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传递四大积极信号
作者: 沈建光每年全国两会后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一直是跨国企业观察中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窗口。此次参会,笔者感受到论坛传递了四大积极信号。
跨国企业开始对中国经济转向乐观
过去几年,疫情冲击叠加房地产深度调整,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前景一度有所疑虑。然而,在特朗普2.0对全球经济秩序构成明显冲击的当下,疫情影响基本结束,叠加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逐步取得成效,又不断释放高度重视外资外贸的信号,跨国企业对中国的兴趣正在开始增加。全球头部跨国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的参会数量是反映跨国企业对中国经济判断的风向标之一。2025年参加论坛的外方世界500强CEO(首席执行官)或董事长达到86人,明显高于2023年。即使中美关系目前仍有相当不确定性,美国仍有27家世界500强企业负责人参加论坛,在所有国家中居于首位,充分说明中美经贸关系的顽强生命力。
中国稳外资、稳外贸有新进展
从具体事例来看,中国在鼓励外资方面也取得了新进展。2024年9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服务业领域,中国也在持续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而近期发布的《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还对向外籍高管及家属提供两年有效签证,优化出入境流程,试点薪酬购汇便利化措施做出安排。
外资对华的关注点在“转型升级”
论坛上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的关注点的变迁似乎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已经取得积极成果。从笔者多年参加论坛的经验来看,最早,外资来到中国关注的是中国颇具潜力的“中国市场”,想要从快速增长的中国需求中分享收益。后来,中国逐步融入全球经济,成为世界工厂;外资到中国主要进行全球产业链布局,关注的是如何利用中国便宜的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依靠“中国制造”实现面向全球市场的成本优化。如今,外资企业巨头和国际组织领导人谈论中国最多的则变成了“中国创新”。
中国作为“稳定器”的作用被重新发现
特朗普再次上台之后,明显冲击当下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大量跨国企业无所适从,中国作为“稳定器”的地位则重新被认知。今天在许多国家主权安全受到冲击、正常的经贸往来被少数国家单边政策扭曲之际,中国对于多边国际秩序的坚持、对于国际通行规则的维护则让许多跨国企业、国际组织和学术界再度看到了中国作为“稳定器”的积极作用。
面对美国新政对全球秩序的全方位冲击,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可正在逐步回升;而进一步的扩大改革开放,中国不仅仅大有可为,也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最佳举措。
学术观点
资管新规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 韩珣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安然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彭俞超
“稳金融是否能稳就业?——来自资管新规的证据”
《财经研究》2025年第2期
本文以2007年-2021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稳金融”政策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实施后,影子银行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劳动雇佣水平显著上升。
机制分析显示,资管新规通过投资替代机制、流动性资金占用机制和银行信贷甄别机制影响企业的劳动雇佣水平。资管新规对劳动雇佣的促进作用在会计信息质量较高、高新技术属性明显以及内部治理完善的企业中更加突出。调节效应分析发现,企业对不确定性的感知程度越高,资管新规对企业雇佣的促进作用越强。资管新规提升了影子银行化规模较大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降低了其经营风险。
关注度
上期新媒体关注度排名(3月31日-4月11日)
1 新三样的奇迹与未来
2 提振消费从何发力?
3 消费回暖,房地产投资降幅收窄
4 谁在推动百亿分红潮?
5 如何破除职场“35岁门槛”?
6 三家药企勾兑药品垄断
7 对话李振国:隆基首先要活下来,才能改变世界
8 从特朗普手中拯救美国经济
9 全球养老金缺口51万亿美元
10 奔驰、宝马加码中国,尤其在智能领域
资料来源:《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