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怀

作者: 高东生

释怀0

人的成见真的很难改。

狐假虎威,能说狐狸是聪明的吗?对牛弹琴是弹琴人糊涂,为什么讽刺牛?老鼠过街,有不喊打的人吗?秃鹫和雄鹰一样了不起,狮子吃羚羊与残忍无关,你能接受吗?

有人曾经问过我:“苍蝇和蚊子飞到你的房间里,你会打死它们吗?”

这像道德的考问,问者似乎想证实我的伪善。我说:“打!”

他又问:“那你给它们留影是为了什么?”我说:“漂亮。”

这似乎涉及个人审美问题,不好讨论。一只毛毛虫在草秆上慢慢蠕动,细看,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小火车,只是速度太慢。有些人看都不敢看,认为毛毛虫同蛇蝎一样,不敢靠近。那些五颜六色且花枝招展的虫子,像蘑菇一样,颜色越鲜艳,毒性越大。我有时会给大家科普一下,希望想象力能战胜他们的恐惧,如“别急,过不了多久,它们就会变成好看的蝴蝶或蛾子”。

真是奇特,昆虫幼年时期和成年时期相差这么悬殊,像变魔术,再也没有比它们更怪异的了。那只寻常的蛹裂开一道缝,我们一般人猜不出里面会飞出一只什么样的昆虫来。真像魔术师,魔术棒一挥就是燃烧的蜡烛,蜡烛一灭就成了一块手绢,手绢一抖,里面又飞出了鸽子……无穷无尽,你永远猜不到谜底。

小猫、小狗、小马、小羊……没有不可爱的,而肉虫,就是蝴蝶和蛾子的童年。

释怀1

没长翅膀之前,它们多么危险。那些颜色,那些毛刺,那些斑点,可都是经过千万年演化来的,是它们为了活下去与残酷的自然抗争的结果,有艰辛,有智谋。

这是常识吧。我常常劝身边的人试着走近它们,但效果不佳。

一只虫子迷路了,在地上东爬西爬,几个小孩子见了,叽叽喳喳地围了过去。他们好奇心强,很多小孩子根本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虫子。有的小孩子虽凑得很近,但看那姿态,好像是要去点鞭炮:既要近,不然不能点燃;又要做好撤离的准备,因为点燃之后的安全时间不多。突然,一个小孩子一脚把虫子踩死了,一脸骄傲。他的家长可能告诉他:“虫子有什么好怕的,轻轻踩一脚就死了。”

释怀2
释怀3
释怀4

秋天的梨树、桂树、樱桃树的叶子上,常有刺蛾幼虫聚集,到处都是,大部分是绿色的,也有一些是彩色的。它们喜欢躲在叶子下悄悄进食,只在边缘露出一个小脑袋。我指给朋友看时,他本能地往后躲了两步。我说:“它们又不会主动攻击你。”他说:“我小时候上树摘枣子吃时被蜇过,胳膊肿了好几天,你不知道有多难受,火烧火燎的,现在我还记得。”

大概很多人会认为我的脑子不大灵光,我对他们也很失望:费了半天劲,却收效甚微。

之前看过一段话:纵使你花一生的时间,也几乎不可能说服一个人改正他的错误思想,但是你必须意识到,科学的进展也是相当缓慢的。倘若他本人不能够被说服,他的子孙或许可以。

好像是在劝我。一下子,我就不那么郁闷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