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需要第四代战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09年8月20日,北京阅兵村内,飞行归来的歼-10战斗机飞行员 )
军力日渐强化的“岛链”:F-22A兵临城下
2011年1月11日,中国第四代战斗机歼-20验证机01架在成都黄田坝机场首飞成功。这显然是一个刻意选择过的时刻,它明确无误地表明了中国对拥有第四代战斗机的决心。这个突发的轰动性事件以“爬墙党”的高调围观开始,在中国政府前所未有的公开态度下迅速传播到全世界,成为全世界军事观察家热议的话题。不过,国内兴奋的人们几乎很少有人关注到在歼-20首飞次日,4架美国空军最先进的F-22A隐形战斗机飞抵冲绳美军嘉手纳空军基地。
许多军事观察家热衷于将歼-20的首飞理解为一种威慑反应,因为此时正值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访华。而几乎与此同时,美国再次派遣3个航母战斗群抵达黄海,这里已经是中国的家门口。
然而一种划时代战机的首飞可不是能随时上台独唱的演员。每一种武器都因某个对手而生,而革命性武器背后则代表着一种全新的战略战术。作为中国第一种第四代隐形战斗机,歼-20的出现显示出中国作为一个迫切需要和平发展的大国,迫切地意识到国家安全日益面临严峻的形势和挑战。
美国军方刚刚宣布,4个月内将在嘉手纳空军基地临时部署15架F-22A“猛禽”式隐形战斗机。这种世界上第一种也是唯一现役的第四代战斗机正是人们热衷于和歼-20比较的对象。
( 正在机场维护待命的歼-20验证机 )
如果F-22A隐形战斗机只是部署在美国本土,它对大半个地球来说都没有威胁。显然,即便从位于夏威夷的美军空军基地起飞,F-22A隐形战斗机也无力不着陆飞越6000公里的直线距离飞抵中国沿海。然而只要转动一下地球仪,将目光投向西太平洋,美国咄咄逼人的战略和中国的困境便一目了然。
中国政府一直宣称除了联合国授权,从没有向海外派出一兵一卒,中国也没有海外军事基地。美国则公开宣称要对全球关键节点进行有效控制。在西太平洋地区,美国在从西到东3条“岛链”体系上构建了分层军事基地网。位于冲绳岛上美军远东空军最大的基地嘉手纳,其飞机跑道距离中国大陆直线距离不到800公里。
( 2010年12月6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赴阿拉伯海视察“林肯号”航空母舰 )
这个距离意味着一旦台海战争爆发,F-22A战斗机只需20分钟即可飞抵台湾上空,而飞抵中国大陆海岸线也不到一个小时。在嘉手纳基地KC-135空中加油机的支援下,中国京津塘、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圈全部位于嘉手纳基地的F-22A、F-15战斗机打击范围内。
在第二岛链的核心节点关岛上,美军早已部署了B-2隐形战略轰炸机。它在不加油的情况下航程达1.2万公里,足以空袭中国全境。对于这种部署,美国《空军时报》网站曾经很直接地表示,美军战略轰炸机在关岛的部署,主要就是为了在大规模军事介入台海冲突时,可以对中国沿海目标进行轰炸。
( 美国空军 F-22“猛禽”第四代战斗机 )
这早已不仅仅是一种口头上的威胁。不用把时间向前推太远,2001年7月,在中国南海撞毁中国战斗机的EP-3海上侦察机正是从嘉手纳基地起飞。当时那架美国军用飞机距离中国海南岛只有十几分钟航程,而距美国西海岸直线距离却超过了8000公里。
而随着美军进入阿富汗,美国军事基地开始出现在中亚。2009年3月14日,美军一批F-15E战斗机进驻阿富汗巴格拉姆空军基地,使中国西部腹地后方首次出现美军战斗机。此时中国周边地带,美军先进战机总数已超过300架。随着美军对集收集情报、侦察和打击任务三位一体的“全地区型打击机动部队”的构建,美国对亚太任何一个地区的军事介入时间由过去的20小时缩短为5小时。由于中国政府一直宣称不首先使用武力,中国的安全预警其实只有短短的5个小时。
