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体验·实践: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探索
作者: 陈晨摘要:以大单元教学理念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新课标的新要求,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局限,以专业、创新的态度对大单元教学理念的实际应用展开积极分析和探索,让大单元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挥作用。在践行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紧扣学科教学的整体目标,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为学生带来差异化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融合;体验;实践;大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7-0001-04
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可从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对大单元教学进行挖掘和研究。这能探寻大单元更多应用可能性,以此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使其从多维度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一、 创设大单元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学科内容创设对应的课堂情境,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深入挖掘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学生的兴趣创设各式各样的情境,以具体的大单元教学情境推动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就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情况来看,大单元教学情境的创设能给学生带来更具吸引力的课堂模式,使他们产生更强的学习能动性,从而对学科内容进行多维度的学习和思考。这样,学生不仅能更加高效地进入大单元教学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还能丰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为其开展打好基础。
以教学“我们的学校”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不同教学情境的创设来丰富课堂,引导学生在各种情境的带动下学习各部分内容。在进行“说说我们的学校”这部分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揭开校园的秘密”来设置情境,将校园内各处场景的照片制作成视频,引导学生以第二视角观看校园,重新客观地认识自己的校园。在这个情境中,教师需要介绍校园的点点滴滴,引导学生主动地去了解学校的文化和历史,加深他们对学校的了解和认识。教学进行到“走进我们的老师”时,教师还可以设置角色扮演情境,让学生设计“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类主题的舞台剧,引导他们对教师的工作与辛苦有更直观的了解和感受。在这个情境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创编相应的剧本,进而围绕剧本展开表演,通过角色扮演来呈现他们对教师这一角色的感知。这个部分的畅所欲言可以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会主动地维护校园,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不同的情境能营造出不同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更加主动地进行课堂学习。兴趣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的前提,情境激发出的兴趣能让学生有更强的自主能动性和学习动力,从而更加轻松高效地进行学习。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丰富多样的大单元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进行更自主的学科学习,并在学习中形成更多元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 设置大单元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开展大单元教学时,教师还需要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设置大单元学习任务,通过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设置大单元学习任务时,教师要对各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安排,为学生设置开放性的学习任务,启发学生突破思维局限的同时引导他们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进行创新性的学习。此外,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大单元教学有其明确的方向,它需要教师立足整体融合局部为学生设置适应性的大单元学习任务,使学习任务贴合学生学科发展需求的同时为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让他们在环环相扣的学习任务中对学科内容进行多元化探究,促进他们自身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的有效发展。
以教学“骄人祖先灿烂文化”为例,这个大单元展现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文字、科技以及美德三个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是宝贵遗产。这些文化是“活”的,教师要通过合适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受到它们蕴含的生命力,引导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能力。首先,在进行“美丽文字民族瑰宝”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定量的预习任务,引导他们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汉字的由来、汉字的形体结构、不同的字体以及它对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意义等。其次,学习到“古代科技耀我中华”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自由思考环节,引导学生对具体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现实角度出发说说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等。面对这样的思考任务,学生不再将目光简单地聚焦于课堂内容,而是结合所学知识从宏观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探究四大发明的深远影响,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更加灵活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最后,在进行“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时,教师则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小短文来展现自己对传统美德的践行。流传至今的传统美德数不胜数,这样的学习任务有利于学生对传统美德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和探究,并充分践行这些传统美德。
教师还需要对大单元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创新,以环环相扣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具体实践中获得更多探究学习的空间和机会,进而在持续不断的自主探究中形成相应的探究能力。对学生而言,对各种大单元学习任务的探究就是对所学知识进行不断深挖,他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对知识进行由点到面的学习,充分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对其进行更多探究和应用。可见,大单元学习任务的科学设置非常重要,教师要为学生安排差异化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都能获得能力的提升。
三、 引入大单元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旨在通过丰富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内在意识形态的发展,让他们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思想观念的正向引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所以,教师要对大单元教学理念进行持续学习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入更多大单元课程资源,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的同时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宽他们的学科视野。就日常教学实践来看,引入大单元课程资源能显著增加课堂的容量,深入地诠释课堂主题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从丰富的资源中感知更多道理和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输入的课程资源越多,受到的积极影响就越大,学科资源就会逐步转化为学生的内在感悟,他们的思想意识也就会呈现积极发展的状态。
