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贫困生资助和心理异常预警路径分析
作者: 张钰 朱蕾摘要: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要加强管理,提高管理的有效性。贫困生资助是高校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高校应用信息化管理方式,能更好地满足贫困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需求,从而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文章分析信息化背景下研究贫困生资助和心理异常预警路径的重要性,并探讨信息技术在贫困生资助和心理异常预警中的具体应用,以期推动高校信息化管理的深入。
关键词:信息技术;贫困生资助;心理异常预警
贫困生的家庭经济往往较为困难,可能无法顺利完成学业。同时,贫困生更容易出现自卑、焦虑等多种不健康的心理,不仅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还会制约其学业的完成和后期的发展。为了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高校应对贫困生进行资助。在信息化背景下,为了提高管理效率,管理人员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深入分析贫困生资助和心理异常预警存在的问题,从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提高贫困生资助工作开展的质量。
一、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现状
首先,在精准识别贫困生的过程中,贫困生的消费数据是主要识别依据。高校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获取贫困生的消费信息,但主要局限在校内,无法追踪贫困生的校外消费数据,所以获取的消费信息具有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贫困生识别结果会存在偏差,影响贫困生资助的精准性。因此,高校要丰富贫困生消费数据来源,为精确识别贫困生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其次,贫困生在全体学生中占比较小,应用信息技术构建分类模型对全体学生原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会产生不平衡数据分类问题,降低贫困生的识别率和精准性。由此可见,在当前的贫困生精准识别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有一定的局限性,贫困生总体识别率不高,容易导致有些贫困生无法得到及时和有效的资助。
最后,新时期贫困生资助既要在做出精准识别的基础上确定资助金额,还要针对贫困生的异常心理做出疏导,确保贫困生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接受资助。从当前贫困生资助和心理异常预警的实际情况来看,智慧校园在这个方面开展的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仍需要相关人员作出积极努力。
二、信息化背景下研究高校贫困生资助和心理异常预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推动高校管理的智慧化发展
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开展智慧化管理既是发展的趋势,也是发展的要求。贫困生资助与心理异常预警是高校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加强这方面的信息化建设能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促进学校构建贫困生数据管理平台,逐步实现贫困生各方面数据的数字化管理。随着高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管理人员还可以进行数据建模,深入分析贫困生及其心理情况,进而提升高校管理智慧化水平。
(二)有利于提高贫困生识别的精准度
高校在进行贫困生资助工作时,要切实把资助金用于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目前,高校在对贫困生进行识别时,获取的校外消费数据比较贫乏,这对贫困生精准识别会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开展。高校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在学校内部挖掘贫困生更多的隐性数据,获取贫困生更多的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校外数据不足的问题,降低管理人员识别贫困生的难度,提高资助金的利用效能。另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能解决数据不平衡带来的统计偏差问题。高校应用信息技术识别贫困生,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存在不平衡的问题。长期以来,这个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致使数据分析结果不够准确,影响了管理人员在确定贫困生时的决策。贫困生数量相对较少,管理人员在利用数据建模获取、分析大量数据时着重于分析普通学生数据,对贫困生的数据分析处理存在欠缺。管理人员可以综合多种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取贫困生的特征,如不平衡预处理法、分类模型建模算法等,从而精确寻找贫困生。在深度挖掘信息技术的功能下,管理人员获取的数据偏差会明显降低,能显著提升统计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有利于辅导员及时为贫困生提供心理指导
近年来,贫困生心理问题受到各方关注,管理人员需要高度重视贫困生心理异常情况,加强对贫困生的行为追踪,了解贫困生的心理波动。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到贫困生资助与心理异常预警中能帮助辅导员及时了解贫困生的心理变化情况,促使辅导员在了解到贫困生心理异常后做出预警,并开展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辅导员要帮助贫困生摆脱不良心理的困扰,引导贫困生以正确的心态看待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避免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
(四)有利于提高贫困生识别效率
传统的贫困生识别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而且最终贫困生认定结果也不够科学和准确。高校在贫困生的识别工作中虽然应用了一定的信息技术,但是从整体的应用效果来看,呈现出慢、偏、钝的特点。贫困生识别的传统工作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高校管理的需求,亟须进行改革创新。管理人员应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研究,使其与贫困生资助和心理异常预警进行深度融合,提升贫困生认定结果的可靠性,真正发挥资助金的作用。
