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新”背景下课堂教学督导促进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探究

作者: 罗芳

摘要: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的背景下,教育部提出新课程新教材(以下简称“双新”),这适应了教育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督导是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为区别传统的检查式行政化的督导方式,新时期新背景下需要结合“双新”要求进行督导视角的转变,并借助督导工作,使小学数学教师得到专业化的成长和发展,为后续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双新”背景;课堂;教学督导;工作;小学数学;教师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7-0013-04

课堂教学督导是学校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教学素养、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路径。2023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提出:“指导地方和学校建立健全校长、教学管理人员和教研员听课评课制度,明确教学评价要素和要求,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加强过程性与增值性评价,注重发挥教学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与激励作用。指导各地各校用好教育部委托研制的基础性作业,引导教师提高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水平,鼓励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设计跨学科综合性作业;推动各地广泛开展优质作业设计展示交流,加强作业设计培训。”为此,现阶段在“双新”背景下加强对课堂教学督导工作的高度关注,并促进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发展势在必行。

一、 “双新”背景与内涵

“双新”是指新课程新教材,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因为我国对教育工作的关注度有了全面提升,而且教育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化转型升级。近年来,基于教育理念的转变、教育工作的优质化开展,传统的课程以及教材已难以满足教育教学需求,所以目前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课程与新教材,希望能够依据创新理念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具体来说,“双新”的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课程。新课程是指当前教师需要结合核心素养、新课标的相关内容,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进行改进和更新,构建起更具有一体性的、优势性的、完善性的课程体系,强调整体的课堂具有实践性、创新性,更加助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能力的培育。尤其是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更是学生学习的关键,为此教师要以链接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数学知识学习中,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未来社会的发展。第二,新教材。新教材是指根据新课标以及素质教育要求而对传统教材进行改革更新的教材,它使得教材更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趣味性,而且相较于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而言,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沟通交流,内容更加丰富,更贴合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状况,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内驱力。

二、 教学督导的概念内涵

教学督导是教育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教学督导的内涵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和分析:教学督导主要是由督和导两部分组成的,这是教育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督是指通过检察监督来对教师的行为进行规范;而导是指指导、引领、带领,以期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督导的对象包括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管理人员,涉及了教育教学全过程,能够助力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学管理优化。课堂教学督导,更加关注教师的表现,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发现问题,促进教师发展。

三、 “双新”背景下课堂教学督导工作开展的意义

(一)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督导工作主要是通过对教学全过程的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使得教师了解自己的问题,同时也能够为后续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促进教师成长

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状况而言,教师的引导教育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如果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得到提升,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质量也会得到提高。为此,课堂教学督导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教师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支持和平台,通过督导的监督和反馈,教师可以更进一步了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改进,实现专业化成长,从而拓展教学思路,更新教育理念,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全面优化,保驾护航。

四、 课堂教学督导工作理念的转变

传统课堂教学督导以行政命令来推进,往往适得其反,甚至一些教师对学校课堂教学督导工作存在较强的抵触和厌烦情绪。为此,现阶段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督导工作过程中,需要针对理念进行改革,尤其是“双新”背景下,更需要进行更新和优化,需要从第三视角出发,以观察者的角度进入课堂观察理解和分析。

第一,要从观察者的角度,将检查转变为发现。目前,教学督导的工作需要从以往的检查考察转变为发现问题,要站在观察者、陪伴者的角度,通过检查的方式和教师一同融入课堂教学中,引领教师发现问题。这里需要充分意识到教师是整体课堂的引导者和教育者,教育督导者更需要尊重教师的实际情况,并且要针对教师的现状,以鼓励式的方式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进而为教师内驱力的激发提供安全的、稳定的环境。

第二,要从陪伴者的角度,将问题转向为引导。在课堂教学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以往教学督导更加关注于挑错,但是现阶段需要更加关注到“导”的工作,需要引导教师自主发现,并且要和教师一同针对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只有让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有怎样的问题和漏洞,从而为老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要从行业者的角度,将结论转向为孵化。教学督导要做教师的同行者,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学校发展、区域发展、时代发展紧密相连。为此,应该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放置于学校区域的大环境,这样不仅能够使得教师明确发展方向,同时还能够让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奉献精神得到激发,从而实现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双赢。课堂教学督导不能止步于督导结论,更应该在结论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持续跟进,促进教师能够结合自己的问题进行全面改革和更新,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五、 “双新”背景下课堂教学督导工作促进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

(一)依据教师情况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首先,要制订明确的评价标准。当前,教学督导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想要实现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和助力,那么就应该针对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和更新,应该在“双新”背景下针对以往的评价体系进行创新性的研究,提升其全面性、针对性和丰富性。需要覆盖教师教学中的基本要素,同时还需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细化。例如,在评价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时,就可以观察教师能否将数学教学内容具体化为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以教学关于图形的变化为例,可以考评教师能否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分步骤地进行知识探索和研究,以及能否在教学过程中有序贯彻落实教学目标,在评价教学内容时要分析其是否具有准确性和适用性,有没有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还是以图形的变化为例,考虑教师有没有将图形的相关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如正方形可以和手绢相连接,长方形可以和花坛相融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

