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策略探析

作者: 李风海 林枫 韩国鹏 樊红莉

摘  要:学科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度转型阶段内涵和特色建设的重要内容。学科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内在需求,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建设的现状和困境,发展定位不清晰、优势特色不突出;学科带头人缺乏、学科团队薄弱;科研平台相对欠缺、科研能力有待提升;学科专业建设相对独立。从顶层设计、厘定学科定位,突出发展特色;引育学科带头人,加强学科团队建设;锚定学位点申报,构建产业导向的科研平台;融会贯通、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强调学科建设要与区域优势产业经济相适应,实现融合互动协调发展,为应用型高校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科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困境;产业需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9-0056-04

Abstract: Disciplines are important elements in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of applied universities during the stage of deep-transformatio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s an inherent demand for appli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ifficulties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n applied universities are analyzed: unclear developing position, lack of prominent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lack of academic leaders and weak academic teams; relatively lacking in platform and needing improvement in research capability; separating of professional and disciplines. We strengthen design disciplinary positioning, highlighting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e academic leaders and strengthen academic team construction, anchor degree application and build an industry-oriented investigate platform. We integrate disciplines and specialties. We emphasize that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should adapt to the regional advantageous industrial economy, achieve integrated, interactive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Keyword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dilemma; industrial demand; strategy

学科建设是指高校根据学科主体知识体系的内在规定性、学科发展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采取系列举措促进学科特色发展、学科水平提高的教育实践活动[1]。学科水平决定了高校的办学水平、特色以及社会知名度;学科建设是大学基本功能发挥的重要途径,是高校竞争力建设的核心[2]。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普教与职教并行,应用型、职教型、学术型“三元并举”,是区域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3],其学科建设水平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速度与水平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瞄准学科前沿和地方产业经济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阶段,探索并提出适合自身特色的学科建设策略,对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意义重大。

一  学科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内在需求

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专科起点构建本科教育体系。这一阶段实现了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理念转变、体制转变和模式转变(通过本科毕业生质量验收评估)。第二阶段全面加强专业建设和本科教学(通过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合格评估)。在该阶段,主要进行优化专业设置、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强化实践教学等。第三阶段是推动以内涵和特色为主导的深度转型。从单一的注重人才培养,向加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地方需求等职能的转变。

目前,大多数应用型高校正处于深度转型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自身发展和教育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学科水平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水平和特色的重要标志,学科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发展动力。应用型本科高校认真分析学科发展水平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实施学科方向凝练,培育和引进学科带头人,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大力改善科研设施条件,促进科研能力提升,助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对实现应用型高校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二  应用型高校学科建设的现状与困境

(一)  学科发展定位不清晰、优势特色不突出

应用型本科高校一般都经过本科教育教学评估,比较注重本科教学与专业建设。在发展过程中,对学科建设认知、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在学科定位、科研团队建设、学科方向凝练、学科基地及校地合作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学校对学科内涵理解、学科建设方案、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等还存在模糊认识,对学科发展的定位不清晰。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中汲取学科资源和养分”,通过差异化的错位发展体现优势特色,还缺乏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实施举措。使得学科建设难以向深层次、高质量发展。

在学科特色建设方面,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科建设还处于形成期,学科知识体系、学科方向的凝练、组织结构框架还处于探索构建阶段,学科特色优势尚未凸显。学科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对区域特色产业密切相关的学科方向关注较少,校地的深度合作机制缺乏,缺乏承担地方重大项目、参与区域发展的能力[4]。有的在研究方向脱离了区域实际发展需求,缺乏对学科“应用性”的准确定位[5]。结合地方优势产业发展需求,对学科进行优化整合的广度与深度不够,一些地方特色资源还没有融入到学科建设和发展。现有学科发展水平不足以支撑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学科也还没有在与地方产业发展对学科反哺作用下形成独具特点的地方特色[6]。

