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经济,从奇迹到褪色

作者:谢九

土耳其经济,从奇迹到褪色02001年,土耳其在经历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之后,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组织求援。IMF伸出援手的同时,给土耳其开出了经济改革的药方,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求土耳其进行私有化改革。

2003年,埃尔多安正式担任土耳其总理,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启了土耳其的私有化战略,将大量国有企业进行拍卖,能源、金融、交通、烟草等很多重要行业,都可以拿出来公开拍卖。

这场私有化改革给土耳其经济带来全方位的影响,从最直接的效果来看,国企拍卖给政府带来了大量收入,为政府实施大规模基建等投资行为提供了资金保障。更重要的是,私有化改革使土耳其经济的产权更加明晰,企业经营效率得到改善,市场化程度得到了提升,营商环境改善之后,大量外国资本开始流入土耳其。

2005年,土耳其开启加入欧盟的谈判,虽然进展并不顺利,但是这种积极向欧洲靠近的姿态,还是给土耳其经济带来好处。尤其是土耳其在大规模私有化改革之后,对于劳动力成本高昂的欧洲,其成为吸引欧洲资本的一个重要制造业基地。

土耳其的传统产业以纺织服装业为主,是全球重要的纺织服装业出口大国。从20年前开始经济改革之后,土耳其的制造业逐渐崛起,尤其是汽车制造业,成为土耳其制造业的一个象征,大量国际汽车厂商进入土耳其设厂。以汽车产量来看,土耳其目前是欧盟的第四大国(不算英国),在全球跻身前15名。汽车产业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纺织服装业,成为土耳其最大的出口产业。在大量外资进入的推动下,土耳其逐渐成为欧洲制造业的一个重要枢纽。

除此之外,土耳其非常热衷基建投资,使之成为拉动土耳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过去几十年,土耳其在桥梁、港口、机场、铁路、隧道、水坝等基础设施方面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土耳其的大兴土木,建成了很多标志性大工程,比如全球最大的机场伊斯坦布尔新机场、世界主跨长度最长的欧亚大桥、欧亚海底隧道,以及去年开始启动的伊斯坦布尔运河项目等等。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之外,土耳其还大规模投资房地产、高档酒店和购物中心等等,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去年有专业机构评出全球最大的250家国际承包商,其中排名第一的中国有70家公司入选,数量第二多的是土耳其,排在土耳其之后的是美国、日本和韩国,由此也可以看出基建投资在土耳其的活跃程度。

如果按照消费、投资和进出口这三驾马车来分析土耳其的经济结构,消费是土耳其经济的主导力量,包括政府公共消费和私人消费在内,土耳其的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超过七成。

土耳其的消费之所以强劲,如果不考虑政府的公共消费支出,仅从私人消费来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土耳其的人口红利。土耳其有8400多万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1岁,其中有一半的人口年龄低于30岁,在所有欧洲国家当中最为年轻,德国人口的平均年龄大约45岁,英国和法国的平均年龄也都在40岁以上。

人口红利是一个国家极为宝贵的战略资源,当一个国家进入老龄化时代,将不得不在老龄化的重压下负重前行;反之,年轻化的人口结构,能够从多方面刺激经济增长,土耳其经济也正是从人口红利当中获益匪浅。从消费角度来看,土耳其以年轻人为主,就意味着拥有强劲的消费力量。

除了人口结构的因素之外,土耳其的利率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年轻人多消费而不是多储蓄。埃尔多安从2003年执政以来,长期推动低利率政策,低利率从两个方面刺激了民众的消费。首先,在低利率的环境之下,土耳其民众失去了存钱的动力,土耳其的储蓄率一直保持在很低的水平。10年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过一份发展中国家的储蓄率排名,当时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储蓄率是33%,中国以51%排名第一,土耳其只有12%左右,排名倒数第一。

其次,土耳其的低利率还刺激了年轻人贷款消费。由于贷款利率很低,加上通胀指数很高,对于年轻人而言,能够通过低成本的借贷提前消费,其实也是一种和通胀赛跑的方式。

通常而言,如果一个国家处于通缩当中,人们预期将来商品的价格还会下降,就会选择继续等待,延迟消费;而如果处于通胀时代,人们预期将来商品的价格还会快速上涨,就会尽量提前消费,以免将来东西更贵,如果手上的钱不赶紧花掉,将来只会更加不值钱,尤其是如果有低利率的消费信贷,就会刺激年轻人更加超前消费。

