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与无用
作者: 宋泽卿
世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有用”更多是对生存有直接帮助的,如食物、金钱、劳动等,而“无用”则包括诗、文、哲学、爱情等。“有用”让我们能够生活于世,满足于物质需要,而“无用”却能充盈我们的精神世界,满足于精神需要,二者缺一不可。因此,我们既要重视“有用”,也要重视“无用”。
首先,“有用”之用之所以世人皆知,是因为它是人赖以生存的本源,它让人们能够存活于世间,使人们能够解决基本的物质问题。没有“有用”这类生存之道,人们便无法生存。其次,“无用”之用为什么不被人所皆知,大概是因为它对于生存没有直接的、明显的、实质性的帮助。实际上,“无用”却与“有用”同样重要,“无用”让我们去感受、体察整个世界,让我们在生活中体会喜怒哀乐,并通过“无用”来安放自己的感情。李白以酒会友,对酒当歌,挥墨写下无数千古名篇。若是无诗,又怎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旷古之叹。正是有老子、庄子、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先哲们“无用”的思考,人们才能探索世界的未知,揭开世界的面纱。而宝黛的木石前盟、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同生共死等爱情故事,又使无数人潸然泪下,歌颂和赞叹爱情的力量。因此,“无用”是一种气度,是一种浪漫,一种智慧,体现着独特的人文底蕴。
其实,“无用”也有所作用。孔子坚守着自己“无用”的学说,周游列国,意在唤醒人们心中的秩序与良知。但在经过千百年以后,孔子的思想已经渗入到社会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当中。它已转化为内在道德规范来约束着我们的行为,这便是“无用”的“用”。“无用”给予我们精神上的指引,是呵护人们心灵的养料。在经历时间的磨洗和沉淀后,“无用”便会成其所就,大放光彩,这是前人传承下来的大智慧。
对于“有用”和“无用”,我们应该辩证地去看待。对于“有用”,我们要师其门道以生存于世,但也要警惕“有用”带来的急功近利与见利忘义。而对于“无用”,我们要多去体察社会,丰富认知,感受世界,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我们要珍惜“无用”给我们带来的精神愉悦与诗情画意。因此,只有协调好有用和无用的关系,使二者相辅相成,我们的生活才会既有物质的无限丰富,又有精神的无比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