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课堂二语交际意愿的影响因素
作者: 庄佩摘要:文章聚焦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课堂二语交际意愿的影响因素,运用访谈与课堂观察法,剖析学生自身语言能力、性格特点、情绪等内部个人因素,考量教师的教学风格、课堂活动设计等外部环境因素,同时关注到文化因素对学生二语交际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课堂语言交流的内在机制,为教师优化教学方法、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提供依据,助力英语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二语交际意愿;影响因素
一、引言
全球英语教学的重点已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转向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由此可见,学生要想具备英语交际能力,就要参与二语交流实践及相关活动。要产生二语交际行为,学生首先要具备交际意愿。然而,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只专注于考试技巧的教授,导致学生笔试出色,但绝非优秀的口语表达者,缺乏口头交流的意愿。这意味着,即使词汇积累多、考试表现好,不少学生仍难以在课堂与师生自如地互动交流。由此可见,唯有清晰知晓阻碍二语学习者主动发言的各类因素,教师才能制订出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而提升他们的交际意愿。
二、文献综述
(一)交际意愿的定义与发展
交际意愿概念源于第一语言或母语交流,随着语言教学的兴起,它成为二语学习与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伯贡在1976年首先提出了不愿交流这一观点,并成为交际意愿研究领域的先驱。1996年,麦金太尔和查罗斯通过路径分析假设交际意愿和学习动机存在关联且影响交际频率,交际焦虑和自我觉察能力直接影响二语交际意愿,为二语交际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1998年,二语交际意愿定义为一种准备好在特定情境下与特定对象用第二语言发起交流的状态。这种愿望决定学习者在给予机会的情况下,使用二语与另一个体进行交往的频率。也就是说,学习者的交际意愿直接影响到他是否参与语言交际及其在交际中的表现。
(二)交际意愿模式
1.二语交际意愿模型
作为二语交际意愿的首个重要模型,麦金太尔和查罗斯论证了态度、动机、焦虑以及自我感知等情感因素变量与二语交际密切相关,这些因素也存在于笔者的英语教学中。如成绩好、口语水平高的学生对英语交际更有信心,也更愿意互动;成绩较差的学生因顾虑、焦虑不愿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
2.中国二语学习背景下的交际意愿模型
为了探究二语交际意愿在中国语境下的概念化情况,文伟平和克莱门特在其模型中,将交际欲望与二语交际意愿区分开来。他们指出,交际欲望体现的是“一种有意的选择或偏好”,而交际意愿侧重于“采取行动的准备状态”。本质上二者不同,交际欲望并不一定会催生出进行交流的意愿。
由于中西方存在文化差异,中国环境下的英语学习有其特殊性,这必然对中国学生的二语交际意愿产生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本研究将聚焦符合中国文化背景的文伟平和克莱门特的模型,探索和分析我国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课堂二语交际意愿的影响因素。
三、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开展,经严格筛选确定了8名参与者。其中,6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分别标记为学生1至学生6,以及2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即郑老师与李老师。教师从两个班级选出目标语言水平各异的学生,他们课堂表现不一,有的积极发言,有的即使有机会也沉默寡言。
四、研究结果
访谈与观察相结合收集的数据显示,影响非英语专业学生课堂二语交际意愿的因素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内部个人因素、文化因素三部分。
(一)外部环境因素
1.教师的作用
一班的观察结果显示,郑老师的角色及行为对学生有着重大影响。当学生2在发言时遇到词汇和表达方面的困难时,郑教师帮助他克服了因不认识单词而产生的焦虑,最终助力他完成交流。研究表明,教师的参与度、态度以及亲和性,对学生的参与度和交际意愿有着显著影响。同样,学生也期望教师作为参与者加入课堂活动,以便给出清晰的解释,分享一些想法,并帮助他们取得进步。
2.话题熟悉度影响学生课堂发言
观察二班发现,李老师谈及音乐话题时,学生6很活跃。与学生6访谈时也验证了这一点,其表示喜爱音乐,愿意聊音乐话题。课堂上,学生3被问到关于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利用相关的问题时,因不熟悉这个领域方面的情况便只回答“不知道”。可见,不熟悉的话题容易导致学生不愿主动发言。相关研究成果表明,熟悉特定知识领域能增强学生的语言信心,反之,背景知识不足会成为学生交流的障碍。
3.人际熟悉度对学生课堂交际意愿的影响
课堂观察发现,在结对活动与小组讨论时,学生2、3、6更愿意与同桌和室友交流。学生2、3在访谈中称:“和熟悉的人交流,我们会主动说英语。”这印证了相关研究的发现,即“与对话者的熟悉程度是影响学生发言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对话者间良好的关系或熟悉程度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交流的热情和欲望。
(二)内部个人因素
1.性格
观察发现,学生2性格内向、害羞,较为被动。而学生6积极外向,发言意愿强,常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由此可见,性格对语言学习以及学习者的交际意愿有促进或阻碍作用。
2.自我感知语言能力