( 美军在日本有大量常驻和临时性驻军,图为美国海军飞行员驾驶F-18F战斗机从夏威夷抵达美军驻日军事基地 )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评论,随着美国第四代隐形战斗机F-22A进驻嘉手纳,中国刚刚成型的第三代战斗机机群与美国F-15、F-16、F-18战机构成的空中基本均势再次被打破。简而言之,美军第四代战机已经兵临城下了。
第四代战斗机的优势和压力
( 2010年2月14日,日本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一架美军C-130型运输机正在着陆 )
然而歼-20战机投入使用还为时尚早。一张歼-20战斗机5名试飞员的公开照显示,首飞的该机是中国“718工程”验证机01号。
虽然长期以来拥有世界第三大规模空军,在歼-10和苏霍伊系列战斗机装备部队之前,中国空军其实是由二代战斗机组成。中国第三代战斗机歼-10和苏-27、苏-30的服役极大地提高了空军的作战能力。但和嘉手纳空军基地1个中队的F-22A、3个中队的F-15鹰式战斗机(另有一个预警机中队、8架KC-135加油机和相当数量的电子战飞机作为支援)相比,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依旧没有质量和数量优势,更何况中国空军要保卫的是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领海。在歼-20进入部队服役并形成战斗力前,中国海空军战机依旧将面临和美军空中战力失衡的状态。
自朝鲜战争以来,中美空军已有近60年没有大规模交手,但双方的武器装备却有了更大的差距。当时志愿军空军使用的米格15与美军F-86同属第一代战斗机。上世纪60年代中美空军在南海上空的零星交手中,中国空军的第一代战斗机和美国刚装备不久的第二代战斗机性能也没有太大差距。中国空军还有用第一代战斗机击落美军第二代F-4、F-105战斗机的战例。
然而从美军自己公布的结果,第四代战机和第三代战机却展现出一边倒的作战结果。2006年夏在阿拉斯加举行的“北方利刃”联合军演中,装备F-22A战斗机的美军蓝军部队在与红军的交战中取得了241∶2的战绩。这几乎意味着通过一次空中战役,蓝军已经具备消灭一个中等强国全部空军的战力。
在极为贴近实战的美军“红旗”军演中,F-22A与F-15、F-16的空战则几乎从未被击落。要知道在F-22服役之前,F-15被称为第三代战机中最先进者,号称是在数十年实战中从未被击落过。
F-22A之所以有如此压倒性优势,在于它同时具备第四代战斗机所必需的4个特性:隐身性能、超音速巡航、超视距空战和超机动性。这正是歼-20战斗机追求的性能。
隐身能力让战机能轻易避开绝大多数雷达的探测,以偷袭方式在第一波袭击中摧毁对方空军于地面和空中。超音速巡航能让第四代战机在和第三代战机的对决中永远处于主动——航程远超过对手,追击时让对方难以逃脱,逃脱时让对手望尘莫及,从而将空战演变为骑兵和步兵的不对称交手。超视距空战让F-22A在对手尚未发现自己时便能先敌开火。超机动性则让战机在不得已而为之的传统缠斗中也能占据上风。
在路基雷达和预警机的帮助下,中国空军的苏-27、苏-30战斗机和歼-10战斗机刚刚获得在沿海与美军空军的F-15、美国海军的F-18战斗机相抗衡的能力,F-22A却让局面再次被动。
空战性能的差距是一方面,对于美军基地群的反击能力,第三代战机也同样欠缺。第一岛链美军基地多在中国第三代战斗机航程边缘。由于没有航母,也缺乏美国KC-135那样的大型空中加油机,3000~4000公里距离的第二岛链则完全够不着。这导致中国空军缺乏对敌方基地的反击能力,只能处于极为被动的防空状态。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国境线。面对第四代战机空前的突防能力,若用第三代战机、雷达和防空导弹为这广袤的国土编织一张绵密的防空网,需要投入的金钱不但难以承受,也缺乏足够的效能。
弹道导弹和隐形战机: 谁是有效的反制手段
一种被中美双方都极为关注的武器曾被认为是反击的有效武器,那就是弹道导弹。为此美军方面从嘉手纳空军基地到朝鲜半岛,在第一岛链部署了其“爱国者”导弹中的大部分,并将其出售给台湾。美国多年以来研制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也将装备于日本的美军基地。
