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葫芦里裹着甜
作者: 谭茗芳周末,我带着六岁的小宝回老家,正好赶上乡下大集的日子,便决定带他去逛逛。集市上人头攒动,各种摊位琳琅满目,从新鲜的蔬菜水果到手工艺品,应有尽有。小宝平时逛惯了城里的超市商场,鲜少见过这样热闹的集市,眼中充满了新奇与兴奋。他四处奔跑,好似每一个摊位都在向他招手。
忽然,一声粗犷的吆喝声打破了集市的喧嚣:“糖葫芦咯—酸酸甜甜的糖葫芦咯!”我循声望去,见一位穿着厚实棉衣的摊主,正站在一口大铁锅旁忙着裹糖葫芦。那声音里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像是从岁月深处传来,亲切得像是冬日里的阳光。我心头一动,立刻拉着小宝走了过去。
摊位前已围了不少人,大家的目光都牢牢锁定在那口冒着热气的铁锅上,锅里的糖浆在高温下翻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糖葫芦摊主动作熟练,一边搅动着锅里的糖浆,一边将山楂果一串串地放入糖浆中。山楂果外面迅速包裹上一层晶莹剔透的糖衣,闪烁着诱人的光泽,那混合着糖浆和山楂的香气也瞬间扑鼻而来。
这一刻,记忆中关于糖葫芦的甜蜜画面顿时浮现。
小时候,家乡的冬天总是异常寂静。白雪覆盖大地,村庄里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唯一的声音便是村口传来的叫卖声:“糖葫芦咯—酸酸甜甜的糖葫芦咯!”每当听到这声音,我们这群孩子就像听到了某种召唤,想尽一切办法,挣脱父母的手,一溜烟儿地往外跑,任由大人在身后扯着嗓子喊:“慢点,慢点跑,手里的钱别丢了!”我们把手里的钱握得更紧了,脚步却没有慢下来。
记忆里,常来我们村子里卖糖葫芦的是一个憨厚的中年男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三轮车,车上装着大铁锅、木架子和串好的山楂果。等我们气喘吁吁跑到村口时,中年男子早已把摊位支好了。我们一群孩子围在铁锅前,像一群小雀,闹嚷个没完没了。不一会儿,铁锅烧热了,里面的糖浆也慢慢变得浓稠,散发出浓郁的焦香。这时,我们安静了下来,看摊主熟练地给一串串山楂果裹糖衣。
“我要那串大的!”一个孩子尖细的声音划破了短暂的宁静。我们争先恐后地指向自己心仪的糖葫芦。摊主总是笑着,用他那双沾满糖浆的手,小心翼翼地将糖葫芦递给我们。拿到糖葫芦的那一刻,我们仿佛得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那酸甜交织的味道,立刻在口中绽放,仿佛把整个冬天的寒冷都驱散了。
那时候的孩子,是没有零花钱的。为了攒够买一串糖葫芦的钱,我时常帮家里做些小事,扫院子、剥玉米、搬柴火。每当祖母从口袋里掏出几枚硬币递给我时,我总是迫不及待地跑到糖葫芦摊位前,买上一大串,解解馋。
“妈妈,给我买串糖葫芦吧,我还没有吃过现做的糖葫芦呢!”小宝拉着我衣袖撒娇。我爽快地掏出手机,扫码付款。摊主笑眯眯地把糖葫芦递给小宝。他接过来,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欢呼雀跃:“好甜,好酸!”他眯起眼睛,露出得意的笑容,像只狡黠的小狐狸,终于吃上了心心念念的美味。此时,当我再次看到小宝手里捧着一串糖葫芦,他咬下去的那一刻,脸上露出的笑容与我小时候的模样几乎一模一样。
时间似乎就在这一瞬间凝固了,代际的传承让糖葫芦的甜变得越发浓郁。糖葫芦里的甜,甜在嘴里,更甜在心里。它承载着温暖,承载着回忆,也承载着那份跨越时光的纯真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