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八戒形象中的“三性合一”特征分析
作者: 毛志荣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性格鲜明、复杂立体的形象,而猪八戒以其形象的细腻性、丰富性、多面性、真实性、典型性成为书中最成功的角色。在《西游记》故事情节的发展进程中,自从猪八戒加入取经队伍,小说从此有了新的张力,猪八戒成为全书情节内容深入发展的关键角色。
猪八戒具有动物性、人性和神性“三性合一”的特征:有贪吃、贪睡、懒惰等动物性的一面,有好色、自私、机智等人性的一面,又有作为天蓬元帅身份的神性。本文讨论了“三性合一”特征在增加角色丰富性、提升故事趣味性和深化作品主题方面的作用。“三性合一”使猪八戒的形象丰满、立体,开创了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新境界。
一、猪八戒形象的“三性合一”特征概述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原是天庭的天蓬元帅,因酒后调戏嫦娥被玉皇大帝贬下凡间,错投猪胎,变成了半人半猪的模样。猪八戒长着典型的猪头,长嘴大耳,肥胖笨拙,有三十六般变化,擅长使用九齿钉钯,丑中带萌,其多面的性格特点和关键时刻的表现,推动了整个取经故事的发展。
“三性合一”特征指的是猪八戒形象中动物性、人性和神性的结合。动物性主要体现在猪八戒的外貌特征和某些行为习性上,如他的猪头人身、贪吃贪睡等;人性主要体现在他的性格特点上,如他的好色、自私、机智、憨厚,对师父和师兄弟的忠诚与义气等;神性主要体现在他作为天蓬元帅的身份和所拥有的神通上。猪八戒形象将动物性、人性和神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三性合一”特征使得猪八戒形象既具有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又具有超自然的奇幻性。
二、猪八戒形象中“三性合一”特征的具体表现
(一)动物性特征的表现
猪八戒外貌的典型特征是猪头和人身的组合,是个猪精的样子。高老头的描述是:“后来就变做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就像个猪的模样。”唐僧的描述是:“生得长嘴獠牙,刚鬃扇耳,身粗肚大,行路生风。”孙悟空的描述是:“嘴脸像一个野猪模样。”书中还有诸如“卷脏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竖起一双蒲扇耳,扭动莲蓬吊搭唇”等描述。猪八戒的这种外貌特征使猪八戒形象具有鲜明的辨识度。
猪八戒的动物性行为特征主要体现在他的贪吃、贪睡上。猪八戒特别能吃,在高老庄时“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够”;在寇员外家吃饭时,弄得“七八个僮仆往来奔奉,四五个庖丁不住手”,“这猪八戒一口一碗,就是风卷残云”。猪八戒始终对食物充满着欲望,其贪吃的习惯使他经常成为其他角色调侃的对象。猪八戒的贪睡倾向十分明显,在任何场合,只要瞌睡一来,便不顾一切地倒头大睡。唐僧让他去化斋,他却“把头拱在草里”,倒头就睡;悟空派他去巡山,他一头钻进红草坡,“毂辘的睡下”;打不过黄袍怪,他借口出恭,丢下沙僧自己钻进“茼草薜萝、荆棘葛藤”里,“睡到半夜时候才醒”。
(二)人性特征的表现
猪八戒身上作为人性的特征非常丰满,普通人身上的优点、弱点他都有,好色懒惰、憨厚率直、贪财自私、幽默乐观等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猪八戒是好色的。作为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而被贬下凡间,书中对此是这样介绍的:“见他容貌挟人魂,旧日凡心难得灭。全无上下失尊卑,扯住嫦娥要陪歇。再三再四不依从,东躲西藏心不悦。色胆如天叫似雷,险些震倒天关阙。”位列仙班而凡心不灭,依然色胆如天,在取经路上色心不改也就容易理解了。在女儿国,猪八戒看到国王时的表现是“那呆子看到好处,忍不住口嘴流涎,心头撞鹿,一时间骨软筋麻,好便似雪狮子向火,不觉的都化去也”;在天竺国嫦娥一出现,猪八戒就“动了欲心,忍不住,跳在空中,把霓裳仙子抱住”。猪八戒是贪财自私的:在高老庄向老丈人索要盘缠和新衣物,在天竺国向国王讨要千百两黄金白银,取经路上艰难地啃下四钱六分银子藏在耳朵里,面对危机时优先考虑个人利益。猪八戒是正直善良的:在三打白骨精的情节中,尽管他多次被妖怪欺骗,但他始终对弱者抱有同情心;在唐僧遇到困难或生气时,他会想方设法安慰和调解。猪八戒在取经路上的种种行为展现出了人性的复杂性,使其形象更为立体。
