:放哨/打架斗殴
细尾獴,这个名字可能不常见,但若提起《狮子王》中的丁满,恐怕无人不知。这个在大银幕上与辛巴并肩的小家伙,以其活泼、幽默、聪明的形象,赢得了观众的喜爱。由于其高人气,迪士尼特意为它和疣猪彭彭拍摄了《彭彭丁满历险记》这部动画片。在片中,彭彭和丁满,这两种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动物,却因一系列欢乐的冒险故事而结下不解之缘,给大家带来了无尽的欢笑和乐趣。
身材娇小,有着大眼睛和圆脸蛋的细尾獴,总爱晒太阳,可爱的模样确实有成为网红的潜质。但别看它们外表温顺,细尾獴其实原本生活在非洲南部严酷的卡拉哈里沙漠及其周边,一个家族通常是由一只雄性和三四只雌性以及它们的孩子,有10~30只细尾獴组成的群体,共同生活在自己挖掘的地洞中,这些洞穴结构复杂,像是地下的迷宫。
在动物园的一角,常能见到细尾獴们忙碌的身影。它们挺胸抬头,警觉地四处张望,这是在放哨。每当它们站在高处,耳朵动一动,眼睛瞪得溜圆,似乎听到了什么声响,身体便会不自觉地蜷缩起来,警惕地寻找声音的来源。这些小家伙生来便对高空的声音敏感,因为那可能预示着天敌鸟类的到来,而地面的动静却不在它们的关注之列。
放哨,对于细尾獴来说既是生存的需要,也是一项责任。不论是年长的獴爸爸妈妈,还是刚刚成年的小细尾獴,都要轮流承担这一职责。在它们的社会中,地位决定了放哨的顺序,通常都是等级较低的年轻细尾獴担此重任。而放哨,有时候真的不易——一旦遭遇天敌,首当其冲的往往就是这些放哨的小卫士。所以,这份工作看似简单,却充满了风险与挑战。尽管如此,细尾獴们还是默默地承担着这份责任,从单一哨兵到多哨联防,每个成员都在这个有着独特秩序的社会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杭州动物园,有两处细尾獴之家——细尾獴之间,为了领地会发生争斗,为了避免内部的纷争,园方只得将它们分开饲养。在其中一处家园,居住着一家八口细尾獴,其中六只是在这里土生土长的“杭州獴”。最小的一只,才刚刚满周岁。
白日里,细尾獴们忙着寻找食物,照看幼小的獴崽。一群细尾獴,似乎在和谐共处,共同抚育着下一代。但这片和谐的背后,却隐藏着动物王国的生存法则,充斥着“阴谋”和“暴力”。群体中的雌性为了自己的后代,会不惜一切代价。有的时候,为了争夺繁殖的机会,她们甚至会伤害其他雌性的幼仔,充满尔虞我诈,仿佛一出动物版《甄嬛传》。企鹅漫步家族
别名:QQ军团
家庭住址:上海动物园
物种:斑嘴环企鹅
家族情况:园内共有30多只企鹅,太爷爷级别的1号同学出生于1998年,如今已经25岁
标签:燕尾服绅士/游泳和潜水高手
爱好:散步
在上海动物园里,“QQ军团”绝对是榜上有名的明星。这群热衷散步的企鹅,时常会从笼子里“溜”出来,在园区的道路上闲逛,让不熟悉情况的游客们一时之间有些意外。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饲养员总是在它们身边相伴。其实,这些企鹅的“越狱”,是动物园特别策划的企鹅漫步活动,为的是模拟企鹅们在野外的归巢习性,增加企鹅们在圈养状态下的活动量,也给来动物园的游客们带来新奇的体验。
每次它们出来散步,总能吸引一大批游客围观,像个自发组织起来的护卫队伍,保护它们的安全。而那些漫步的企鹅们,似乎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左看右看,好像在试图找准目标推销:“Q币了解一下吗?充Q币吗?”
