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城遗址出土重要器物

作者:薛芃

盘龙城遗址出土重要器物0兽面由不规则的绿松石片组成,呈两组分布。中间有较小的方形或梯形绿松石片,横向卷曲排列,可能是兽面的角或躯干。兽面的眉、目、牙由金片装饰,视觉效果十分突出。另有菱形的金片和绿松石片排列,应为兽面鼻梁部分。整个装饰推测为一件对称展开的兽面,可能原来附着在有机质器物上,腐朽之后,使得兽面纹散落成两组。该器物揭露时,在绿松石片上下曾发现黑灰色物质,应是所镶嵌器物的痕迹。

盘龙城遗址出土重要器物1簋是古代中国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流行于商朝至东周。这件青铜簋出土于盘龙城李家嘴2号墓,通体高23.8厘米,重5.15千克,铜锈呈深绿色,敛口,折沿,圈足。上腹部一周是精美的兽面纹,造型简约素美,是典型的早商风格。到了周王朝,周人建立起了与殷商文化不同的、以炊食器为中心的器用制度,尤其是以鼎和簋为核心的列器制度。

盘龙城遗址出土重要器物2出土于杨家湾11号墓,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口径55厘米,通高85厘米,是盘龙城遗址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发现时也当时最大的商代早期圆鼎。鼎颈部的兽面纹由细线云纹构成,带宽约9厘米。盘龙城遗址曾出土超过350件青铜器,超过郑州商城遗址和偃师商城遗址,其中包括近200件青铜器,多为墓葬出土。在所有的青铜器中,爵、觚、斝所代表的酒器占到绝对比例,达到将近140件。

盘龙城遗址出土重要器物3出土于李家嘴1号墓,是目前出土最早的青铜壶。该壶颈部修长,口上有盖,宽唇直颈,折肩,肩部有绳索状提梁,圆鼓腹,圈足。整体纹饰简洁清晰且富有张力,造型稳重大气。值得注意的是,这件青铜壶的提梁造型优美,与壶身勾环之间的相互套接体现了当时青铜技艺之高超。

(本组图片供图: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考古青铜器文物三星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