三、信息技术在贫困生资助和心理异常预警中的应用
(一)构建学生数据管理平台
高校要基于贫困生资助与心理异常预警构建专门的数据管理平台,获取学生各个阶段和各方面的数据,为各个部门管理人员利用数据提供方便。
盐城师范学院十分重视贫困生资助问题,为此构建了学生数据管理平台。学生自从进入高校就会产生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具有多方面的利用价值,可以为贫困生资助和心理异常预警提供依据。但是高校各个部门存在数据壁垒的问题,因此管理人员要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应用信息技术打破“数据孤岛”,充分实现各个部门的数据共享。盐城师范学院各个部门,如学工部可以提供学生宿舍信息、助学贷款信息;教务处可以提供学生学习成绩、选课、考勤等信息;后勤部门可以提供学生各种校内充值、图书馆借书等信息;团委可以提供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等信息。各个部门在学生数据中心平台公开信息,并不断补充信息,为贫困生资助和心理异常预警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这有利于管理人员在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时更有方向感和目标性。
(二)全面做好学生信息收集
盐城师范学院在构建学生数据管理平台后,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做好学生信息的收集,丰富平台数据,构建完善的数据库。管理人员在开展这部分工作时要落实生本理念,与各个部门建立联系,在获取、整合学生信息的基础上为学生画像,加强对学生的了解。
盐城师范学院管理人员明确学生信息的主要类型和来源,提高学生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首先,管理人员从学生管理系统获取数据,这个系统在学生入校时就已经启动。管理人员可以从中获取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姓名、省份、专业录取等。其次,管理人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学生家庭背景的相关信息。问卷调查要涉及学生家庭成员构成、父母职业、学历、家庭收入等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增进管理人员对学生家庭情况的了解,有利于管理人员在占有更多信息的基础上准确识别贫困生。最后,管理人员从校园卡系统获取学生相关数据,如学生在校内的生活消费情况、进出校园某处场所的时间等。
盐城师范学院针对贫困生信息搜集专门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要求班主任强化对学生的了解,加强搜集学生信息,为贫困生的确定和帮扶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另外,管理人员从教务系统获取学生学习方面的情况,从各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从而确定学生是否需要资助,心理是否健康等。管理人员拓展学生信息来源渠道,掌握更多学生信息收集的方法,为贫困生资助和心理异常预警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三)贫困生资助与心理异常预警方法
盐城师范学院管理人员在获取大量学生信息并进行处理后,借助分类模型对贫困生进行精确识别,最大化降低数据的不平衡。管理人员还对不同的贫困生进行分析,确定各个贫困生的补贴金额,并针对贫困生心理异常情况做出预警,采取有效措施对贫困生异常心理进行干预。每个贫困生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管理人员要对他们进行分类并给予相应的资助。比如,有些贫困生的家庭是低保户,有些贫困生是烈士子女,有些贫困生是孤儿等。这些贫困生对资助有很大的渴求。为此,管理人员要及时帮扶,通过家访了解贫困生的家庭情况,利用数据建模对贫困生的真实情况再次进行认定,促使家长和贫困生树立信心,激励贫困生发奋学习。
有些贫困生在正常消费时会存在心理障碍,比如有的贫困生很少购买水果,有些贫困生很少在餐厅吃荤菜。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可以丰富资助形式,更好地满足贫困生的生活需求。例如,盐城师范学院采用各种补贴券的方式,方便学生购买生活所需。与此同时,辅导员还要针对贫困生表现出来的心理异常给予指导,引导贫困生深入认识学习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
(四)辅导员对贫困生的辅导方法
做好贫困生确定和资助金的量化后,盐城师范学院辅导员要组织评议小组对贫困生进行评议审核,加强对特困生的关注,并及时开展贫困生的诚信教育。辅导员要认识到自身在贫困生认定和心理辅导中的责任,借助学生数据信息系统,确保资助金真正落实到位。辅导员还要加强对贫困生申请信息的核查和监督,确保贫困生审核信息的正确性,对一些学生弄虚作假的行为予以严厉批评,并取消申请资格。
盐城师范学院辅导员针对新生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促使新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大学学习生活遇到的问题,为新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提供有力支持。另外,辅导员还要重视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利用校园App对贫困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感恩教育,促使贫困生努力学习本领,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要改变传统的贫困生资助与心理异常预警方法,借助信息技术开辟新的路径,提高贫困生识别的精准性和心理异常预警的准确性,满足贫困生差异化的需求,让贫困生在针对性的资助下顺利完成学业,踏入社会后贡献更多的个人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志伟.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精准管理机制探索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9).
[2]杜佳雯.精准资助视角下高校贫困生家访活动的意蕴、原则和路径[J].品位·经典,2024(15).
[3]杜佳星.发展型资助理念下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3).
[4]王全国,罗泽如,李伟伟.普通高校贫困生资助误区分析及解决路径研究[J].公关世界,2024(14).
[5]林振,王庆佳.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贫困生资助和心理异常预警的路径探析[J].池州学院学报,2023(3).
[6]林瑶.基于高校资助工作视角下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资本干预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