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活中劳动养成教育的融入与实施策略探究

作者: 林榕

摘要:幼儿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其进行全面的教育十分重要。劳动养成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简要阐述了劳动养成教育的概念,分析了幼儿园生活中劳动养成教育的融入与实施意义,重点探讨其融入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劳动养成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7-0160-04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石,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持续更新的时代背景下,劳动养成教育成为培养幼儿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手段。幼儿期是幼儿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养成的关键时期,早期的教育经验对塑造其未来的学习态度和社会行为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而劳动养成教育则提供了一种实践性更强、符合幼儿天性的教育方式。

一、 幼儿园劳动养成教育的概念

劳动养成教育是一项旨在培养幼儿综合素养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该教育模式强调通过实际劳动参与,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其对劳动的兴趣,同时注重塑造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价值观。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实际实践者,通过亲身体验理解社会劳动的本质。劳动养成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参与各类劳动活动期间,幼儿能够在实践中应用其所学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复杂环境。此外,该教育形式还注重培养幼儿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合作,共同面对挑战。劳动养成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其不仅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的能力培养,幼儿通过实际劳动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该教育理念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其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更具自主性和目标导向性。

二、 幼儿园生活中劳动养成教育的融入与实施意义

首先,劳动养成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参与各类实际劳动活动,例如班级清理活动、种植花草等,幼儿能够学到具体的操作技能,以此提高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能力,同时也为其未来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类实际问题解决提供了实质性支持。其次,劳动养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实际劳动中,幼儿需要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良好的协作经验不仅有助于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还培养了幼儿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幼儿通过互相协助、共同完成任务,能够更好地理解集体价值,培养团队协作的观念,为其未来社交生活打下坚实基础。最后,劳动养成教育能够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亲身参与劳动,体验劳动的辛苦与成就感,培养幼儿责任心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劳动体验不仅有助于塑造积极的人生态度,还能培养对工作的热爱与尊重,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在整体教育体系中,融入劳动养成教育为幼儿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相比,实际劳动是一种更加生动、更为贴近生活的学习方式,幼儿能够以此为契机理解抽象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 幼儿园生活中劳动养成教育的融入与实施策略

(一)设定劳动主题,深化劳动内涵

1. 设计时节主题

教师可根据时节设定具体的劳动主题,如端午节制作粽子、中秋节制作中秋月饼等,帮助幼儿理解劳动主题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春天,教师可设计“绿色春天”劳动主题,细分不同的劳动活动,如植物播种、浇水、观察生长等,引导幼儿通过亲身参与全过程,理解植物生命周期。同时,帮助幼儿用简单的工具,如小铲子、水壶等,进行小规模的园艺活动。为了进一步加深劳动印象,可以组织野外活动,带领幼儿亲身感受自然环境的美好,并将这一体验与植物生长联系起来。同时,通过制作与“绿色春天”相关的手工作品,如花环、风筝等,加深对季节变化的认识。该劳动主题设计不仅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设计自然主题

劳动与自然的结合深化了劳动教育的主题,使幼儿在进行劳动学习时更加贴近自然环境。比如,在“秋叶手工”主题劳动中,幼儿可以通过户外采集秋叶,然后在教室内进行手工制作。该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幼儿对季节变迁的感知,还培养了对自然材料的敏感性。同时,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秋叶的颜色、形状,激发幼儿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教师应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要求幼儿共同创建大型的秋叶拼贴画,促进团队合作并提高沟通技能。或者在“花草园艺”主题中,通过种植花卉、学习植物的特点,激发幼儿对生命的敬畏,教师引导幼儿小心照顾植物,培养对自然的责任心和关爱精神。在观察植物生长过程中,幼儿能够亲身体验自然奇迹,使劳动教育更富有意义和深度。

3. 设计情境主题

真实的情境主题劳动能够拓展幼儿对劳动的认知,激发学习兴趣。教师选择参观地点应丰富而多样,例如农场、工厂或社区服务机构,以此展示劳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幼儿了解到不同领域的劳动对社会的贡献。在农场,幼儿可以亲眼看到农民的劳动,了解种植和养殖的过程,而在工厂,幼儿可以近距离观察生产线的运作,体验工业劳动的精密和协调性。此外,参观社区服务机构,如民俗博物馆或图书馆,帮助幼儿认识社区中不同领域的服务和劳动。在实地参观中,教师起到了引导和解释的作用,教师通过详细的讲解向幼儿解释不同劳动对社会的价值,培养其对社会劳动的尊重和理解。为了增加趣味性,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例如与农民伯伯互动,亲自参与简单的劳动,例如挖地瓜、收玉米、拔花生等,以增强劳动体验的深度。

