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层走班制”的高中教学研究
作者: 付加国
摘要:高中教学在中小学教育中至关重要,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优化现有的教学结构。通过一系列调查和研究可知,分层走班教学在云南师大附中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学生成绩稳步提升符合预期效果,符合分层走班教学对各个层次总体培养目标。研究中也发现分层走班教学虽在考试数据上效果好,但也面临诸多问题,目前,仍在探索更好的方式,避免以增加学校和教师负担为代价来获取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教学;分层教育;分层走班
中图分类号:G6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7-0025-03
新高考最大的特点就是“选择性”,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育,实现学生的选择权和个性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高考的实施,高中教学正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开展各项教学工作时,应当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这样才能全面、高效地培养学生。此外,随着时代的进步,把不一样的人培养成一个样已经不可能;社会进步了,把不一样的人培养成一个样更没有必要。把不一样的人培养成一个样,是对教育公平的误读。教育公平应该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人尽其才。而分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逐渐受到关注。分层教学注重个性化学习,对学生来说,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学科需求和学习进度来选择课程。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使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制订学习计划。
为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提出基于“分层走班制”,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云南师大附中”)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构建起既高效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高中教学课堂。
一、 试点策略
(一)云南师大附中英语分层策略
高二年级18个班,按照高一时的建制分为三个部,这样做是为了排课的方便,每个部又分为两个团体,根据高一四次考试成绩平均值前三分之一为A层,后三分之二为B层。最后根据教师分层前所教班级命名新的英语班级名称,比如分层前教1班2班的英语教师,教一部的A层,那么分层后教的A1、A2班就命名为英语1班、英语2班;分层前教11班、12班的英语教师,他教2部的A3、A4班就命名为英语11班、英语12班,以此类推,如表1所示。
(二)云南师大附中文科数学分层策略
高二年级文科6个班,来自高一时候的18班的文科同学,根据高一四次考试成绩平均值前三分之一为A层,后三分之二为B层。由于班级较少,只需要一个部,分为两个团体,数学班级命名为数学1到数学6班(表2)。
二、 案例分析
从考试的情况来看,分层教学对成绩有显著提升。
(一)高中数学
以文科数学为例说明,理科数学没有分层,所以理科数学为实验的对照组,文科数学为实验组,高二上期中考试文理科为同一套试题。数据如表3所示。
(二)高中英语
以英语分层教学为例说明,因为英语分层是全年级文理科一起分层,相当于只有实验组,没有对照组,实验的过程有一些主观性。其主观性表现在,高二第一次期中考试试卷的难度是靠出题的教师估测,命题人对试卷的难度估测和高一四次的平均难度接近,其考试数据如表5所示。
三、 总结与思考
(一)优势总结
第一,分层教学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和精准性。不分层的教学只能以照顾中间为主,兼顾两头为辅,必然出现部分学生“吃不够”,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分层后可以使“吃不够”和“吃不了”的人数有所下降。B层学生的感受是,教师讲得细,讲得慢一些,对他们更适合。A层学生的感受是教师的节奏、进度都快了,内容也多了,可以学到更多内容。
第二,从学习成绩的角度来看,分层走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了较大幅度提高,B层尤其明显。
第三,因为学生要走班,所以所有的学生课间都必须活动起来,学生在课堂的精神状态有明显的变化。其实,走班就从体制上促使学生必须去认识和接触更多人,这对学生的成长更具有意义,有助于引导学生以更加开放的理念融入自己的生活。
(二)面临挑战
1. 班主任方面
(1)对班级管理工作量增大,由于将同一个行政班的同一科目分在3个或者更多教学班,所以每个教学班都要有学生打考勤,新增加每天要汇报分层班的考勤,来自三个班的考勤汇总。
(2)班主任需要和更多上课教师交流,而上课老师并不能完全准确反映各行政班学生的情况,增加了班主任交流的工作量。
(3)走班对教室的管理时间增加。
(4)班主任对学生心理方面的交流频率增加,增加了由于学生适应不同的新教师的工作量。学生融入新环境也有不适应的,班主任需要疏导,有些学生可能不善表达的,会将问题隐藏起来。
(5)英语学科和数学学科班主任除了面临以上问题,还面临更加严峻的问题,自己班的学生只教到三分之一或者六分之一,因为没有课堂过程的关注和交流,对学生的了解变得有些空洞,班主任有极强的失控感。
2. 学科方面
(1)每节课学生走班理论时间10分钟,会出现学生稍微磨蹭一下就受影响,行政班学生出去慢,走班的学生就无法进来,有效教学时间比原来少。
(2)教师对之前没有带过的班,要新认识学生,学生要新适应教师,没有一个班级的氛围,学生更多的是把这里当作上课的一个场所。
(3)作业的检查和反馈成为问题,有的作业检查只能放到课堂上。
(4)A班教师的反馈:以前该备的课要备,因为学生层次提升,还要增加大量的其他备课。
(5)B班教师的感受:由于优秀学生走后,课堂教学进度慢,课堂氛围差一些,原来基础好的学生的同伴效应减弱,回答问题的人变少,三个团体融合困难。基础相对弱的学生变多,学生作业不合格的量显著增多,批改量大了。
3. 硬件
(1)走班教室和行政班教室共用,在教室内增设学生柜子,但又增加了管理的时间。
(2)为了配合分层的管理和增强课堂的有效性,需要搭建信息化的平台,引入智慧校园,这不是学校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帮助学校解决。
(三)思考
从行政班教学走向分层走班教学,真正令教师难以适应的是教学感受完全不一样,大家习惯于过去行政班教学的心理感受,该怎么上课还是怎么上课,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课堂上学生之间似乎没有了“同学”的感觉,每个人都是为上课而来,也是为上课而去,很少有人去关心身边的同学和上课的班级,上课地点只是大家的一个集散地,一个学习的场所,尤其是对还未成年的高中生而言,课程中的教育功能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虽然从考试数据上看分层走班教学效果好,但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而且学校效果好是因为没有从总体上对学生分层,若总体上学生分层的学校,不知道是否还有这样明显的效果。另外,还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财力,教育者在探索的过程中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手段,利用人工智能来减轻老师的机械和重复的工作。是否还有更好的方式,依然在探索中。
四、 结论
随着新高考的深入推进,分层走班和选科走班是大部分学校面临的新情况,优势和不足需要学校去发扬和克服,分层走班的激励作用和因材施教的效果非常明显,但是学校的投入也明显增加。选科走班对增加学生的选择和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有显著优势,但是管理的复杂性增强,各校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进行综合考虑,在教学过程中调整,从而在调整中前行。
参考文献:
[1]代飞.高中化学“分层走班制”教学的策略[J].求知导刊,2023(23):41-43.
[2]付强.新高考模式下基于走班制的高中数学教学分析[J].学周刊,2024(26):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