然而嘉手纳不过是美国在亚太地区众多基地中的一个。在从韩国到日本,从新加坡到新西兰、澳大利亚的广大地区,美军海空军基地分散部署在所谓三线岛链上。依靠价格昂贵、数量有限的弹道导弹来突破层层防空网显得不太现实。
从海湾战争的结果看,飞毛腿导弹虽然有击中美军基地的战例,但战果却微不足道。这并不难理解,1枚地对地导弹即便携带1吨重的弹头,1000枚也仅能投放1000吨的弹药,且并不能保证全部命中。
战机则拥有反复空袭投弹的作战弹性。在伊拉克战争开始后48小时内,美军出动了500架各类型战机,向伊拉克各类目标发射各种精确制导导弹和炸弹3000枚。一位美军指挥官说:“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在一个地方集中这么多的火力。”
然而中国受到的威胁不仅来自于部署在岛链基地的飞机。从朝鲜战争到美韩军演,美国动员最频繁的武力其实是以舰载机为主要打击力量的航母战斗群。
1996年,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下令派遣两个航母战斗群驶近台湾岛,2010年朝韩炮击事件后,美军数月内第二次派遣3个航母战斗群抵达黄海,北京早已处在美军舰载机的直接打击范围内。
以3艘航母之一的“乔治·华盛顿号”航母为例,该航母上共有第三代最先进的F-18大黄蜂战斗机60多架。3艘航母上的第三代舰载机总合已相当于中国目前所有第三代战机的数量。航母强大的海上机动性使这座浮动空军基地的舰载机拥有比陆基战斗机大得多的作战范围。相对于中国海空军作战飞机在各基地间调动的麻烦,美军的航母战斗群很容易在中国沿海对中国海空军形成局部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显然,当下中国海空军还难以保证有效突破美军航母战斗群,而被热议的弹道导弹,用它攻击航母则是一个从未经过实战检验的设想。
将目标定为上千公里外以每小时几十海里高速移动的航母,弹道导弹不但飞行轨道固定,理论上的飞行时间长达十几到几十分钟。更何况一旦美国卫星或预警机探测到导弹发射,航母将会有足够的时间远远驶离预定的航线。
如果拥有性能类似F-22A的第四代战机,中国将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一些不利的局面。以目前未被证实的数据,F-22A挂载两个副油箱的作战半径超过1500公里,完全涵盖从中国大陆到第一岛链的距离。更重要的是,第四代隐形战机的突防能力使它有可能突破由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爱国者导弹、路基战斗机和舰载机组成的绵密防御网,并在与对手面对面的空战中不落下风。
通过对歼-20战斗机图片和录像的判断,军事研究者估计其长度超过21米,超过了美国F-22A战斗机18.92米的长度,更是远远超过歼-10战斗机。歼-20庞大的尺寸让西方军事观察家对其用途产生了多种分析。
尺寸稍小的F-22A战斗机起初的主要用途是争夺制空权,待扫清对方战机的拦截后,由F-15、F-18、B-52等飞机执行对地打击。出于多用途考虑,F-22此后增加了对地攻击能力。然而通过多次大规模演习,美国空军发现,F-22每携带一枚JDAM联合攻击弹药,将少携带两枚空对空导弹。
以美军庞大的第三代战机机群,完全可以让F-22A从有限的对地攻击中解放出来。然而中国不可能有美军那样庞大的战机机队,从外形看,歼-20似乎有意作为一种多功能战斗机来研制。
大机身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更大的航程。在缺乏航空母舰和海外军事基地的情况下,中国由陆向海的反击纵深完全由陆基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决定。更大的机身可以携带更多的燃油,也能够设计更大、更有弹性的内置式弹仓。在中国海军航母服役之前如果能彻底解决发动机问题,歼-20将使中国首次具备对第一岛链内全部、第一和第二岛链之间部分目标进行有效空中反击的能力。
歼-20和F-22A的背后: 时间和金钱的竞赛
