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朝仕女图中探看女性形象与审美风尚
作者: 徐锦 彭娅芬
唐朝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闪耀着无与伦比的光辉,其政治的清明、经济的繁荣以及文化的昌盛,共同构筑了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绘画艺术蓬勃发展,仕女图作为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地展现了唐代女性的形象、生活及精神世界。这些仕女图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研究唐代社会文化和审美风尚的珍贵资料。唐朝仕女图作为唐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我们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女性形象和审美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此前已有诸多研究关注唐朝女性文化,但对于绘画中女性形象的审美特征和绘画语言的深入分析仍有待加强。因此,本文将聚焦于唐朝仕女图,试图揭示其中所蕴含的女性形象与审美风尚的奥秘。
一、唐代女性形象的特征分析
(一)以清淡素雅、圆润秀丽为美的初唐时期
初唐时期,国家初定,社会经济尚在恢复之中,女性的审美风格呈现出一种内敛、含蓄之美。在妆容上,月枝眉纤细弯曲,似新月初升,给人温婉之感;唇形小巧,花钿简约如圆点或滴珠,点缀于额头,尽显淡雅。面部妆容整体清新自然,追求不加修饰的美。在发式上,反绾髻、云髻、双环望仙髻较为常见,造型简约而不失优雅,微微耸立,展现出初唐女性的清新脱俗。阎立本的《步辇图》(见图1)中,宫女们面容清秀,粉面淡妆,梳着云髻,体现出初唐女性的素雅之态。李寿墓出土的《乐舞图》里,仕女们同样面部白皙,无明显腮红,细眉红唇,发式自然上梳,彰显出清新自然的韵味。在服饰上,襦裙是主流。初唐襦裙形制窄小,紧身设计凸显女性纤细身材。侍女们身着窄襦长裙,肩披宽大飘逸的帔帛,半臂的搭配增添了层次感。裙腰系于胸部上方,形成高腰效果,拉长腿部线条,使身姿更显修长。裥色条纹裙在初唐流行,多为普通女性穿着,其颜色以红绿相间为主,样式普通但因拼接方式而独具特色,这与初唐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文化氛围密切相关。
(二)以大胆自由、秾丽丰肥为美的盛唐时期
盛唐时期,国家繁荣昌盛,文化多元交融,女性审美观念发生了显著转变,呈现出大胆自由、秾丽丰肥的特点。在妆容上,红装盛行,面饰丰富多样,额黄、斜红、花钿、面靥等装饰琳琅满目。眉形以柳叶眉为美,细长弯曲,尽显女性柔美。脸颊施红粉作酒晕妆,双颊红润如醉酒。花钿华丽,用金碧珠翠制成,形状各异,如水滴、莲花等,增添高贵气息。在发式上,发髻高耸,抛家髻、凤髻、倭堕髻等复杂发式流行,常配以精美牙梳、钗等饰品。张萱的《捣练图》中,贵妇们妆容艳丽,发髻高耸,面部肌肤白皙,双颊胭脂红扑扑,眉间花钿精美,展现出自信与魅力。《虢国夫人游春图》(见图2)中的人物形象同样脸圆丰颊,体态丰盈,妆容精致,体现了盛唐的审美风尚。在服饰上,宽袖大衫取代窄袖窄衫,衣袖宽大,行动间洒脱自在。裙长曳地,行走如行云流水,展现大气之美。领口变大降低,袒露程度增加,以“薄露透”为时尚,体现女性的大胆、开放。披帛窄而短,质地精致。服饰色彩鲜艳,红、绿、紫、黄等明亮颜色相互交织,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女着男装与胡服风尚盛行,女性借此表达对平等自由的追求。新疆阿斯塔那墓出土的《树下美人图》中,女子服饰发饰尽显盛唐韵味,右侧贵族女子身披红裙,帔帛轻盈搭于胸前,左手挽着末端,神色悠然,体现了盛唐的自信与大气。
(三)以夸张怪诞、雍容哀婉为美的中晚唐时期
