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教学理念的“双序整合”自学模式研究

作者: 郑丽华

基于深度教学理念的“双序整合”自学模式研究0

摘要:“双减”背景下,减的是学生的无效练习和无效学习时间,增的是课堂教学质量,深度教学刻不容缓。文章通过行动研究法,探索出“预设学习计划—自学辅助练习—纠错导向练习—费曼教学讲授—单元思维导图—知识检测巩固”六环节自学模式,强调单元学习和每日学习“双序整合”。该模式能较好地提升学生的意义感、自我感、效能感。

关键词:深度教学;自学;费曼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7-0021-04

一、 问题的提出

传统课堂缺少自主探究过程,教师常满堂灌,学生更多通过“听讲、阅读、视听、示范/演示归类”等输入性方法学习。此类教学模式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效率不足,知识留存率低;极容易造成学生的“被动学习”,常让学生感觉压力过大,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无法帮助更多学生获得成就感;知识呈点状,缺乏系统性,无法灵活调动知识应用;学习方法单一,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深度教学刻不容缓。

任何层次和学段的学校教育,如把知识仅当作符号传递,当作事实记忆,当作物品展现,把未确定的假定性意义告诉学生,对学生而言,是缺乏活力的,只能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深度教学理论认为学习的意义感、学习的自我感和学习的效能感是评价课堂教学发展性的内在标准。学习的意义感是指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方式在价值识别、价值评判和价值确认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意义体悟和意识过程。学习的自我感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着对知识理解的加深而产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觉醒和自我觉悟等自我成长体验。学习的效能感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认知和情感过程所产生的成效体验,是教学活动的一种结果标准或成果标准。

二、 文献综述

对“自主学习”相关文献开展研究,夏青峰提出四种自主学习方式(教师指导型、材料辅助型、独立自学型、自学讨论型),发现不同自主学习方式影响下学生的数学总成绩存在显著差异。郭传金提出了学生自学、教师导学和运用总结三环节,各环节时间分配分别为20分钟、10分钟和10分钟的“211”教学模式。孙晓宇提出培养自主学习的四个步骤:教师有效地指导预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联系解题实践,发展自主探索能力。庄欣从实际教学角度,陈述了内容选择和引导步骤方面的具体实践,并通过对教学结果反馈的分析和思考,就实际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崔同沛根据学生的学业基础与学习能力对同班级的学生分组开展“异步教学”实验,对各组采用不完全相同的教学方法,按不同的教学要求同时施教,允许学生在同一时间内用各自适宜的速度与方法进行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述研究对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从意义感、自我感和效能感的三个标准来衡量,还有一定差距。

三、 行动研究过程

教育行动研究是将行动与研究结合在一起,行动中有研究,研究中有行动,是一线教育工作者开展教学研究的最佳选择之一。为达成目标,结合工作实际,以解决教育教学存在的“学生学习自主性低,学生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未能得到有效提升,对知识理解不成体系”的问题为抓手,开展行动如下:

(一)“学习金字塔理论”融入“费曼教学”

学习金字塔是“根据一系列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有效记忆被教材料的比例而绘制出的一种三角图形”(见图1),学习者以听讲方式能记住学习内容的5%;以阅读方式能记住学习内容的10%;以视听媒体方式能记住学习内容的20%;以现场示范方式能记住学习内容的30%;以小组讨论方式能记住学习内容的50%;以实际演练方式能记住学习内容的75%;以教他人立即应用方式能记住学习内容的90%。

项目团队多次召开研讨会讨论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元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知识高度留存的教学方法,认为在自学模式的课堂中,学生可以自由讨论问题、请教同学,在学生讨论无果的情况下,教师加入讨论,进行引导。该理念源于费曼学习法的启发,该方法是基于学习金字塔而形成的一种学习方法。首先教研组确定了在每周都会安排一节“费曼教学课”,每个学生提前从单元重难点或者错题中选择题目,在班级前担任“小老师”,全面进行教授,而后学生可提出自己的问题,由“小老师”作答。教师全程关注“小老师”的教授、语言、逻辑、结果等情况。

(二)“成果导向教学理论”融入“思维导图总结”

成果导向教学不同于传统教育偏重知识传授与考试为主的教学要义,成果导向教育强调教学应帮助学生内化可迁移的能力并与实际生活产生联系。学习成果有多种表现形式,笔者所在教学团队选择了思维导图作为学习成果,思维导图能清晰直观地展示每个思维触点并把它们连接成通达的思维网络,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能力。

(三)预设高龄段自主学习流程

通过反复研讨和预实验,教学团队设计了高龄段自主学习的基础模式,即“预设学习计划—自学辅助练习—纠错导向练习—费曼教学讲授—单元思维导图—知识检测巩固”,并在每一个环节中确定具体的实施要求,力争每一个环节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深度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能切实得到提升。