在多重因素的刺激之下,2003年以来,土耳其经济高速增长。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从2003年到2007年,土耳其经济的年均增速超过9%,经过了2008年和2009年的次贷危机低谷之后,土耳其经济再度恢复了高速增长,2010年到2013年的年均增速重新回到了9%左右。

2013年,土耳其经济总量达到了巅峰,当年的GDP接近1万亿美元,经济总量跻身全球前20强,人均GDP达到1.2万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之列。土耳其经济的强劲表现,也让外界对其寄予厚望,经济学界将土耳其(Turkey)和越南(Vietnam)、印尼(Indonesia)、南非(South Africa)以及阿根廷(Argentina)放在一起列为“展望五国”(VISTA),被视为“金砖四国”之后最有发展潜力的几个国家。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也是雄心勃勃,多次提出要让土耳其成为全球十大经济体之一,尤其是最近几年,埃尔多安屡屡公开表示,土耳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全球十大经济体之列。

土耳其经济,从奇迹到褪色1事实上,对土耳其而言,进入全球十大经济体俱乐部,还是一件相当遥远的事情。如果以美元来计算,土耳其经济总量在2013年接近1万亿美元的高点之后,就开始不断缩水,2021年以美元计算的GDP为8100多亿美元。土耳其的人均GDP也是不断下滑,2013年其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而2021年的人均GDP还不到1万美元。

当然,土耳其经济总量从2013年开始不断下滑,并不是说土耳其过去10年的GDP一直在缩水,而是以美元来计算呈现出持续缩水的趋势。由于土耳其货币不断贬值,10年前1里拉大概可以兑换0.5美元,现在1里拉只能兑换0.05美元左右,10年间贬值了9/10。土耳其货币贬值,导致以美元计算的GDP快速缩水。

如果不考虑汇率因素,仅以土耳其自身GDP增速来看,2013年以来,土耳其的经济增速也是明显放缓。不考虑过去3年的疫情特殊时期,疫情暴发之前的2014年到2019年,土耳其的平均GDP增速大概为4.3%,和过去年均9%的增速相比,放缓了一半还多,尤其是2019年,土耳其的经济增速只有0.9%,昔日的增长奇迹已经黯然失色。

过去10年的经济减速,让土耳其成为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负面典型。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通常是说,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如果达到1万到1.2万美元之间,就进入一个难以逾越的阶段。按照世界银行的研究,1960年处于中等收入阶段的国家,到了2008年进入高收入阶段的只有十几个国家,其他绝大多数国家在将近半个世纪里始终处于中等收入阶段,无法继续向上突破,甚至还有些国家严重后退。

最近几年,经常被提及的两个负面典型就是土耳其和阿根廷。以土耳其来看,2013年的人均GDP达到1.2万美元之后,就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的魔咒,接下来10年,土耳其的人均GDP都没有继续向上突破,2021年的人均GDP甚至跌破了1万美元。

土耳其经济在一度创造奇迹之后又跌入中等收入陷阱,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土耳其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当前以西方经济学为主的市场经济模式完全背道而驰,尤其是在埃尔多安的领导下,土耳其的经济政策剑走偏锋,完全无视主流经济学理论,以一种非常异类甚至反常识的方式发展经济。

如果从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这三驾马车来看,土耳其经济当中最弱的一环是出口,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逆差位置,刚刚过去的2022年,土耳其的贸易逆差更是创下了1090亿美元的新高。在长期贸易逆差的格局下,支撑土耳其经济的主要是消费和投资。

为了降低企业和消费者信贷成本,土耳其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以此鼓励企业大规模投资,刺激民众消费。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土耳其的通货膨胀不断加剧。尤其是在2022年全球通胀的背景下,土耳其的CPI节节走高,到年底最高超过了80%,夺下了去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通胀之冠。

土耳其经济,从奇迹到褪色2按照经济学常识,为了降低通货膨胀,最常见的办法就是加息,正如去年美国、欧洲等大多数国家所做的那样,土耳其也一度采用了传统办法对抗通胀。2021年,土耳其通胀上行之时,当时的土耳其央行行长连续多次加息,但是埃尔多安极其反对加息,他认为加息才是引发通胀的原因,“高利率是万恶之母”,所以要求央行保持低利率刺激经济增长。