(二)  学科带头人缺乏、学科团队薄弱

人才是高校学科建设的第一资源,团队是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关键因素。与其他类型高校相比,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待遇、区位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育与稳定是普遍存在的难题。在人才引进中优先考虑专业教学需求的“数量”而非学科建设要求的“质量”,科研方向分散,学科方向提炼难度大[3],具有较好学术积累和较高研究水平的高层次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应用型本科高校有正高职称的教师及博士学位的教师严重不足,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极度匮乏。而且一些高校还存在着“重引进、轻培养”的现象,在校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享受不到引进人才的同等待遇,“自我发展”动力不足。这严重影响了学科带头人的高层次发展。

相对来说,应用型本科的学科研究平台较低或高层次平台数量太少,教师学术积累难度大,开展学术交流的机会少,学术提升的空间小,对人才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由于缺乏明显优势的学科带头人,学科团队的凝聚力不强,成员的归宿感欠缺,团队协作攻关的意识较弱,合作机制还有待完善。团队中各自为战的多(一个老师带领几个学生),协同作战和团队协作少。学科团队的层次感不明显,梯队相对薄弱或有待形成。这就导致学科团队学术视野狭窄、综合水平偏低,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  科研平台相对欠缺、科研能力有待提升

学科平台在支撑学科建设、汇聚科研团队、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平台建设和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保证[7]。由于政府能给予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财政比较有限,经费紧张,投入到平台建设的经费有限。再者,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自身的基础较弱,难以争取国家和社会对科研建设平台的支持。学科研究缺乏足够的平台支持,学科建设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相比较而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科研主要集中在应用基础方面,对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领域涉及较少。加强基础研究和学科前沿探索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前提,只有在探索研究中才能提升科研创新力和影响力,丰富和完善学科知识体系。而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科研平台与设施条件限制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2]。另外,还存在学术交流平台少、学术期刊少且档次低、学术氛围有待提升等问题[8]。 这些限制了高校师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影响了科研成果(论文、专利、科研项目、奖励和专著等)产出和学科建设的进程。

(四)  学科建设机制有待理顺,专业学科相对独立

运行机制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抓手。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建设的顶层规划设计人员投入少,学科建设组织机构、体制不健全,不能有效对学科建设进行指导,学科建设要分类。学科建设项目管理忽视学科内在要素、学科团队成员之间的协同管理,很难在学科项目申报与建设中形成合力。二级学院学科意识淡薄、经验不足,学科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学科交叉融合的制度设计、政策推动、资源配置机制有待完善。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相互支撑、相互耦合,学科为专业建设提供支撑,专业为学科建设提供动力[9]。但是应用型高校在处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方面还缺乏清晰的定位与认识,主要表现在:一是观念意识不到位。“应用型本科高校只要做好本科教学工作和专业建设就行了,学科建设是研究型大学的事”,没有把学科建设上升到学校内涵转型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二是部分学科专业设置欠规范,没有围绕学科建设专业,导致组建学科团队和凝练学科方向困难。三是部分教师缺乏专业教学与学科科研相融合的理念,学术研究缺乏整体规划和有序引导,偏离了学科建设和专业教学发展的实际方向。

三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建设的应对策略

(一)  厘定学科定位,突出发展特色

促进学科内涵与特色发展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度转型阶段形成的普遍共识[3]。在深度转型发展阶段,学科内涵也应随之发生变化,厘清学科理念是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前提。学科的建设发展应考虑优势学科及地方优势产业的发展。对学科发展进行定位,定位是学科建设的基础。首先应用型高校要加强顶层设计,对学校学科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准确分析目前学科发展水平及所处档次,摸清自己的“家底”。其次,要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学科专业发展的需求。科学论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实施“重点突破”战略规划,明确发展学科建设目标、内容、步骤、措施、组织保障等。三要锁定目标不动摇。学科需要培育,一个学科的建设至少需要五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科研团队的组建也需要引进和磨合,项目、平台、论文、专利和获奖等科研成果,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在稳定中求发展,变动就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