以教学“我们一家人”为例,在进行这个单元的教学时,教师要对整个单元的主题进行细分,围绕每个小主题引入合理的课程资源,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让学生明晰自己的学习方向。要想“读懂彼此的心”就需要“相互理解”“主动交流沟通”,针对这两个部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理解和沟通的案例资源,让学生在观看案例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启发和引导,知道如何以正确的方式进行理解和沟通。这些具体的案例资源能让学生看到更多教学可能性,当学生尝试用这些案例中的方法理解家人,与家人产生良好的沟通后,其亲子关系将会大幅增进。“让我们的家更美好”就需要学生学会“担当家庭责任”“共同商议承担”家庭中的大小事件。对该部分的教学同样也可以为学生播放生活日常短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分析不同角色的行为对错,在对比中获得更深刻的学习感受:家庭的和谐离不开每个家庭成员的努力。当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这样的感受后,他们就会积极地转变观念,努力承担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责任,实现自己与父母的平等相处。“弘扬优秀家风”这部分的教学则可以引入《傅雷家书》的学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学习其中的片段,对家书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揣摩,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优秀家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优秀家风的魅力和意义,努力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还能学习到更多相关知识,拓宽自己的学科视野。
丰富的大单元教学资源能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充实,让学生接触更多学科知识的同时开阔学生的学科视野。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模式,搜集整合教学资源,对其进行合理应用的同时让学生获得全面系统的学科教学。对学生而言,丰富的教学资源能让学生获得良好的熏陶,有助于他们形成相应的核心素养。
四、 开展大单元案例分析,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呈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以具体的案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让他们通过对案例的深度学习来形成相应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要科学地开展大单元案例分析活动,以真实具体的案例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知和感受,帮助他们灵活运用学科知识的同时促进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此外,教师还需要认真地对待大单元教学案例的选择,结合各单元的具体内容选择学生熟悉的案例,拉近学生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距离,引导他们对案例进行更有效的剖析,透过这些案例的现象看到其本质,进而更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认知水平。当学生具备了较高的认知水平后,他们就会更加理性客观地学习相应的学科内容,进而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以教学“让生活多一些绿色”为例,在进行该单元的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案例,让他们从真实的案例中学习到更多绿色生活小妙招。开始进行“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短视频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污染案例呈现出来,通过真实直接的案例引导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当下的环境污染以及对垃圾的处理。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变废为宝有妙招”的一些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垃圾的再回收利用。这些案例会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会通过案例反观自己对待垃圾的态度,进而产生更深刻的学习感受。在学习“低碳生活每一天”时,他们会尝试从自我做起,践行低碳、绿色生活。无论是进行哪个部分的教学,教师都需要结合相关内容给出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就具体的案例进行全面学习和分析。除此之外,系统全面的思考和分析能让学生有更成熟的思维方式,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也会因此得到更显著的提升。
案例分析的过程也是对所学知识灵活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知识揉碎,并重新理解和应用。就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情况来看,大单元案例分析能让学科教学拥有更多实践可能,一次案例分析就是一次教学演练,大量的演练能让学生对学科知识有更深的理解,也能促进他们认知水平的逐步提升。
五、 组织大单元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中获得深刻感受,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就需要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对其进行深度思考和揣摩,最终通过实践形成相应的学科综合素养。在大单元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他们会因此获得更深刻的学习体验,强化其内在感悟的同时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所以,教师要重视大单元实践活动的开展,结合具体的教学需求组织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学习、创新应用的空间和机会,将所学知识思考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为,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以教学“安全护我成长”为例,整个单元都是围绕“安全”这个主题展开的,先是从宝贵的生命入手,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逐步形成珍爱生命的意识。接着教学内容切入基本自救自护的方法中,让学生知道如何以正确的方式保护自己的安全。在这个部分,教师会呈现很多生活中存在危险的场景,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安全隐患有直接的认识和感受。课时“心中的110”包含了防盗、防骗、防拐、防性侵等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社会的复杂性,乐于助人的同时保持相应的警惕性,让学生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帮助别人。进行该大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安全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观消防知识展览馆,让学生在生动直接的展览中看到更多消防事件,在震撼人心的消防场景中理解安全的重要性,并认识消防员的工作价值。教师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员为学生举办安全讲座,围绕学生常见的安全事件展开讲解,让学生全面了解他们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并给予他们正确的安全指导,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安全问题。无论是哪种实践活动,教师都需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精心设计和安排。以邀请专业人员做安全讲座为例,活动前教师需要和相关方面沟通好活动的主题、流程和目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借助热点安全事故讲解安全知识,进而引出讲座,邀请专业人员为学生进行详细的引导和教育。活动的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启发,让他们对讲座内容进行回顾总结的同时促进他们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将这些内容转化为自我保护的行为。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学生组织大单元实践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直接的行为感受,促进他们对学科内容消化吸收的同时引导他们转变自身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而言,实践能降低课堂教学的枯燥性,让日常教学变得更加精彩丰富的同时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应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综合能力。
六、 结论
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紧扣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以融合、体验及实践的方式践行大单元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促进学科教学的高效发展。随着大单元教学理念在日常教学中的高质量应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呈现更多精彩的内容,这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体验,也让他们在循序渐进的学科实践中培养了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明明.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4(31):112-114.
[2]严赓.大单元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研究[J].山东教育,2024(28):46-47.
[3]吴秋玲.基于新课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4(27):69-72.
[4]吴敏峰.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探究——以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4,25(9):93-96.
[5]李晓燕.“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实践作业的设计与实践[J].新课程导学,2024(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