(四)创建试点班

四至六年级分别设立1个自学模式试点班,对实验教师开展培训,使其掌握该模式各环节要求,培训启发式教学法、费曼教学法、思维导图学习法,满足学生自学的指导需要。将研讨付诸课堂实践,从课堂实践反馈中,不断优化学生的自学模式。听评课,利用教研活动,指出不足,提设想和解决方案。课堂教学活动,发放学生的单元进度表及自学记录表,根据学生的课堂情况、练习情况、费曼讲解情况、思维导图情况,监督学生的自学进程及效果,构建具有强自主性、探究性以及深度的全新自学课堂。

(五)循环式周期推进

教学团队着眼试点班,通过听评课及学生错题分析,螺旋式优化自学模式。以行动研究方式,把理论学习、教法培训、实操、反馈、研讨、优化等六环节作为一周期,环环相扣,形成开放性循环往复系统,多周期持续推进,不断精进。

四、 “双序整合”自学模式设计

结合儿童认知特点,教学团队根据上述行动研究过程形成“个性化自学升级打怪表(即单元进度表,如表1)”和“自学安排表(如表2)”,作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管理工具,根据学习进展实施配套教学和管理措施。

(一)第一环节:预设学习计划

以每一单元为一自学周期,学期初向学生派发“单元进度表”以及“周自学记录表”,每单元伊始,学生填写“单元进度表”,每节课开始前学生填写“周自学记录表”。为提高计划可操作性,学生在预设阶段,需对本学期的重难点单元及每单元的重难点知识有清晰整体的把握。每一节课前5分钟,填写“单元自学表”。此计划过程比传统的“预习”环节更能锻炼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切实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

(二)第二环节:自学辅助练习

首先是纠正前一天错题,此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小组内讨论、探究。此自学模式决定了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内容都不一样。所以,已学习的学生可帮助未学习的学生。当讨论及探究无法解决疑惑时,教师加入提供帮助。其次,学生自学知识点,完成自己预设的书本及练习本上的题目。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节奏完成学习,不需像传统课堂等待慢的学生,或者因追不上学得快的学生而倍感压力。只需专注于自己当下,提升学习专注力的同时,学生因为发现自己可通过自学获得知识,学习的主动性空前高涨。

(三)第三环节:纠错导向练习

教师当天在课堂上批改完学生的练习题,根据学生的错题进行启发式引导。课后,针对大部分学生的易错题,制作纠错卷。在纠错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必要的知识讲解,随后派发纠错卷。真正做到避免无效练习,落实“双减”政策。

(四)第四环节:费曼教学讲授

每周五的固定费曼教学课堂中,学生提前从单元重难点、错题中选择要讲解的题目,在课堂上充当“小老师”。“小老师”讲解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其教学语言、逻辑过程、结果等。“小老师”讲解后,学生可提出1~2个问题。当所有学生都听懂时,就能判断台上的“小老师”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均得到极大锻炼,学生的进步明显可见。

(五)第五环节:单元思维导图

在完成整个单元的自学和费曼教学后,学生需绘画出本单元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会进一步帮助学生强化该单元的知识体系,思维导图是解决知识分散、无法灵活迁移的好办法。

(六)第六环节:知识检测巩固

在单元末,学生完成一份本单元的知识检测,对知识进行再巩固。通过检测的则可进入下一环节。图2展示的是部分学生个性化自学升级打怪表和自学安排表执行情况,从中可看到学生成长历程。

五、 结论与讨论

通过行动研究,在实际教学中探索出“预设学习计划—自学辅助练习—纠错导向练习—费曼教学讲授—单元思维导图—知识检测巩固”的自学模式,该模式强调单元学习和每日学习的“双序整合”。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真正主体,自己把握自己的学习节奏,较好地突出了学习意义感、学习自我感和学习效能感。

意义感强的学生,不需要外在刺激就会自主地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并在动作、思维、情感等方面表现出极强的参与性。自我感强的学生,能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步认识到自我的不足,并时刻伴随着对自我的革新和改变,不仅能够找到自我,更能够觉醒自我、改变自我。学习效能感强的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尤其是理智感和成就感的不断增强,高峰体验激励着他们不断地探究与体验、反思与感悟,不断地挑战自我,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知识的性质、结构与深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9,29(11):17-23.

[2]夏青峰.让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有理有据”——基于不同自主学习方式影响小学生数学成绩的实证研究[J].中小学管理,2016(5):40-43.

[3]夏青峰.自主学习方式对小学生数学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10):106-109.

[4]郭传金.小学数学“211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建构[J].现代教育科学,2009(10):100-101.

[5]孙晓宇.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与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2011(6):127-128.

[6]庄欣.引导式自学和课堂讨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新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9(10):100-101.

[7]崔同沛.小学数学异步教学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1994(4):26-28.

[8]Baer J. Lectures may be more effective than you think: the learning pyramid unmasked[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reativity & Problem Solving,2010,20(2):7-21.

[9]洪煌尧,吴惠萍.高等教育成果导向教育之发展与反思[J].通识教育学刊,2015(6):52-5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