(三)神性特征的表现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作为天蓬元帅调戏嫦娥依律该处决,多亏太白金星出面说情,才改刑为重责二千锤后贬下凡间。另外,在道教的神话当中,天蓬元帅是紫微大帝的部下,天蓬是北斗九星之首,地位也是非常高。猪八戒还有三十六般变化能力,能“变山,变树,变石块,变土墩,变赖象、科猪、水牛、骆驼”等。猪八戒的九齿钉钯是玉皇大帝赏给猪八戒的,主要的作用是作为“御节”,重五千零四十八斤,暗合《西游记》的“一藏之数”,猪八戒的这个兵器,在《西游记》中也有神性的意味。
猪八戒曾经是玉帝的心腹,有仙界的朋友,有变化之术,神通广大,见过世面,所以猪八戒心里边存有傲气。猪八戒可以和孙悟空“自二更时分,只斗到东方发白”后还不分胜负。取经路上打死第一个妖怪的是猪八戒(在黄风岭一钯打死妖精虎先锋),书中还赞道:“诚心要保唐三藏,初秉沙门立此功。”取经过程中,无论遇到神仙还是妖精,猪八戒都很有面子:牛魔王作为孙悟空的结拜大哥,在孙悟空压在五行山的五百年间,从来没去看望过孙悟空,但牛魔王却去见过刚被贬下凡间的猪八戒,“他二徒弟猪精,三徒弟沙流精,我当年做妖怪时,也曾会他”;孙悟空请福禄寿三星时态度非常客气,而猪八戒对“三星”却是嬉笑怒骂地开着玩笑。
三、猪八戒形象中“三性合一”特征的作用
“三性合一”的特征使得猪八戒成为一个非常立体和复杂的形象,赋予了他独特的艺术魅力,增加了故事的深度和广度,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体验。
(一)增加角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猪八戒形象“三性合一”的特征极大地丰富了角色的内涵,使猪八戒的形象立体饱满,为读者提供了多维度、多层次的阅读体验。
神性赋予猪八戒超凡能力和正义感。作为天蓬元帅,他擅长三十六般变化,能腾云驾雾,九齿钉钯威力无穷,使他在取经路上能够多次协助孙悟空降妖除魔。猪八戒曾与沙僧在流沙河大战,与孙悟空合力对抗狮驼岭的妖怪,和银角大王、南山大王激战,打死了狐阿七、玉面公主、豹子精、虎先锋等,展现了作为天蓬元帅神勇的一面。猪八戒骨子里还有当年天蓬元帅的威风,如他骂黄风大王部下的前路先锋:“我把你这个孽畜!你是认不得我!我等不是那过路的凡夫,乃东土大唐御弟三藏之弟子,奉旨上西方拜佛求经者。你早早的远避他方,让开大路,休惊了我师父,饶你性命;若似前猖獗,钯举处,却不留情!”猪八戒的神性还在于他内心深处的正义感,在取经途中,他始终站在正义的一方,与伤生造孽的妖怪作斗争。
动物性展现了猪八戒的原始欲望,增加了形象的真实感和亲切感。贪吃、贪睡是猪八戒动物性的显著标识,是其原始欲望的集中体现。猪八戒对食物有着无法抗拒的渴望,每当遇到斋饭,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前去,甚至因贪吃而多次落入妖怪的陷阱。猪八戒常常在关键时刻打盹儿睡觉,无论是在草丛中、树杈上还是石缝间,都能迅速入睡,并鼾声如雷。
人性特征让猪八戒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饱满立体的形象。猪八戒身上有人的情感、欲望和道德,他既有善良、忠诚的一面又有自私、好色、嫉妒等世俗弱点。在流沙河一难中,猪八戒与孙悟空一同救出了被贬为白龙马的小白龙;在七绝山稀柿衕,道路被烂柿子堵塞,恶臭无比,猪八戒挺身而出,变作一头大猪,用身体拱开了道路,为当地的百姓带来了便利。在取经路上,猪八戒多次对孙悟空的神通表示嫉妒,比如孙悟空变成牛魔王骗走了红孩儿的芭蕉扇,猪八戒就说了一番酸溜溜的话。猪八戒还常常争功诿过,多次向唐僧邀功,在遇到困难或失败时,却又常常把责任推给别人。