由于不满央行行长连续加息,埃尔多安将当时的央行行长撤职。过去几年,土耳其央行行长如走马灯般换人,主要原因就是央行行长不够听话,没有彻底执行埃尔多安的低利率政策。

2022年,通胀成为全球经济的主旋律,以美国为首的大部分国家开始加息对抗通胀,土耳其却连续多次降息,将基准利率下调了500个基点。连续降息的直接后果,就是土耳其货币大幅贬值,去年里拉兑美元贬值大约30%。

本币大幅贬值,反过来又会推高通货膨胀。因为本币贬值意味着进口成本大幅增加。土耳其是一个长期贸易逆差的国家,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超过90%都需要依赖进口,土耳其里拉持续大幅贬值,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推高进口成本,导致通胀越来越严重。去年年底,土耳其的通胀达到了85%的惊人水平。进入2023年之后,在去年高基数的效应下,土耳其1月份的CPI指数有所回落,但也依然高达60%多。如此高的通胀水平,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可想而知。

对于土耳其经济而言,债务危机是另外一个潜在的定时炸弹。由于土耳其一直大兴土木,基建投资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大部分都需要借助外债,多年的积累导致债台高筑,土耳其的外债总额接近5000亿美元,占GDP的比重超过50%。而土耳其的外汇储备规模不大,只有700多亿美元,偿债能力比较有限,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国际市场持续滚动融资,来维持外债不发生违约。

但是,里拉持续贬值,给土耳其的外资融资模式带来巨大挑战。首先,里拉大幅贬值,意味着里拉对美元的支付能力大幅缩水,换而言之,可以理解为土耳其的实际债务规模加大,必须比过去维持更高的经济增速,赚取更多的收入,才能确保偿债能力不出现下降。

土耳其经济,从奇迹到褪色3由于土耳其的通胀爆表、里拉贬值,以及经济发展前景的各种不确定性上升,过去一年多来,标普、惠誉、穆迪等主要国际评级机构都下调了土耳其的信用评级,这就意味着土耳其在国际市场的借贷成本上升,债务压力越来越大。

如果土耳其里拉继续贬值,随着大量短期债务陆续到期,不排除会引爆债务危机。在土耳其将近5000亿美元的外资中,相当部分来自欧洲的金融机构,如果土耳其爆发债务危机,将由此传导到欧洲市场,给已经陷入衰退边缘的欧洲经济增加新的冲击。

土耳其政府当然非常清楚里拉持续贬值对本国经济的杀伤力,过去几年,随着里拉持续贬值,土耳其政府发起了多次保卫里拉的行动,但都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里拉还是一路狂贬。

2021年那一轮里拉大幅贬值,里拉兑美元全年贬值超过40%,跌幅比刚刚过去的2022年还大。为了对抗里拉贬值,土耳其央行先是实施了加息,但是由于埃尔多安担心加息会冲击经济,所以将加息的央行行长予以撤职。后来又动用外汇储备提振里拉,但由于土耳其的外汇储备只有700多亿美元,对汇市也只能产生短期影响,如果想要长期干预汇市,土耳其的外汇储备会很快耗尽。土耳其央行在5次干预汇市之后,最终放弃了继续干预。

由于本币贬值过快,土耳其的民众不得不将手上的里拉换成美元或其他硬通货,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里拉的暴跌。为了提升土耳其民众对里拉的信心,避免过多抛售导致里拉陷入持续暴跌的恶性循环之中,埃尔多安政府放出大招,承诺对土耳其民众的里拉存款予以保护。如果里拉兑美元或者黄金等硬通货的跌幅超过银行承诺的利率,土耳其政府将弥补里拉存款人的损失。

此举在短期内拉动了里拉快速反弹,但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其实相当于变相加息,而且加息幅度巨大,所以,土耳其股市迅速暴跌,三个交易日内触发了6次熔断。而且,里拉的反弹也只是昙花一现,在短期暴涨之后,2022年还是迅速转入下跌通道,在2021年下跌40%之后,2022年继续下跌30%。

现在土耳其的经济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一个难以解开的困境,土耳其政府希望维持低利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进而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以及维持必要的就业率等。埃尔多安能够在土耳其政坛20年不倒,很大程度上正是靠经济高增长来维持,所以,对于土耳其而言,经济增长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

但是,一切单纯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势必会引发其他的负面效应,高通胀、高外债以及本币贬值等问题将越来越严重,而且最终将反过来制约经济的增长空间。对于土耳其而言,剑走偏锋的发展模式或许能在短时间之内起到效果,但是真正的考验还在长期。 土耳其经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