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建:沙漠战记
作者: 黄巍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横卧塔里木盆地中心,这片面积达33.76万平方公里的沙海是中国最大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围绕这片沙漠,人与沙的较量从未停歇。
40多年来,依托“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已形成2761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2024年11月,塔克拉玛干沙漠绿色阻沙防护带最后285公里的缺口被填补,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屏障实现了全面“锁边合龙”。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铁建破冰突围的必由之路。” 戴和根表示。在落实“1256” 战略进程中,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中国铁建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此次“锁边合龙”战役中,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建”)通过草方格地表固沙与高立式沙障挡风阻沙等工程固沙方式,承担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固沙锁边项目。
这是中国铁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又一成果,也是企业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打造绿色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中国铁建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中国铁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表示,为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中国铁建确立了“1256”中长期发展战略。其中,“1”即锚定“一个愿景”: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现代化企业;“2”即聚焦“两大方向”:巩固升级传统建筑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5”即开辟“五新赛道”,包括新基建、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服务;“6”即加快“六化转型”,包括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精细化、数字化、国际化。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铁建破冰突围的必由之路。”戴和根表示。在落实“1256”战略进程中,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中国铁建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持续推进,绿色消费理念与生活方式逐渐深入人心,节能环保产业正迎来高速发展期。2024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
节能环保产业广阔的空间和机遇为中国铁建实现“绿色化迭代”打开了新路径。从“1256”中长期发展战略出发,中国铁建正着力促进绿色化迭代,推进生态优化、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已从企业的探索产业转变为重点产业。
近年来,中国铁建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布局生态环保工程,先后建设了北京冬奥公园、天津张贵庄污水处理厂、山西合成生物产业智慧园水处理及再利用项目,以及海南东寨港生态修复项目、重庆长生桥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等一大批生态工程,并聚焦“山水林田湖草沙”,大力发展绿色环境基础设施和现代农业基础设施。
在荒漠化治理方面,中国铁建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力量,长期根植于西北荒漠化严重的区域,牵头设计施工了青藏铁路、兰新铁路、和若铁路等重大项目和沿铁路线防风固沙工程。
以此为基础,中国铁建踏上了荒漠化治理的新征程。新疆和田地区锁边固沙工程,正是中国铁建在科学防治荒漠化领域的又一标志性工程。

探索荒漠化治理多元路径
和田地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风沙天气极为频繁,荒漠化治理尤为迫切。在推进当地荒漠化治理的同时,中国铁建积极探索“智能化治沙、产业化兴沙”。中国铁建全资子公司中铁建发展集团投资经营部总经理许嘉表示,未来,中国铁建将在和田地区采用“工程固沙+生物治沙+光伏治沙”的融合模式,确保锁住的“边”不被风沙突破,从“锁边”向“扩边”发展,让生态治理成果长久可持续。
中铁建发展集团新疆区域经营部副总经理吴延龙从2024年5月起挂职和田地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主要服务于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项目及“三北”工程六期建设。据他介绍,和田地区政府部门通过央地合作、综合施策、科学防治,针对不同区域采取了符合实际的治理措施。
和田地区民丰县属温带荒漠性气候。出民丰县城向东约50公里处,是亚瓦通古孜乡的一片沙漠。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中,中国铁建承担了这里35公里、13万亩土地的锁边固沙任务。
在初期充分的调研和考察之后,中国铁建根据民丰县的自然条件,按照“阻沙先行、固沙为主、固阻结合”的思路,采取“工程固沙+生物治沙”方式,设置了高立式沙障、草方格、宽林带三道防线。
据中铁建发展集团民丰新能源治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硕介绍,民丰县治沙项目采用了宽度为150米的综合防护带,包括两道间距20米的高立式沙障、50米的草方格以及60米的林带。
民丰县治沙项目一期内部将设置“田字格”防风固沙林,防止风沙侵蚀之外,“田字格”内还可种植经济作物,如苜蓿、梭梭,以及大芸(荒漠肉苁蓉)等中草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亚宁表示,生物治沙宜选择抗盐碱、抗风沙、抗干旱能力强的物种,同时充分兼顾经济价值,将防沙治沙、生态建设、发展经济融为一体。
经过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开发后,民丰县亚通古孜河两岸将形成13万亩的绿洲。“我们预计至少经过3年时间,就能改善周围区域的生态环境,更有效地完成‘锁边’,通过生物治沙,把沙漠变成绿色。”于硕说。
民丰县光伏资源优势十分突出,针对这一资源禀赋,中国铁建将荒漠化治理同资源、能源开发相结合,同步开展光伏治沙,并联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等机构,挖掘探索新的治沙模式,实现了光伏产业与防沙治沙融合发展。
对于和田地区乃至新疆来说,“锁边合龙”仅仅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阶段性成果。接下来,和田地区将继续加厚加宽锁边区域,持续向沙漠要生存空间、要产业效益。吴延龙表示:“到2030年,和田地区预计完成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规划任务1313.86万亩。当地政府将通过人工造林、人工种草、草原围栏、工程固沙、光伏治沙等12项措施,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新疆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