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路径探究
作者: 涂文凤摘要:在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文章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对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融合策略及案例分析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虽然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普及程度较高,但仍存在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足、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不够深入、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提升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深化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策略,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5;G623.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7-0086-0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在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成为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对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融合策略及案例分析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小学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一、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现状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普及程度
在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其中最为显著的一项便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普及程度显著提高,这一趋势不仅体现在城市学校,更逐渐深入乡村学校,使得广大师生能够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在城市学校中,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已经成为标配。智能电子白板、在线学习平台、互动教学软件等高科技产品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为师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学习资源。这些设备不仅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还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智能电子白板能够实时展示教学课件,支持手写标注和师生互动,使得教学更加直观、便捷;在线学习平台则为学生提供了随时随地学习的机会,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学习更加灵活、高效。
而在乡村学校,虽然面临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挑战,但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信息技术也逐渐得到普及。许多乡村学校配备了基本的电脑和网络设施,使得师生能够通过网络获取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信息。同时,一些公益组织和教育机构也积极投身到乡村信息化建设中,为乡村学校捐赠教学设备、开展教师培训等活动,推动了信息技术在乡村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普及和应用。
(二)人教版教材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情况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作为全国广泛使用的一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信息技术的特点和应用需求。为了推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融合,人教版教材在内容设置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和实践。
一方面,人教版教材融入了多媒体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教学课件、视频动画、音频资料等,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分数图片和动画演示,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分数的组成和变化过程;在教学“图形的变换”时,教材则通过动画演示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变换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的变换规律。
另一方面,人教版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案例和互动练习。这些案例和练习紧密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例如,在教学“解决实际问题”时,教材提供了多个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案例,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搜索和查询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统计与概率”时,教材则通过互动练习软件提供丰富的统计图表和数据分析工具,使学生能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本知识。
二、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足
在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尽管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普及程度较高,但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却存在明显不足,这种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较为片面,缺乏深入的理解。他们往往将信息技术视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而忽略了其在教学中的核心作用。这种片面的认识导致他们在应用信息技术时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只是简单地照搬他人的教学模式,无法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用。
第二,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操作上不够熟练,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他们因缺乏相关的技术培训和学习机会,导致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常常遇到操作上的困难,无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作用。这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也降低了教师的自信心和教学积极性。
第三,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他们往往只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而没有真正将其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这种应用方式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无法满足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不够深入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是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目前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教师在整合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时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他们往往只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而没有将其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这种整合方式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导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部分学校在整合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时缺乏必要的硬件和软件支持。因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导致一些学校无法为师生提供足够的信息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这不仅影响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效果,也限制了师生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创新和发展。
(三)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足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过程中,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目前部分学校和教师在这一方面做得还不够充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学校缺乏对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计划和措施。他们往往只是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而忽略了对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无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探究。
第二,部分教师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他们往往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而没有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这种教学方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无法满足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需求。
三、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新课标视域下,为了更有效地推动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首要任务是提升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不仅是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需要,也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具体而言,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定期组织信息技术的相关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应涵盖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案例分享。通过培训,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特点、优势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应用。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信息技术专家或教学名师举办专题讲座,为教师提供更为专业、深入的指导。
除了学校组织的培训,教师自身也应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他们可以通过阅读信息技术相关的书籍、期刊,参加线上课程或研讨会等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还可以积极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教学中,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
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学校还可以建立信息技术教学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讨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这种交流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互助,还可以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推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深度融合。
(二)深化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
深化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
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入智能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利用电子白板中的动画、图形等功能,将复杂的几何图形进行拆分、组合和变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概念。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进行实时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互动练习。例如,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发布预习任务、课后作业和拓展练习等,让学生在家中也能进行数学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平台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
在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拓展。他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和整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数学故事、数学游戏、数学应用等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三)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过程中,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和生活,还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一方面,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工具进行资料搜集和信息整理。例如,在学习某个数学概念或定理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的数学故事、数学应用等素材,并引导他们进行筛选和整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逐渐掌握信息搜索和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另一方面,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例如,在学习某个新的数学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进行预习和自学,并记录下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自信心。
四、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案例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也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一)智能电子白板:直观互动,深化理解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中,智能电子白板成为一种极具优势的教学工具。教师能够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分数的图形表示,如通过分割圆形、长方形等图形来直观展示分数的构成,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分数与图形之间的直观联系。此外,电子白板还支持分数的运算过程动态演示,如分数的加减乘除,通过动画或逐步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分数运算的步骤和结果,从而深化对分数性质的理解。
电子白板的标注、演示等功能进一步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上台,利用电子白板进行分数的绘制、标注等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电子白板上的互动工具,如投票、抢答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活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