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情感互动,提升小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

作者: 彭相烛

摘要: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缺少情感交流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教学效率。针对此提出了促进师生、生生情感互动的教学策略,具体包括尊重、鼓励学生,多与学生交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及情境教学等。实践表明,这些策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体验,善学、乐学,提升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情感互动;英语教学;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5)11-0075-03

一、引言

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有诸多问题影响着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单向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求与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多以教师讲解、学生跟读和机械练习为主,缺乏趣味性与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词汇教学中,教师领读单词、讲解词义和用法,学生被动记忆,这种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致使单词记忆效果不佳且遗忘率高。

此外,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交际性在教学中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缺乏真实语境下的语言交流机会,无法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出现“哑巴英语”现象。同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足,课堂氛围不够和谐、融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实践表明,教师在教学中适当采用一些策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互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其学习积极性,其理论依据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情感互动能使学生产生积极情感体验。

根据情感过滤假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会影响其对语言的输入与吸收[1]。积极的情感状态如兴趣、自信等能够降低情感过滤,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知识;反之,消极情绪如焦虑、恐惧则会阻碍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良好的情感互动有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师亲切的笑容、鼓励的眼神和温和的语言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被尊重与关爱,从而减轻学习焦虑,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提升自信心。

第二,情感互动能满足学生情感归属需求,激发内在学习动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情感和归属的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当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同学的友好与支持时,他们会觉得自己属于这个集体,进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会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同样强调人的情感、态度等在学习中的重要性[3]。当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联系时,他们会出于对教师和同学的喜爱以及对集体归属感的追求而更有动力去学习。在充满情感互动的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

第三,情感互动能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与创造力。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在社会交往中实现的,情感互动作为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实践机会[4]。而且积极的情感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当学生处于放松、信任的情感环境中时,他们敢于尝试新的语言表达方式,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创意,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语言素养。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促进情感互动的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互动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情感互动的核心。罗杰斯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着重指出,教师务必尊重、理解并信任每一位学生,进而与他们构建起平等且民主的关系[5]。当学生处于这样一种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中,他们内心的安全感会得到极大满足。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安全需求的满足是个体自我实现及积极表达的重要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学习中,那么,教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

1.尊重、鼓励学生,不嘲讽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其天赋、学习节奏、学习方式都不尽相同。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批评、不嘲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而是耐心地给予指导和纠正。例如,当学生发音不准确时,教师可以微笑着说:“You're almost there. Let's try it again together.”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挫折而导致情绪低落时,及时给予关心和鼓励。如学生在英语演讲比赛失利后,教师可以这样安慰:“Don't be sad. You did a great job in preparing for it. I'm proud of your efforts.” 又如学生在小组英语对话活动中表现不佳,因紧张而频繁出错时,教师可以在活动结束后这样鼓励他:“It's okay to make mistakes. You were very brave to speak up. Next time, you'll do better.” 这样的话语能够帮助学生重新振作起来,让他们明白努力的过程同样重要,同时对教师产生信任感。

2.多交流,拉近距离

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困惑和生活情况,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例如,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与学生畅聊他们喜爱的英语歌曲,在分享彼此感受与体验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感情自然而然会得到增进。教师还可以和学生讨论他们喜欢的英语动画片,如《Peppa Pig》(《小猪佩奇》),当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角色和情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像“I like Peppa because she is very cute and always has fun with her family.”这样既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又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这种轻松有趣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教师也能更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教学相长。

3.运用情感化的、积极的教学语言

语言是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教师的教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情感化的、积极的教学语言能够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反应,感染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例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用充满激情和悬念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Boys and girls, today we are going to embark on an exciting English adventure. Are you ready?” 在讲解知识时,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如在教形容词“beautiful”时,教师可以说:“Look at this flower. It's so beautiful, just like a fairy in the garden. Can you feel its beauty?” 在评价学生时,教师要多用鼓励性、肯定性的语言,如:“Your pronunciation is perfect. You are really a little English star!”

综上,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和积极的情感互动能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认可与接纳,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满足了他们对情感归属的需求,使得他们更加热爱英语学习,将学习英语视为一种获得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的途径,而非仅仅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

(二)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促进生生互动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小组情境下共同学习具有诸多益处。该理论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个体学习的孤立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动态环境[6]。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基于共同的学习任务展开交流协作,他们带来了各自不同的知识储备、思维方式和学习经验,通过彼此分享、讨论与争辩,实现知识与技能的互补,从而共同推动学习任务的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需要进行频繁的情感互动,并在互动中加强情感联系,这种情感联系能对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当学生们为了达成小组目标而努力时,他们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团队意识,意识到自己是团队的一员,自己的表现不仅关乎个人,更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成果。这种团队归属感会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主动与同伴互动交流。在与同伴的交流过程中,学生们会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这会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促使他们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反思与调整,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与拓展。同时,在语言交流中,学生们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理解他人的话语,这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实践机会,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与理解能力。

例如,我在英语教学中开展了“英语单词大比拼”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抢答、猜单词等方式展开竞争。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会相互鼓励、合作,共同为小组荣誉而战。当学生猜对单词或者小组获胜时,他们会感到兴奋和自豪,这种积极的情绪能够提升学习积极性。又如,在教授“食物”相关的英语单词时,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任务是制作一份“理想的午餐菜单”,并用英语写出菜单上的食物名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们需要交流自己对不同食物的喜好,并用英语表达这些食物。性格开朗的学生会积极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带动相对内向的学生参与讨论。一位学生说:“I love apples. They are so sweet and healthy.” 另一位学生回应:“Yes, but I prefer bananas. They are easy to carry.” 这种交流不仅让学生练习了英语表达,还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建立起更深厚的情感联系。这种情感互动能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促进了知识的交流与整合,提升了学习积极性。

2.开展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知识[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8]。情境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运用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英语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购物”这一主题时,我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商店,摆放一些标有价格的商品,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顾客需要用英语询问商品价格、描述需求,售货员则要回答问题并推荐商品。在这个情境中,学生们感到非常兴奋和好奇,积极地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交流。顾客会说:“How much is this pen?” 售货员回答:“It's five yuan.” 这种真实情境下的角色扮演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感受到了英语学习的乐趣,提升了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互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积极向上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中学习英语。具体来说,教师可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情境教学等策略,有效加强师生、生生情感互动,以创设良好的教学人际情境,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感,从而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持久兴趣和热爱,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碧琼.“情感过滤假说”在中职英语互动式教学中的应用[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7):332-333.

[2]金杰. 师生情感互动与英语教学[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5(5):145-147.

[3]刘宣文.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0-93.

[4]刘兴洲. 情感互动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 青海教育,2013(11):65.

[5]朱秀英. 以情感交流的互动促进英语课堂教学[J]. 空中英语教室(社会科学版),2011(10):100-101.

[6]周建军. 论英语教学中的积极情感互动[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7]刘红莉,周瑜. 情境教学法:英语课堂教学的探索之路[J]. 中国科技信息,2007(9):211-212.

[8]王沛,康廷虎.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 教师教育研究,2004(5):17-21.

编辑/张国宪 终校/黄潇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