观察和访谈发现,学生个体差异尤其是自我感知语言能力影响了二语发言意愿。如英语课代表学生1主动回答了五次问题,常作为小组代表自信发言。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较低的语言能力可能会阻碍学生在课堂上鼓起勇气使用二语进行发言。学生5在课堂上很少与教师交流,即使被教师点名,也总是回应说不知道。在八岛的相关研究里可以清晰看到这些发现,其表明学习者的二语能力和二语信心会直接影响学习者的交流意愿。
3. 情绪
基于观察和访谈的结果发现,情绪也是影响学生在课堂上使用二语进行交流意愿的因素。当学生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如兴奋或开心时,他们往往在课堂上有较强的发言意愿。相反,当学生处于焦虑、尴尬或沮丧的状态时,他们通常不愿发言。
(三)文化因素
众所周知,交际行为受地域文化的影响。中国学生的交际行为与西方学生的有所不同。文伟平和克莱门特提到,因儒家思想强调好学和终身学习,影响学生对待英语学习的态度,使学生更加重视学习和持续进步。本研究发现,传统交际文化和应试文化构成了影响学生使用二语进行交流意愿的文化因素。
1.传统交际文化抑制学生课堂交际意愿
在中国文化中,“为人处世的社会与道德过程就是要清楚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访谈中,学生5称,若其他同学不主动举手发言,自己举手会感觉尴尬,怕因炫耀英语能力而遭到其他同学嘲笑,所以不愿意发言;若同学们一起发言,自己也会跟着说,不用担心丢脸或被批评。或许因中国学生“对公众针对他们语言行为的评判更为敏感”,所以他们在课堂交流中更有可能保持沉默。
2.传统应试文化弱化学生课堂交际意愿
李老师认为“我注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应试技巧,着重强调考试重点”。这与课堂观察相符,其讲解时间占整堂课时长的70%,学生多是安静地听讲、做笔记。传统的应试文化导致了“当前语言教学中‘以考试为先’的做法”,降低了学生课堂发言意愿。
五、建议
(一)减轻学生焦虑感
研究表明,交流意愿与自我认知能力呈很强的正相关。自信的语言学习者往往焦虑低,课堂交流时更自信。对不太积极的学生,教师要平等相待、多加关注,减轻其焦虑,逐步激发他们的交流意愿。此外,教师需及时给予积极反馈、表扬和鼓励,助力学生树立自信心,毕竟自信心能激发并增强交流欲望。鉴于焦虑是影响二语交际意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教师消除学生焦虑、培养其自信心至关重要,唯有如此,学生才能主动参与课堂交流。
(二)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轻松的学习环境能使学习者产生更高的交际意愿。但中国学习者“他人导向型自我、爱面子倾向以及顺从式学习方式”的特点,严重影响了其在课堂上运用二语交际的意愿。因此,教师首先应尽量避免在众人面前多次批评学生,以防挫伤其交流热情。其次,建构友好的师生、生生关系,既能消除学生焦虑,又能营造和谐的氛围,进而使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提升二语交流意愿。最后,教师应挑选多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生对彼此的兴趣了解得越多,他们的共同话题就越多,也就越可能感到自在。总之,轻松且充满支持的学习环境能让学习者更有动力说英语,增强交际意愿。
六、总结
本研究采用观察与访谈结合的方式,深入高职院校英语课堂这一特定场景,聚焦非英语专业学生群体,全面且细致地收集相关信息,进而明确了影响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课堂二语交际意愿的诸多因素。
对这些影响因素展开深入且细致的探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当下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的提升始终是备受关注的重点,而教师往往需要精准把握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类关键因素,才能有的放矢地优化教学策略。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剖析,一方面,教师能够依据学生个体的不同情况以及所处环境特点等,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例如,针对性格内向、语言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设计更具趣味性、循序渐进的口语训练活动,从而切实提升教学质量,让课堂更加高效且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这为全方位培养学生优秀的二语交际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帮助学生在了解影响自身交际意愿因素的基础上,更好地克服障碍,发挥优势,增强其在语言运用、跨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综合素养,进而从整体上推动高职英语教学朝着更科学、更优质的方向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魏日宁,苏金智.中国内地外语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社会语言学杂志,2008(2).
[2]文伟平.中国人民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交际意愿的概念化[J].语言、文化与课程,2003(1).
[3]曹以谦.从生态视角调查第二语言课堂中的情境性交际意愿[J].系统,2011(4).
[4]刘美华.中国英语学习者不愿交流及外语焦虑情况探究[J].现代语言杂志,2018(1).
[5]韦晓保,陈巽.情绪智力、课堂交际环境对二语交际意愿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22(6).
[6]潘琳.英语作为中国的“全球语言”:对学习者和教师语言观念的调查[J].系统,2011(3).
基金项目: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2024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课堂二语交际意愿的影响因素探究”,项目编号:Hwyjg20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