歼-20战斗机在2011年的突然出现实在出人意料,因为在2009年,中国才首次高调向公众展示服役仅数年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有声音表示,这是中国大规模工业化和GDP高企的必然结果。歼-20的诞生的确离不开近20年急剧增加的经济实力,然而经济实力并不一定会带来相应的军事技术。
中国有过在经济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发射“两弹一星”,独立研制出了核潜艇的历史。第四代战斗机的突然出现,似乎更多体现出在美国的军事压力下,中国坚定了弥补国防这一长期薄弱环节的决心。
新中国成立后的数十年间,中国从没有将航空工业当做最尖端的科技领域,这可能是因为在中国工业基础极为薄弱的情况下,通过苏联援助,成功装配生产了当时最先进的米格15、米格17型战斗机,由此产生了一种误解。这种误解让中国很长时间忽视了先进战斗机研制生产所需要的巨大投入——当然,这也部分因为中国当时国力不足,难以同时在所有尖端科技领域齐头并进。在最困难的时期,极为有限的军费只能更多保障导弹和核潜艇等极少数领域。
如此直接的后果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多种不成功的战斗机研制计划,它使得中国的战机研制陷入漫长瓶颈期。此后中国终于意识到,作为一个国家最核心的硬实力之一,航空工业囊括了一个国家工业设计、机械加工、发动机技术、材料技术、飞行气动技术、电子工业和计算机技术等诸多领域,而研制一种跨代战机所需要的时间和金钱成本甚至超过了核潜艇的研制。
从1986年正式开始研制到装备部队,第三代战斗机歼-10经历了18年时间。第四代歼-20隐形战斗机究竟从何时开始研制?目前只能从F-22A的服役之路,大致能了解到第四代战斗机在研制技术上的空前难度。
1986年10月31日洛克希德公司的YF-22在竞标中战胜波音公司的YF-23后,第一架YF-22战斗机原型机在1990年9月29日首飞成功。以时间节点算,歼-20战斗机验证机首飞相当于YF-22的首飞。如此看来,中国第一架四代隐形战斗机至少在上个世纪便开始论证立项,而它的首飞比美国晚了21年。
然而原型机首飞距离飞机定型和服役还为时尚早。1994年10月6日洛克希德公司开始制造第一架F/A-22的部件,到1997年3月6日才组装完第一架F-22战斗机,这架被命名为“猛禽”的隐形战斗机正式量产则已经是21世纪了。在研制成功10年后,F-22于2001年8月开始投入批量生产。2005年F-22首次在美国犹他州服役时,距首飞已经过去了15年。
如此分析,或许歼-20最快的服役时间将会在2020到2025年之间,届时歼-20的对手F-22会有了更新的发展,或许更先进的第五代战机也开始进入研制阶段了。显然,未来的先进战斗机是一场时间、金钱和技术的竞赛。中国一方面不能在竞赛中落后太多,还要避免为这场无奈的竞争消耗太多国力。
F-22A本身提供了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此前美国第三代战斗机F-16、F-15、F-18等总数高达数千架,生产时期长达近30年,而F-22A的预计生产数量最初不过295架,然而至今其产量尚未达到295架,F-22A的生产线却已经关闭。2006年4月,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估计,F-22的成本是每架3.61亿美元,它反映出了F-22整个项目烧掉的金钱总量。当2007年7月31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获得一个总价值73亿美元的F-22战斗机长期合同后,“猛禽”才总共得以生产出183架,每架成本约为1.776亿美元。对于这个价格,连一直采购美军最先进战机的以色列空军都表示:我们很想要F-22A,但它太贵了。
为歼-20付出的金钱值得吗?
歼-20的总投入是多少?歼-10战斗机的单价与同级别美军F-16战斗机相比,只具有略微的价格优势。歼-20或许不会有F-22A那样高昂的价格,但对于发展中的中国仍是一笔不菲的投入。当歼-20首飞前,美国国防部却宣布关闭F-22生产线,使其成为美国史上生产周期最短的战斗机。为歼-20继续付出十几年的金钱还值得吗?