(二)提升故事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猪八戒的“三性合一”特征在故事中相互穿插、相互映衬,使得《西游记》叙事过程既轻松有趣、贴近人心又充满奇幻色彩,创造出一个既真实又富有想象力的艺术世界,提升了整部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猪八戒的动物性特征为故事增添了喜剧元素,使得叙事过程轻松有趣。猪八戒猪的外貌特征,如长嘴巴、大耳朵、行动笨拙,加上贪吃、贪睡、懒惰等猪的本性,在故事中多次成为笑料,增加了故事的喜剧效果。例如,猪八戒因贪吃而落入通天河中,被妖怪捉走;因大肆享用蜘蛛精准备的食物,而被蜘蛛精设计困住;在高老庄婚礼当天大快朵颐而现出原形;在黄风岭,因贪睡导致唐僧被抓走。这样的情节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
猪八戒人性与神性特征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猪八戒忠诚、善良、有情有义等特征,让读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加了故事的可读性。例如,猪八戒为了救师父唐僧,用激将法成功激怒了孙悟空,使其重新出山拯救唐僧;面对强大的狮驼岭妖怪,猪八戒与孙悟空并肩作战;在黑松林中,猪八戒与黄袍怪展开空中厮杀等,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保护师兄弟和师父。这些情节彰显了猪八戒对师父的忠诚和对师兄弟的情义。猪八戒被贬下凡间,错投猪胎,但仍保留了神仙的法力,使得他在对抗妖怪时显得不同凡响,在取经路上成为孙悟空的重要帮手,丰富了故事的情节。
(三)深化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猪八戒的“三性合一”特征并不是简单地将三种特征相加,而是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动物性、人性、神性相互交织和影响,构成一个复杂而多维的人性空间,使得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更加深厚和丰富。
“三性合一”特征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一是贪吃懒惰与实干精神并存。猪八戒对美食毫无抵抗力,经常因为贪吃而误事,还总是寻找机会偷懒睡觉。同时,他在取经路上又承担了大量重活、累活、脏活,展现出了他的实干精神。二是好色自私与忠诚善良交织。猪八戒经常被漂亮的女妖精所迷惑,经常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同时,猪八戒对师父非常忠诚,对弱者富有同情心。三是聪明机智与愚蠢笨拙同在。猪八戒善于察言观色,能够巧妙地化解一些尴尬或紧张的气氛。同时,他又常常表现出愚蠢笨拙的一面,成为被调侃戏弄的对象。
“三性合一”特征展示了人性的原始欲望与弱点。一是食欲与贪欲。猪八戒对美食的渴望几乎到了无法自拔的地步,经常因为贪吃而误事,反映了人性中对物质享受的原始贪欲。二是色欲与情欲。猪八戒好色,且多次因好色陷入险境,对美色的追求,实际上是人性中原始情欲的一种体现,提醒人们要警惕美色背后的陷阱。三是懒惰与逃避。猪八戒总是寻找机会偷懒睡觉,经常表现出逃避责任的行为,反映了人性中对于舒适和安逸的追求,对于困难和责任的逃避心理。
“三性合一”特征展示了自我修行与自我超越的艰辛。一是面对欲望的挣扎。猪八戒在取经路上不断和自己以食欲、色欲为代表的内心欲望作斗争,展示了修行者必须面对的内在挑战,以及克服这些挑战所需的信念和毅力。二是克服弱点的努力。猪八戒的好色、懒惰、自私和短视等弱点,在取经过程中不断被考验,显示了修行过程中克服自身弱点的不易。三是精神境界的提升。猪八戒在修行过程中,经历了内心的挣扎与觉醒,不断克服自身的弱点和欲望,基本实现了从懒惰到勤勉,从自私到无私,从退缩到面对,终于取经成功,被封为“净坛使者”。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极具特色的形象,“三性合一”使其形象立体而丰富,深受读者喜爱。猪八戒的动物性特征增加了角色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人性特征展现了其性格的复杂性,神性特征赋予其超凡的能力和正义感。“三性合一”特征在增加角色丰富性、提升故事趣味性和深化作品主题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为读者提供了多维度、多层次的阅读体验,展现了《西游记》作为中国文学最大IP的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