(二)加强劳动指导,锻炼劳动技能

1. 分步引导

在进行分步引导时,教师需要详细规划劳动任务的步骤,确保每一步的执行顺序都清晰且具有逻辑性。例如,如果任务是整理玩具,可以分为清理、分类、摆放等步骤,再以详细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幼儿逐步领会并理解每一个步骤的重要性。清理环节,引导幼儿认识到清理的目的是创造整洁的环境,教师演示正确的清理动作,包括如何用手整理物品、如何擦拭玩具表面,然后引导幼儿逐步模仿,确保其正确完成清理任务;分类环节,通过比喻说明分类就像整理自己的书架,每类书都有自己的位置,并示范分类的方法,强调如何辨认不同类型的玩具,然后鼓励幼儿亲自动手,将玩具按照颜色、形状、体积等标准进行分类;摆放环节,引导幼儿按照分类标准整齐摆放玩具,确保每个玩具都被放置在正确的位置,使整个区域呈现出清晰有序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理解每个步骤的重要性,还能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出正确的清理、分类和摆放的劳动技能,提高劳动能力。

2. 示范演示

示范演示作为一种直观而生动的教学方式,在幼儿劳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巧妙的语言描述和实际演示能够为幼儿树立明确的劳动技能标杆,使抽象的任务变得清晰而具体。比如在手工制作中,特别是教师示范制作模型过程,不仅将任务转化为具体的可见动作,而且通过视觉和实际操作,进一步深化了幼儿对劳动技能的理解。在示范环节中,教师不仅简单地传达技能的执行方式,更是通过言传身教为幼儿树立起标杆。以手工制作为例,教师会以详细的言语描述解释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同时通过实际动作演示展示正确的手工技能。例如,如果是制作剪纸粘贴画活动,教师需强调正确的握剪方式、剪纸的方向,然后亲自示范,通过实际操作展示如何精准地完成剪纸和粘贴的步骤,幼儿在此过程中可以学会如何折叠纸张、粘贴组合,并最终完成一个完美的手工作品。

3. 手把手指导

手把手指导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辅导方式,通过近距离的教学指导,教师能够迅速发现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并及时纠正,从而确保其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形成不良习惯。例如,在植物种植活动中,教师亲自演示挖坑和放种子的正确姿势,强调手部动作的轻重缓急,以及埋种子的适当深度。通过手把手的指导,教师能够详细地强调正确的姿势和技巧,在植物种植活动中会重点关注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和力度,确保每一步都符合正确的种植标准,当幼儿开始挖坑时,教师可以亲自演示如何保持均匀的深度和宽度,然后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幼儿逐步掌握关键动作,提升劳动技能。教师的关心和指导,能够使幼儿产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劳动活动中。

(三)丰富劳动材料,强化劳动体验

1. 多样化的劳动材料

提供多样化的劳动材料能够丰富幼儿的劳动体验,教师应确保材料的选择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和动手能力。在材料的种类上,不仅要包括基础的纸张、布料和建筑积木,还可以引入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例如可以变形的软质材料或带有发光效果的材料,该选择既丰富了材料的种类,也拓展了幼儿的感官体验,使其在劳动操作中充分发挥才能和创意。对材料的质地、颜色和形状,可以选择与特定主题相关的材料,以更好地引导幼儿的学习方向。例如,在春季,引入丰富的花朵造型的纸张和多彩的羽毛,激发幼儿对春天的联想和表达。通过将材料与特定的场景或主题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幼儿对材料的兴趣,还能够引导幼儿将劳动活动与更广泛的知识融合,促进综合学习。此外,材料的可回收性和环保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选择该类学习材料能够帮助幼儿建立对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并培养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例如,引入废纸利用的手工活动,引导幼儿通过创造性的方式参与环保实践。

2. 真实性的劳动体验

为了使劳动体验更具真实感,教师可在植物种植活动中进一步丰富场景材料和情境元素,以促使幼儿深度融入实际的劳动过程。具体而言,在植物种植区域模拟真实的农场环境,使用合适的背景板、装饰元素或者布置一些小农场的道具,如农舍篱笆、稻草人等,为幼儿创造一个真实的农场场景,以此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使其感受到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农场中,增强了劳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此外,可引入多媒体元素,如模拟蝉鸣、风的声音等,以进一步还原自然劳动环境,营造出更加贴近真实农场氛围的场景。该环境的打造不仅能够提供真实的劳动体验感觉,还能够引导幼儿用多感官去体验劳动的各个方面,加深对劳动的认知。劳动结束后,教师引导讨论和互动,与幼儿分享关于农场、植物生长的知识,使劳动活动更具教育性,可以简单介绍植物的生命周期,讨论阳光、水分和土壤对植物的影响等,帮助幼儿在劳动中获得科学知识的启发,劳动交流有助于培养幼儿对自然和环境的敏感性,进而在劳动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启示。