其次,应该保持客观公正的评价。客观公正的评价是教学督导的核心,督导人员需要严格要求自己,要积累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要能够清晰、准确地判断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评价过程中,教学督导人员也应从多个角度对教师进行督导,如课程观察、学生反馈、资料分析等,以获得全面的信息,后续再对教师进行引导和教育时才会更加清晰和具体,才能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也应该将过程与结果相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高质量发展。

(二)给予教师个性化的指导与反馈

在“双新”背景下开展课堂教学督导工作需要给予数学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位教师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数学学科对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面临多种问题,又由于教师教学风格、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不同。为此,教学督导工作更应该立足每位教师,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指导和引领,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真正在尊重每位教师的基础之上,使其得到提升。首先,要做到个性化指导。因为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思路和风格,所以也存在不同的成长需求。教学督导工作人员应该根据每位教师的具体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针对新入职的教师,除了要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还需要引导他们接受新思想新理念,如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教师在数学知识讲解的同时进行德育元素的挖掘,这样能够让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同时也能够让教师在教学之初就能贯彻落实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实际要求。针对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教育督导工作人员需要让其能够接受新理念、新方法。例如在教学圆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让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尝试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这样能够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也能够让教师得到充分的培育和引领。其次,要做到及时反馈和跟踪反馈。反馈是教学督导的重要环节,督导人员应该及时向教师反馈评价结果,并且要针对其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优点和不足,并且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同时督导人员还需要在后续不断跟踪、调查,和教师沟通交流,了解教师能否根据意见以及反馈优化教学思路,提升教学质量。

(三)依据教学督导工作开展搭建交流平台

课堂教学督导工作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给予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引领之后,还需要依据督导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建立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学习平台。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不断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如果教师只是沿用自己的教育思路,对新课改、素质教育相关要求缺乏更加清晰的认识,就无法针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和更新,所以在教学督导的基础上,应从更宏观的角度促进教师的沟通交流。首先,可以组织教学研讨活动。教学研讨活动是教师交流学习的重要形式,尤其是针对小学数学学科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可能会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而且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以及优缺点,相互交流研讨,有利于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同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寻找解决方法,助力教师共同成长和发展。另外,在这样的研讨活动中,教师也能够开阔视野,增强教育教学工作效果。其次,可以邀请专家开展讲座。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素质教育全面贯彻落实的背景下,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同时还需要贯彻落实因材施教原则、课程思政原则、项目化构建原则以及学习任务群构建原则,并且在原本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只有如此,才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培育,所以,邀请专家开展讲座对教师专业成长而言具有极大的必要性。

(四)结合督导工作进行后续督导主题的优化

督导主题是未来课堂教学督导的主要方向,在教学督导实际开展过程中,想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那么就应该针对督导主题进行明确,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进行凝练,在教学督导工作结束之后,应该针对教师的持续改进情况以及教学督导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后续教育督导主题的构建,这样可以让教师明确自己成长发展的点,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如果在当前课堂教学督导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发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不紧密,互动时课堂构建存在问题,那么后续教学督导主题就可以以此为中心进行拓展和延伸,这样教师就会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关注互动,也会研究如何才能更好地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以此来推进教学督导工作的可持续性,让教师始终对教学督导工作有认知、有思考、有理解、有分析,为后续教育教学工作的优化,为教师专业化成长保驾护航。

(五)持续跟踪与评估

督导人员在教学督导过程中,有相应的跟踪机制,但是需要不断优化,这意味着课堂教学督导人员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回访课堂,深入观察教师在教学方法、内容组织、师生互动等方面的细微变化。通过这种持续的跟踪,督导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新尝试、新成果,这些可能是教师在教学创新上的突破,也可能是对某些教学难题的独特解决方案。同时,跟踪机制还能帮助督导人员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从而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后期还需要针对课堂教学督导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定期评估与总结,应结合课堂实际状况更全面地了解教师的成长和进步情况;督导人员还应设定一个合理的评估周期,如每学期或每学年进行一次。在这个周期内,他们将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化发展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评估结果应以书面形式详细反馈给教师,既要充分肯定教师在教学上的进步,也要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此来促使教师在督导下成长发展。

六、 结论

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背景下,相关方面需要切实加强对新教材、新课标的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督导工作的改革和更新,从而实现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提升,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稳步推进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魏翠转.浅论小学教育督导工作的创新[J].智力,2022(4):19-21.

[2]寇明五.小学教育督导工作的创新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6):163.

[3]刘慧.新时代小学教育督导评价工作的定位[J].天津教育,2019(24):171-172.

[4]潘世梅.切实开展教育督导促进小学长远发展[J].新课程(中),2019(5):2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