上海动物园这群可爱的小家伙,是来自非洲西南沿岸海域的斑嘴环企鹅。与生活在南极的企鹅不同,斑嘴环企鹅的老家气候和上海相仿,同属亚热带,所以它们更习惯于温暖的阳光和柔和的海风。
为了适应非洲的气候,斑嘴环企鹅进化出了秘密武器。它们眼睛上方有裸露的白肤,下面分布着密集的毛细血管。夏日里,当太阳火辣辣地照着,那些细小的血管便加速流动,帮助身体散热,这时那白色的皮肤便会变得粉红起来。但即便如此,上海的盛夏,热得连这些非洲来的企鹅都觉得难以承受。所以,每年的7月到9月,这群斑嘴环企鹅便会“暂停营业”,避免在烈日下行走,免得那双黑脚丫遭罪。大象家族
家庭住址:广州动物园
物种:亚洲象
家族情况:2头公象宝龙和跃龙+2头母象曼玲和二旺
标签:庞大/顽皮
爱好:戏水
在广州动物园,分别出生于1976年和1980年的大象兄弟宝龙和跃龙是不折不扣的明星。它们不仅是动物园的骄傲,也是广州市民心中的老朋友。
然而,大象是最难人工饲养的野生动物之一。细心的网友们曾在社交媒体上发问,广州动物园的一只大象为什么会有刻板行为?这是不是动物园没有照料好大象的缘故?这头大象就是曼玲。它是从马戏团解救回来的,后肢上还有曾被铁链束缚的痕迹,马戏团的训练和表演习惯也依然根深蒂固地留在曼玲的身上。有时独自站在象房前,它便会不自觉地卷起鼻子抛上抛下,或者左踢踢右踢踢好似在跳舞。
曼玲对同伴的依赖感极强,尤其是对跃龙。刚来到广州动物园时,每晚上回笼时,它总是舍不得离开跃龙,用长鼻子缠着栏杆。而跃龙对曼玲的情感也同样深厚,曼玲一旦离开,它就变得不安,笼舍中充斥着它沉闷又烦躁的声音。但尽管如此,曼玲和跃龙却始终未能繁衍后代。大象的情感世界丰富,任何心理创伤都可能影响其繁殖能力。
现在亚洲象已被列为IUCN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之一。2020年3月,云南西双版纳一群大象北迁,让更多人开始关注大象的命运。非洲大象孤儿院创始人达芙妮·谢尔德里克曾说:“动物更古老、更复杂,在很多方面比我们更有经验……因为它们处于大自然可怕的平等关系之中……它们应该受到尊敬,而恐怕没有什么动物比世界上最具情感的陆地哺乳动物——大象更应该受到尊敬了。”若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大象因为我们的疏忽或冷漠而走向灭绝,这或许会给我们带来一种难以想象的孤独。兔狲家族
别名:猫中“鳌拜”
家庭住址:西宁野生动物园
物种:兔狲
标签:凶萌/高原铁憨憨/表情包神兽
爱好:生气/独居
兔狲“狲思邈”靠着丰富的表情包,不仅成为猫科明星物种中的佼佼者,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跻身网红顶流之列。作为国内唯一被圈养的雄性兔狲,其名气和影响力已经达到了无“猫”能及的高度。它在2022年10月因鸡肉卡喉不幸离世的消息,也在网络上掀起了波澜,引起了空前的关注和讨论。
好笑的是,“狲思邈”这个名字,则起源于2018年初它的初次交配——仅仅四秒,因此得名。虽然狲思邈现在已离粉丝而去,西宁野生动物园却依然是国内唯一能见到兔狲的地方。2021年,狲思邈与狲尚香一起产下了四胎小兔狲。不过四胎小兔狲里,只剩下狲大娘这一只雌性兔狲,它是狲思邈的唯一血脉,也是国内唯一一只人工繁育的兔狲。
兔狲有着浓密的毛皮和与众不同的扁平脸孔,总是看起来一脸严肃认真。蓬松的毛皮令它们看起来比实际大许多,其实它们的体形与家猫相差无几。兔狲的腿十分短小,不擅长奔跑,遇到追赶时只能躲进石头下或石缝里。因此,人们常戏谑兔狲跑起步来的画面似乎跟“掉帧”一样。并且,习惯独居的兔狲并不会自己挖洞,而是善于占领旱獭等动物的洞穴。有时,兔狲甚至会吃掉土拨鼠,然后霸占其家园,有些不近人情。
虽然名字含了个“兔”字,兔狲实则与兔子没什么关系,它是猫科的成员。有关其名字的由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兔狲”源于古代匈奴方言,意指“站住”;也有人说,是因其主要食物为生长在高原的鼠兔而得名。这种古老的猫科动物有着650万年的历史,但其免疫系统较为脆弱,特别是对弓形虫病的抵抗力很低。长久以来,兔狲的繁育一直是个难题,直到狲大娘成功繁育,才填补了国内的这一空白。
在西宁野生动物园,兔狲其实已经是第二代网红。第一代网红当属雪豹凌霜、凌雪。2017年10月16日,青海玉树州囊谦县的一位牧民在着晓乡发现了一只受伤的雌性雪豹,后来,这只雪豹被送往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园长齐新章通过微博记录下了雪豹的康复之路——从检查到治疗,再到恢复和锻炼,直至它重新站立。在短短两个半月内,#雪豹救护#的话题在微博上获得了超亿的阅读量。时至今日,西宁野生动物园已成功塑造了20多只明星动物,从雪豹、兔狲,到荒漠猫、高山兀鹫、猞猁,成为游客前来西宁必不可少的打卡存在。 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