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建设背景下初中“生涯+”教育体系的构建

作者: 彭盛

品牌建设背景下初中“生涯+”教育体系的构建0

初中生正处于生涯发展的探索阶段,在此阶段开展生涯教育,不仅符合学生成长的心理需求,而且有助于学生发掘自身潜能和特长,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和规划未来的能力。

一、初中“生涯+”教育体系的构建

生涯教育是我校的特色教育之一,通过举办不同形式的生涯教育体验活动和开设生涯课程,激发学生认识自己和了解社会,在体验中获得感悟与成长,拓宽生涯知识,启发学生树立生涯目标,激发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我校在原有基础上整合生涯教育内容,拓宽生涯教育实施途径,提出了初中“生涯+”教育体系(见右图)。

该体系紧密贴合学校实际情况,全面覆盖所有学科和教育层面,将生涯教育与学校教育无缝整合,形成了三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在实施形式上,它构建了“生涯+实践探索”的模式;在内容上,整合了“生涯+学科融合”的策略;在主体上,统筹了“生涯+协同助力”的机制。这一系列措施旨在全面提升生涯教育的系统性、融合性和协同性。

二、“生涯+”教育体系的实施

(一)以项目化学习为导向,首创生涯项目学习群

在生涯教育专题课程中,我校创新性地推出了生涯课程项目学习群。我们依据不同年级的生涯教育重点,采用项目式学习作为核心教学方法,并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生涯课程主题,旨在探索并形成“体验式生涯”教学策略。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我们特别设计了以“生涯唤醒与适应”为核心目标的“生涯认知”课程,包括适应初中教育实践活动、家族寻根活动、职业探访活动等,旨在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初中生活,并增强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到了初二年级,我们引入了以“生涯探索与实践”为宗旨的“生涯探索”课程,包括社会实践活动周、亲子职业体验、技能升级之旅、莞香文化探索活动等,旨在引导学生在实际探索中深入了解社会并积累实践经验。对于即将面临毕业的初三年级学生,我们提供了以“生涯管理与规划”为目标的“生涯管理”课程,包括初三教育实践活动、梦想进阶之旅、“致十年后的我”书信比赛等,帮助他们建立与未来目标的联系,激发内在动力,并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当前的学习与生活。

(二)以社团化活动为载体,推进生涯选择预演

我校以“和教育”为核心理念,精心构建了“和创课程”体系。该体系涵盖了71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课程,通过极具个性与特色的活动内容,以及灵活的走课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与实践平台。

“和创课程”体系由“人和课程”“地和课程”以及“天和课程”三大核心模块构成,它们共同立足于品质的培养,通过细致推进,旨在达成具体的子目标。这些目标与生涯教育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均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鼓励他们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与实践,不断前行,以实现个人生涯的全面发展。

社团活动作为“和创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空间与机会。每学年,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个人发展需求,重新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这一“选择—实践—再选择—再实践”的循环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决策能力,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对未来生涯选择进行预演与探索的宝贵平台。

(三)以社会化资源为引擎,建立协同育人机制

为了提升育人资源的质量与效能,学校采取了多重策略:加强对教师生涯教育能力的专业培训,开展面向家长的生涯教育指导项目,精心筛选并有效联结社会上的优质教育资源,以此推动育人路径的多元化与动态适应性发展。

学校特别策划了校友分享会,让学生提前窥见高中、大学乃至职业生涯的风貌,点燃他们对未来蓝图的憧憬与规划之心。通过“家长秀课堂”这一独特体验平台,学生们得以近距离观察并了解不同行业的职场环境、工作内容及所需的专业技能,深化了他们对职业世界的认知。此外,学校定期邀请大学心理系专家及莞香花社工等机构入校,举办大型团队活动,将生涯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学校还携手家长群体及镇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共同组织学生参与家庭劳动、小太阳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积累经验、深化感悟,不仅增进了对社会和职业的理解,更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深厚的家国情怀。

(四)以学科化融合为抓手,探索生涯教育新模式

美国生涯教育专家舒伯提出:生涯教育应该纳入学校现有的课程中,而不是在传统课程中增加一个额外的科目。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学的发展目标,这与生涯教育的目标是相契合的,因此,在学科中融合生涯教育,帮助学生提升学生素养的同时获得生涯体验与认知,是我校开展生涯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我校梳理生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契合点,将生涯教育融合到国家课程教学当中。学科融合主要通过“三阶式”生涯教育学科融合模式实施,即“基于学科内容、基于教学形式及基于教育理念”三大阶次实现生涯教育的融合。

基于学科内容的融合,主要是通过整合学科中蕴含的专业知识与职业信息,挖掘教材中的生涯教育内容进行教学,例如,在地理课中可借助教材中的信息点,在课堂上引入相关职业与专业介绍。

基于教学形式的融合,主要是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以实践、体验的方式参与,获得亲身的实践经验。例如文学社开展的《豆酱飘香技艺湛,学子习作赴生活》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寮步豆酱厂,进行采访、调查与职业体验,帮助学生增加职业认知,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家国情怀。

基于教学理念的融合,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生涯教育意识与能力,能够灵活地将生涯教育融合到自己的学科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中,在学科教学中真正做到以生为本,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探索自己的兴趣与优势,了解知识的效用价值,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做好学习生活的规划。

三、实施成效

学生们在自我探索、环境探索以及生涯管理的实践中,确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涯教育理念,提升了综合素养,更好地设计和完善自我。学校精心打造了一系列生涯主题课程资源,并出版生涯规划与成长指引手册《筑梦青春逐光而行》,为中学生提供一套既科学又系统且实用的生涯规划指导。

2019年,学校通过了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的评审,荣获广东省中学生涯教育行为研究项目学校的称号。学校生涯教育多次在省、市、镇级等各级平台进行展示,在省内外起到一定的示范辐射作用。

责任编辑李少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