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儿童一点“放空”的时间
作者: 魏佳丽有一段时间,在学校中高段学生中流行一种名为“粘胶球”的游戏。所谓粘胶球,就是把一种特殊的彩色胶带上的黏胶剥离出来,裹成一团,再去粘其它的胶,最后裹成一个大胶球。起初我很好奇,而当学生兴致勃勃地告诉我玩法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好无聊啊!这么无聊的游戏,只有不用心学习的学生才会玩。但后来,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都在空闲时粘胶球。这种既耗费金钱、又浪费时间、还可能被家长或老师批评的游戏,为什么对学生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
更详细地询问学生玩粘胶球时的感觉后,我发现它与足球、沙包等带来刺激体验的运动类游戏不同,也不像五子棋、跳棋等需要策略思考的益智活动——多数学生难以具体描述粘胶球的乐趣所在,更多提到的是胶球体积增长时的成就感。并且几乎所有学生都分享了一种体验:粘胶球时,什么也不想,就只专注于这件事,有种“放空”的感觉。对此,我虽然依旧觉得粘胶球这件事本身很无聊,但对于它流行的原因有了新的感悟:短暂的“无聊”对儿童甚至对成年人来都说是重要的,这种“放空”的感觉能让人身心宁静,迸发创造力。
《放空:无聊为什么能解锁创意与效率》一书中提到:“当我们放空自己,让自己的心神自在漫游时,我们会做出最原始的思考并解决问题;心无旁骛时,思想会带你去一些有趣的、令人惊喜的地方。创造力——无论你如何定义或运用它,都需要灵感来激发,而‘无聊’恰恰使得大脑中形成了新的联系,是一种最有效的灵感激发。未来学家瑞塔·金将无聊称为‘创造力的乏味’。”约克大学认知神经科学教授乔纳森·斯莫尔伍德博士说:“当我们思想空闲时,在很深的程度上,创意与我们无意识的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所有人都在持续地忙碌着——学生们忙着学习新知识,忙着写作业,忙着培养各种才艺;老师们忙着组织各种活动,忙着整理各种资料,忙着督促学生学习;家长们忙着自己的工作,忙着家庭琐事,忙着为孩子打算……在忙碌中,有的人能够放空自己,及时让自己休憩;有的人就算身体已经处于停滞状态,却还在不停地刷手机或在大脑中思索着各种事项,以至于经常焦虑,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身心问题。
德国著名诗人、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席勒说:“儿童游戏中常寓有深刻的思想。”学生中流行的粘胶球游戏也是如此,它让他们在粘胶球过程中放空,平复情绪,释放压力,让他们的身心安静、放松。用心理学语言解释,这是一种自我疗愈。
当然,作为游戏就需要把握适度原则,要与学生共同规定游戏时间,避免学生沉溺其中。毕竟,短暂的放空有助于思维重构,而长期沉溺于无意义的“放空”则会对认知发育有害。当我们以教育者的视角重新审视粘胶球这一“无聊”游戏时,应当意识到:真正的教育智慧不在于教会学生填满每个时间缝隙,而在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要张弛有度。
编辑/黄偲聪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