F-22A生产线的关闭或许更多是美国军事工业集团从军售的角度考虑。由于F-22A凌驾于第三代战斗机的实力,美国并不希望它的核心技术流失他国。从经济和军事利益角度,美国则更希望盟国与其分享F-35多用途战斗机。这种以F-22的某些技术打造的多功能战斗机将替代F-16、部分F-18早期型号和AV-8B垂直起降战斗机,成为和F-22搭配的中档第四代战机。如此不但可以让盟国分摊巨额研制费用,获得大量军售利润,也能够让盟国获得相对先进的装备以遏制未来的战略对手。
第三代战斗机昂贵的研制费用曾迫使英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联合研制“台风”战斗机。未来战机无疑将会让一个国家的独立研制更加难以承受。然而中国有作为一个经济大国的安全需求,又受限于不结盟政策和此前20年的教训,必须拥有独立研制未来战机的能力。
作为一个渴望和平又从未侵占他国领土的国家,中国在20多年前曾判断,和平和发展是世界两大主题。然而发展不错,20年内世界上却先后爆发了多次大规模战争。中国保证了20多年的和平发展,却在国家主权和尊严上多次受挫。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常任理事国,中国的领土、领海权益和国家安全至今仍面临巨大挑战,原因正是在国防投入上亏欠太多。
1993年“银河号”事件,中国遭到美国毫无理由和权力的公然压迫,被迫停船接受美国的检查。最终检查结果虽然证明美方完全是污蔑,但美国最终也没有向中方赔偿高达1000多万美元的高额损失。中国政府代表、中方检查组负责人沙祖康在回忆中多次谈到“窝囊”,根本原因就在于当美国军舰和直升机将中国货船团团围住,使中国货船根本无法靠岸、不得不停船接受检查时,没有一艘中国的军舰和飞机能够赶到现场。
1996年,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下令派遣两个航母战斗群驶近台湾岛,甚至驶入台湾海峡游弋,以威慑和遏止中国大陆。1999年美国轰炸南斯拉夫大使馆,2001年美军飞机撞毁中国战斗机,同样是基于中美军事投入和军事实力相差巨大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时期,为寻求国家安全和道义支持的中国在外交上投入了巨额资金,也获得了相当的成果,但几十年来无论在台湾问题还是国家安全问题上已证明,外交如果没有强大有效的武力作为后盾,将只剩下抗议和妥协。最近一个月内中国公开报道了航母试航、歼-20隐形战斗机首飞和东风21D战术弹道导弹时,显示中国早在上个世纪末便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着手迅速扭转局面。
在中国威胁论和唱衰中国军力交替的双簧中,马上有美国军事观察家宣称歼-20是对F-22A的抄袭。俄罗斯新闻社则声称歼-20不过是“稍微缩短了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的确,无论歼-10还是歼-20,它使用的发动机目前仍然由俄罗斯提供。
作为航空工业核心,航空发动机技术的确仍是中国的薄弱环节。对于一架战斗机平台来说,它在航程、速度、载弹量和机动性方面的主要特性由发动机决定。从歼-20首飞时的机体外形看,最受争议的是发动机部分。西方有军事观察家认为,歼-20战斗机的发动机似乎尚不能够提供F-22A所具备的超音速巡航和矢量推进能力。
其实成都飞机公司歼-20的首飞已经证明中国完全有能力在第四代战斗机技术上独立获得突破。在发动机方面,中国航空工业已经独立研制出“昆仑”和“太行”发动机。如果歼-20战斗机未来以与F-22A相似的速度服役,中国完全有足够的时间为歼-20提供一种符合第四代战机标准的国产发动机。从今天中国GDP规模、外汇储备和财政能力看,经费并不存在太大问题。更重要的是,歼-20的出现意味着求和平求发展的中国认可了这样一个真理:和平是自强者的礼物,它不是免费的。■
(文 / 蔡伟) 国产航母为什么中国军情f22f-22第四代中国海军f-22战斗机中国第五代战斗机美军军事空军武器隐形战机美国军事英国航母歼-14战斗机第三代战斗机战机歼-20需要中国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