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脖子“三巨头”的集体沉没

作者:邢海洋

卤味三巨头业绩预警,周黑鸭2021年还赚了3.42亿元,2022年则只能承诺利润不少于2000万元;“大哥大”绝味食品利润在2.2亿到2.6亿元之间,也大幅缩减了3/4;“千年老三”煌上煌净利润下降七成。一年之间,似乎大家都不吃鸭脖子了。

“鸭王”不像以前那样能赚钱其实早有端倪,2016年和2017年,周黑鸭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还都超过7亿元,此后就开始滑坡了。疫情三年零售业平添了不确定性,比如疫情开始的2020年,业绩就曾经大跌到1.5亿元,去年又是疫情管控最严厉的一年,卤味店开在街头巷尾,靠人流带动,因为总价低,外卖不划算,也难以靠网店推动销售,利润跳水自然在情理之中。

疫情属于不可抗力,但不可抗力之外,卤味零食是否也面临着危机?

鸭脖子7元/个,鸭翅10元/个,鸭肠78元/斤,鸭胗4元/个,鸭掌10元/个。当我到街角小店看价目表的时候,还是有点吃惊。年初曾经有一个话题“年轻人为什么不啃鸭脖了”冲上热搜,最多的跟帖是价格太贵。鸭脖子被冠以“卤味爱马仕”,可爱马仕是限量的,鸭脖子并不限量。

卤味巨头们都把原材料成本涨价当成产品贵的托词,可实际上,就在不久前的洛阳街头,我就买到了相当便宜的鸭脖和炸鸡,街角开的炸鸡店,鸭脖子不到20元/斤。在万物皆可卤的今天,卤味店越开越多,啃鸭脖也没必要都冲着大品牌,正是这些小店抢占着加盟店的生意。卤味三巨头的应对策略是关闭那些交通枢纽大店,开设更多的社区小店,可价格高高在上,还是让顾客敬而远之。

俗话说鸭的一身都是宝,可前几年街头卖的假羊肉串,科技狠活儿,基本是用鸭肉来代替羊肉的。鸭肉是超市里最便宜的肉,无论是家禽还是家畜,鸭肉都是最便宜的。原因是,鸭绒能做羽绒服,鸭肉的副产品鸭胗、鸭舌、鸭肠还是各种美味小食的原料。人们大量养鸭,可在家庭餐桌上会做鸭子的人却不多,这就造成了鸭肉的相对剩余。和鸡相比,鸭子的生长期还短一些,可谓速食蛋白质的天花板。正因为如此,十年前,周黑鸭、久久鸭等卤味食品店如雨后春笋般从街头巷尾冒出来,一下子就火遍了大江南北。那时候,鸭脖10元/3根,鸭翅10元/7个,鸭头10元/4个,鸭爪1元/个,鸭胗2元/个,鸭肠25元/斤,火爆麻辣的滋味刺激着味蕾,便宜的价格人人皆可得之,也难怪卤味鸭推动了一大波创业潮,好几家零食加盟品牌都上市了。

其实需要反思的是,小小的零食鸭脖子,是否值得做成品牌连锁的大公司,还要上市?一个鸭脖子,是否存在着神秘的无法仿制的配方,是否一定要靠专业的经营管理团队推广和经营。当然生意本不分优劣,细大不捐,但分食利润的层级太多,一根拇指粗细的鸭脖子恐怕不堪重负。

鸭脖子属于零食,口味随着时代而变化,或麻或辣或甜,卤味食品也试图通过配方引领潮流,但在这个万物皆可卤的市场里,却很难用统一的口味满足食客的需求。卤味的售卖场景也在发生着变化,当常温卤味被巨头们占领后,资本又盯上了另一角度的创新,就是场景创新,用热气腾腾的烟火气营造出现做现食的氛围。热卤,一个新的食品赛道又打开了大门。卤味小菜虽然有零食化的倾向,可市场本身不会有大的扩张,新品类的出现也意味着旧有的市场要让渡出一部分份额。 鸭脖子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