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作者: 董瑞

摘要:面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冲击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需积极响应“四新建设”,培养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人才。在新文科背景下,重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提高经管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文章探讨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提出体系重构与优化的策略,以期为经管类本科生提供更为贴合时代需求的实践教学体验,为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新文科;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经管类本科生

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下,新质生产力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四新建设”和“新商科建设”等新的概念应运而生。“新文科”“新商科”中的“新”是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方法和应用作为商科教学改革的融入点。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加强经管类本科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以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是在原有专业教学体系下融入新文科内涵最便捷有效的手段,所以说,加强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对提高经管类本科生创新能力,解决他们就业问题尤为重要。

一、经管类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一)相关课程设置多但存在脱节

经管类本科生的培养方案已设置了丰富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包括创新创业基础理论、商业模式设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课程大纲存在重叠现象,导致内容重复和冗余。教材内容相对于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略显滞后,无法及时反映最新的创新创业理念。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环节课时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学生深入实践的需求。这些问题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课程之间联系不紧密,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脱节,实践教学环节与实际情况不匹配,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低等。

(二)注重商业模式设计但缺乏核心技术支撑

经管类本科生具备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精通各类商业模式设计。然而,相较于理工类专业学生,经管类本科生的创新创业策划书及项目科技含量相对较低,缺乏专利、关键技术,以及新材料应用等实质性的核心技术作支撑。这直接削弱了经管类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得项目难以获得长期竞争优势。此外,由于缺少核心技术的支撑,经管类本科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容易成为那些拥有更丰富资源和资本企业的模仿对象,进而被迅速超越。更为严峻的是,技术背景的缺失,导致学生在探索和实践创新创业项目时,难以深刻洞察并紧跟技术发展的动态趋势和内在规律,增加了项目策划与执行过程中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三)学生创新创业热情高但转化率低

经管类本科生在校期间可以参加多种类型的创新创业大赛,如“互联网+”、挑战杯、创新创意与创业挑战赛等。这些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学生参加比赛的热情高,但将创新创业项目策划书转化成实际创新创业项目的比例低。这是因为学生参加比赛的目的性较强,更关注比赛成绩和获得的学分,忽视了创新创业项目的实际价值和实践意义。此外,创新创业项目的转化需要大量的资源、资金和创始人能力,这对学生来说挑战性大。由于缺乏有效的孵化机制和支持平台,许多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难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

二、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

针对经管类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宝鸡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结合新文科背景下的新要求和新特点,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和项目孵化三方面进行探索。

(一)打造“教学—竞赛—创业”的“专创融合”价值创造链

为了弥合课程之间的脱节,学院将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创新创业实践环节和专业课程、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大赛融合起来,打造“教学—竞赛—创业”的“专创融合”价值创造链。

1.挖掘课程教学环节的创新创业元素

在专业课教学和创新创业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动挖掘创新创业元素,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创新创业实践。如在市场营销课程中,教师引入创业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市场营销策略在创业过程中的应用;在财务管理课程中,教师讲解创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融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创业企业的财务运作。

2.根据理论知识设置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素养,学院在更新人才培养方案时,根据专业课程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新的培养方案中设置创业模拟实训、商业计划书撰写与路演等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模拟创业环境中体验创业过程,提高创业能力。

3.通过竞赛打磨创新创业项目策划书

在实践教学环节结束后,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撰写创新创业项目策划书。通过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学生进一步打磨和完善项目策划书,提高项目的可行性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在竞赛过程中,专家指导和点评也为学生提供了修改意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创新创业的规律和要求。

4.帮助创新创业项目落地

通过参加创新创业竞赛获得专家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了项目策划书并寻求合适的投资机会和资源支持。学院已经成立就业与创业帮扶小组,积极搭建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和支持体系,为学生提供资金、场地、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帮助他们将创新创业项目转化为实际商业运营。

(二)设置“管工融合”的专业工作坊人才培养链

1.建立跨学科的创新创业项目团队

为了促进经管类学生与理工类学生的交流合作,学院设置了专业工作坊,不仅能为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搭建沟通桥梁,还可以为不同项目匹配所需人才,建立跨学科团队。学科团队组建注重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和技能互补,确保团队具备创新创业所需的多种能力。同时,团队成员积极参与项目策划和实施过程,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和创新思维。

2.重视理工类技术的引入

为了提升经管类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学院引入理工类技术,开阔学生视野。通过与其他理工类学院或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学院获取最新的技术成果和研发资源,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思路。同时,学院邀请理工类专家及技术人员作为团队顾问或指导教师,为项目策划和实施提供专业指导与技术支持。

3.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和研究

专业工作坊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研究和实践。学院通过市场调研、竞品分析、产品设计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为项目策划和实施提供有力支持。专业工作坊注重项目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确保项目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具备商业价值。

4.促进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在专业工作坊中取得的创新创业成果会及时进行转化和应用。专业工作坊与相关企业或机构合作,将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并推向市场。同时,专业工作坊也会关注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商业化运作等方面的问题,确保成果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三)建立“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创业顾问”的持续服务链

创新创业项目的成功依赖于初期的创意和策划,更需要在项目落地、运营及后续发展中得到持续的支持和指导。为提升经管类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成功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学院建立了“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创业顾问”的持续服务链。

1.强化校内导师的指导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校内导师在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上的优势,学院以本科生导师制的形式,加强导师与学生的沟通。本科生导师制要求导师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项目进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帮助学生解决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理论和学术难题。同时,校内导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行业动态和前沿技术,确保项目的创新性和前瞻性。

2.引入校外导师的实践经验

为了让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学院成立了校外导师团队,选聘当地企业家、优秀校友、行业专家担任校外导师,参与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指导。校外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市场调研、产品定位、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此外,校外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和创业资源,助力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和行业。

3.设立创业顾问团队

创业顾问团队由具有丰富创业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专家组成,负责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创业咨询和服务。创业顾问团队为学生提供法律、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帮助学生规避创业过程中的风险和陷阱。同时,创业顾问团队还为学生提供创业融资、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支持,助力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4.建立持续服务机制

为了确保“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创业顾问”的持续服务链发挥最大效用,学院还建立了持续服务机制,包括定期举办创新创业沙龙、讲座和研讨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与导师和顾问交流的平台;建立创新创业项目跟踪和评估体系,对项目的进展和成效进行定期评估;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和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新技术和新经济形态的发展加速了新文科建设,也为经管类本科生培养带来机遇与挑战,而经管类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提高经管类本科生的就业能力。研究发现,经管类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虽然相关课程设置较多,但存在脱节等问题。结合上述问题,本文从打造“教学—竞赛—创业”的专创融合价值创造链、设置“管工融合”的专业工作坊人才培养链和建立“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创业顾问”的持续服务链三个方面给出宝鸡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做法,以期为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国平,王开田,施杨.“四位一体、四维融合”的新商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22(11).

[2]宣昌勇,晏维龙.“四跨”融合培养新商科本科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20(6).

[3]孔祥维,王明征,陈熹.数字经济下“新商科”数智化本科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22(8).

[4]刘峰.地方应用型高校经管类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的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5).

[5]李雪丽,陈艳,张振国.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7).

[6]邓陶然.“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学生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探究[J].对外经贸,2023(2).

基金项目:宝鸡文理学院第十七批校级教改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研究”,项目编号:22JGYB6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