3. 团队性的劳动项目

为了增加劳动活动的挑战性,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劳动材料,同时设置相关任务,例如,在建筑积木城市的活动中,设计一些需要小组成员共同思考解决的建筑难题,如:如何建造一座特殊形状的楼房或者如何使建筑连接不同的道路,以此促使小组成员更深入地合作,共同寻找解决方案,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在小组合作中引入角色分工,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在积木活动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如设计师、工程师、交警等,促使幼儿在团队中承担责任并培养协作的能力,进一步理解各种职业的劳动内容。此外,鼓励小组在合作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沟通,教师提供一些指导性的问题,引导小组成员思考和分享自己的想法。例如,在建筑积木城市的活动中,提问小组成员如何协调不同区域的设计,以确保整个城市呈现出协调一致的风格,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幼儿表达意见、倾听他人观点的能力,强化团队的协同效应。

(四)劳动贴近生活,培养劳动观念

1. 生活技能的培养

生活技能的培养是劳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引导幼儿参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任务,如整理书包、洗手等,不仅能够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还能够在实际的劳动中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和成就。除了整理书包和洗手等基础任务,还应逐步引入更多的生活技能任务,如整理自己的内务、整理玩具、擦拭桌面等,多样性的任务设置能够全面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为增强劳动养成教育的趣味性,可引入小组竞赛或合作活动,将生活技能培养任务设置为小组比赛,要求幼儿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完成任务。此外,定期进行生活技能成就展示,使幼儿有机会展示其在生活技能培养中的成果,教师设置一些小展台,引导幼儿展示整理书包的方法、洗手的正确步骤等,劳动展示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还能够促进伙伴之间的经验分享。

2. 家园合作活动

家园合作推动了劳动养成教育效果的提升,教师可建议家长制定家庭任务轮值制度。通过制定家庭任务轮值制度,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参与到不同的劳动任务中,例如浇花、洗菜、清理家中的客厅、整理玩具区域等。该制度不仅能够让每个家庭成员都参与到劳动教育中,还能够培养幼儿的家务劳动观念。教师可以在幼儿园设立一个“家庭任务展示区”,鼓励家庭将完成任务的照片或小报告带到幼儿园展示。同时,定期举办家庭劳动分享会,在幼儿园组织家庭劳动分享会,邀请家长和幼儿一同分享家庭劳动的经验和感受,家长可以结合照片或小视频,向其他家庭展示在家庭中进行的劳动活动,分享一些有趣的劳动小故事。分享活动既能够促进家长之间的交流,还能够让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劳动教育。

3. 组织角色扮演

为了更深入地促使幼儿理解和尊重生活中不同职业的劳动,教师可以设计真实场景的模拟。在进行医生、服务员、建筑工人等职业角色扮演时,模拟真实场景,如设置一个小型的“医院”或“餐厅”区域,并在这些区域内安排一些简单的工具和道具,如医疗器械玩具、服务员点餐本,以使角色扮演更具真实感,引导幼儿直观感受不同职业的劳动场景,提高其参与度和体验感。同时,在角色扮演中鼓励幼儿之间进行角色交流,模拟不同职业之间的合作和沟通。例如,扮演医生的幼儿可以与扮演患者的同伴进行模拟问诊,学会正确的沟通技巧,角色交流不仅培养了幼儿的社交能力,还使其深入地理解劳动中的合作和团队协作。另外,组织专业人士参与。邀请一些专业人士,如医生、建筑工人等,参与角色扮演活动,专业人士需要向幼儿介绍真实职业中的工作内容、工具和经验,使角色扮演更有深度,促使幼儿直接从专业人士那里学到更多知识,增进对社会劳动的理解,培养对各种劳动的敬畏。

四、 结论

在幼儿园生活中,劳动养成教育的融入与实施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加全面的劳动体验,旨在培养其劳动意识、自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劳动养成教育不仅关乎个体的成长,更是关乎社会责任的传承。在劳动养成教育的道路上,教师应持续不懈地探索,积极创新,为每一位幼儿奠定坚实的劳动基础,使其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更加自信、独立地面对各种劳动挑战。

参考文献:

[1]吴姝姝.亲近生活,回归生活——以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为例[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3(12):76-77.

[2]张静.让劳动助力幼儿健康成长——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3(12):74-75.

[3]吕新蕾.《基于研学旅行的幼儿劳动教育量表》的初步编制与应用[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3,39(11):98-111.

[4]饶蔚秋.生活创造收获——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劳动实践[J].名师在线,2023(31):14-1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