中晚唐时期,唐朝社会由盛转衰,社会动荡不安,女性形象也随之发生变化,呈现出夸张怪诞、雍容哀婉的特征。在妆容上,眉梢上扬,眉色浓重,短阔眉、八字眉流行。眼部出现“血晕妆”“赭面妆”等奇特样式,而唇部流行“阔唇妆”。花钿形状抽象,延伸至眉周、嘴角等处。在发式上,发髻越发宽大高耸,配以华丽头饰。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贵妇们面容圆润,短阔眉下樱桃朱唇,额间花钿精致,梳高髻佩戴鲜花头饰,尽显雍容华贵。《挥扇仕女图》中的女子体态丰腴,妆容暗淡,八字短阔眉和深色唇色,流露出烦闷、颓丧情绪。在服饰上,女装样式基本延续盛唐风格,但衣袖更阔,裙摆曳地更长,褶皱增多,衣料柔软轻盈,形成“大髻宽衣”格局。色彩变得柔和淡雅,不再追求强烈的对比色,整体呈现低调、内敛氛围,难掩社会衰败之气。佚名的《宫乐图》(见图3)中,后宫女眷身着宽大衣服,坐姿慵懒,或倚桌或扶凳,呈现出媚态和放纵感,体现了社会的颓废与民众的迷茫。周昉的《内人双陆图》中,贵族妇女宽衣大袖虽仍有华丽感,但神态慵懒,往昔盛唐豪迈之气不再,只剩疲惫消沉。
二、唐代侍女图中的绘画语言
(一)用线
“以线造型”和“骨法用笔”是中国画的核心绘画方法,在唐代仕女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线条不仅勾勒人物外形,更传达其神韵气质。初唐阎立本继承传统并发展出“铁线描”,线条均匀有力,刚中有柔。例如,《步辇图》中通过“铁线描”精准地刻画了宫女的衣物和神情,宫女低头侧身的姿态自然生动,展现了衣物的质感和人物的羞涩之情。陕西乾县唐永泰公主墓出土的《宫女图》和佚名的《仕女像》也运用“铁线描”,表现了丝织物纹饰的质感,使人物形象立体生动。
盛唐吴道子创新“兰叶描”,线条如兰叶或莼菜条,粗细变化丰富,波折起伏。他通过用笔提按顿挫表现形体结构转折,行笔速度快,使人物衣服有飘动之感。在传为宋人摹本的《送子天王图》中,“兰叶描”生动地刻画了衣褶飘带叠压翻转,“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人物面部手部用线细淡,眉眼传神,展现了不同人物形象的神态。
张萱与周昉笔下女性多丰腴,他们创造的“琴弦描”适合表现此类形象。“琴弦描”线条流畅活泼,细劲匀整,方中有圆且富有弹性。在《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簪花仕女图》和《挥扇仕女图》等作品中,画家运用“琴弦描”通过线条变化区分肌肤、头发、衣饰和器物等,如描绘肌肤时用细腻光滑的线条,描绘头发时用虚实结合的线条,描绘衣饰时用转折顿挫的线条展现华丽的层次感,描绘器物时用注重形状质地的线条,将女性形象及神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二)设色
唐代仕女图多采用工笔重彩技法,设色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画家表达情感、营造氛围的关键手段。传为周昉所作的《簪花仕女图》堪称设色典范。整幅画以浓郁的红暖色调为主,营造温馨富贵的氛围。画家选取朱砂、石青、赭石、草绿、金粉等丰富颜色搭配,色彩鲜艳稳重,浑厚清透。在人物描绘上,画家先以细线勾勒面部、胸颈及手臂轮廓,敷白粉后用胭脂晕染,使肌肤白皙中透红晕,表现出女性肌肤的质感和娇羞柔美的神韵。仕女衣裙敷色雅致,与线条相得益彰,生动地展现出丝纱的轻盈质感。例如,红色裙子鲜艳夺目,与绿色披帛相互映衬,增强了视觉冲击。画家通过色彩的微妙变化和层次的处理,使色彩过渡自然,营造出柔和细腻的美感,使画面弥漫富贵闲适的气息,契合唐代审美风尚。
吐鲁番阿斯塔那187号墓出土的《弈棋仕女图》也展现了设色精妙。画中女性面色红润,衣饰敷色结合平涂与晕染,色调单纯明丽又富变化。面部、颈、胸和手以白粉铺底,打光效果明显,脸颊、眼睑晕淡朱,生动地表现了唐代仕女妆容的特点与娇羞的神态。衣饰颜色鲜艳和谐,平涂与晕染的结合使色彩丰富有层次,蓝色上衣通过晕染表现光影变化,更显立体真实。
(三)构图
“经营位置”是中国画构图的关键要素,唐代仕女图画家注重整体和谐与意境营造,通过巧妙构图展现超越视觉表象的精神追求。散点透视是常用构图方法,使视点在画面移动,呈现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场景。以张萱的《捣练图》为例,画面将宫中妇女制练的场景分三组展现:在第一组中,四位妇女直立捣练,位置偏高,动感十足;在第二组中,两位妇女入座络线缝纫,位置低矮,营造出静谧的氛围;在第三组中,四位妇女忙于熨烫,女童张望,煽火的小女孩的动作姿态成为连接前后两组人物的纽带,使画面布局完整,人物呼应自然,气韵生动连贯,体现了画家的精妙构思。
从画面局部构图看,三角形构图增强了画面的稳定性和动态感。在《捣练图》第二组中,两位妇女相对而坐构成直角三角形构图,使画面稳定和谐。在《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画面左侧、右侧,以及上方人物、马匹,勾勒出稳固的三角形,底边右高左低增添了动感,提升了画面的平衡稳定性。这种构图方法突出了人物形象和主题,展现了唐代绘画的高超技艺。
三、唐代仕女图的文化内涵与影响
(一)社会文化对女性形象的塑造
唐代社会多元文化融合、政治经济繁荣以及女性社会地位相对提升,共同塑造了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唐朝统治者的开明政策促进了文化交流,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相互影响。佛教文化对女性审美产生重要影响,其对“圆相之美”的崇尚推动了以丰腴为美的审美趋势;道教思想影响女性妆容和服饰,使其追求清新自然、简约质朴之美;儒家礼教虽存在但相对松弛,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空间,女性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展现个性,提升文化素养,进而影响审美观念。
唐代女性在社会中扮演多种角色,不同阶层的女性形象存在差异。宫廷女性如贵妃、宫女等,服饰妆容精致华丽,体现皇家的威严、富贵;民间女性服饰简单、朴素,但注重美观,更贴近日常生活,展现质朴活力。文学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描绘也反映了社会文化对女性的影响。例如,白居易的诗歌展现了宫廷女性的奢华与民间女子的辛劳,体现了唐代女性的外貌美与内心世界。唐代女性追求外在美的同时注重修养提升,这种文化素养丰富了女性形象的内涵。
(二)女性形象与审美风尚对后世的启示
唐代仕女图中的女性形象和审美风尚对后世艺术创作影响深远。其多元化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在绘画、雕塑、文学、影视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后世艺术家从唐代仕女图汲取灵感,创作出众多优秀作品,传承唐代艺术风格并融入当代元素,使唐代女性形象在不同时代焕发生机。
唐代女性追求平等自由的精神和对美的勇敢表达,对当代社会性别平等和女性发展意义重大。唐代女性打破传统束缚,展现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激励现代女性追求平等地位、职业发展和个人自由。多元审美风尚提醒当代社会应尊重个性差异,鼓励追求个性化美。
在文化传承方面,唐代仕女图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研究和传承唐代仕女图,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脉络、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演变,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我们可将其中艺术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开发文化产品,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唐代仕女图是中国古代的艺术瑰宝,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探究其中的女性形象与审美风尚,我们能够领略唐代社会的独特魅力,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为当代社会发展助力。仔细剖析这些画作,可见其展现了唐代女性形象的演变,映照出王朝的兴衰。画中的妆容和服饰承载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绘画技法上,灵动的线条、精妙的设色以及独特的构图彰显了画家的高超技艺,为后世树立了标杆。此外,这些画作还反映了多元文化的交融,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所蕴含的女性对自由、平等、美的追求,为现代女性的成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对这些艺术瑰宝的传承,汲取其中的智慧以推动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