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国平安联席CEO郭晓涛: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长远价值做坚定的“耐心资本”

作者: 丁艳

对话中国平安联席CEO郭晓涛: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长远价值做坚定的“耐心资本”0

4月8日,有关部门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对此,中国平安表示,作为一家大型综合金融集团和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公司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长远价值坚定看好。对保险公司进一步加大权益投资比例,增强行业资产配置的灵活性,提升资产负债匹配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营的稳健性具有积极意义。

而就在3月20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的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畅谈其对于寿险改革、投资、科技等方面的理念。他着一身暗蓝色条纹西装,配暖色系领带,精干又不失儒雅。54岁的他,在2019年9月加入中国平安之前,曾任波士顿咨询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韦莱韬悦资本市场业务全球联席 CEO。

郭晓涛认为,险资资产配置占投资回报80%的关键作用,另外的20%才是具体投资标的、资产类别和波段操作等。据他透露,中国平安在2024年实施投资体系改革,加强资产和负债联动,让产品和投资能够有效结合,实现资产负债长久期配置,而非持续追逐高风险带来的投资回报。

未来,中国平安也将认真研究,抓紧落实有关政策要求,进一步发挥好大规模长线资金的优势,灵活运用多种综合金融工具和投资策略,持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及价值型品种等领域投资力度,以实际行动体现“耐心资本”的应有担当。

中信证券在4月8日的最新研报中认为,平安的保险投资资产久期较长,资产负债久期缺口比较小。未来平安的盈利稳健性在持续增强,短期买贝塔价值,长期买新发展周期,给予A/H股目标价分别为64元人民币/63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对话中谈及,若预定利率进一步下调,中国平安销售端、产品端和投资端会有怎样的调整?

郭晓涛表示,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产品结构将持续发生变化,分红险占比将会持续提高;其次,保障型产品占比也会增加,因为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医疗、健康、养老的需求也会增加。“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郭晓涛认为,寿险改革没有完成时,永远都是进行时。寿险作为平安集团最重要的业务,一直在不断创新过程中。

值得关注的是,DeepSeek的横空出世,在金融领域掀起巨浪。郭晓涛回应笔者称,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使得AI应用抵达临界爆发点,奇点来临。他认为,现在人工智能在销售、服务、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在持续创造价值,将会给保险业带来巨大变化。

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投资做坚定的“耐心资本”

“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要投资收益越高,意味着带来的风险就会越大。”在如何保持投资端长期收益可持续性方面,郭晓涛认为,投资一定要看资产和负债两端匹配,需看成本、久期、产品、经济周期和监管这五个核心因素匹配,在此前提下,再考虑资产配置逻辑如何更有效覆盖负债成本,从而让投资收益和成本之间利差最大化。

他认为,整体投资体系里,资产配置策略占投资回报80%的关键作用,另外20%才是具体投资标的、资产类别,以及波段上的操作。

据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综合投资收益率5.8%,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其中,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综合投资收益率6.0%,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同时,净投资收益率为3.8%,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截至2024年末,中国平安的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超5.7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1.4%。近十年,实现平均净投资收益率5.0%,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5.1%。

据郭晓涛透露,中国平安在2024年实施投资体系改革,从最前端的战略资产配置、战术资产配置到具体投资标的,在这套投资链条改革体系下,力求进一步用机制去完成资产配置最优化。同时,加强资产、负债联动,让产品和投资能够有效结合,实现资产负债长久期配置,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提升长期收益水平。

当前,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已进入动态调整时代,预定利率研究值将直接决定行业预定利率是否调整,如触发一定条件将发生调整。据中信证券分析,预定利率可能在短期内进一步调整至2.0%。如此,在低利率环境下,保险公司是否存在利差损风险、如何进一步提升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能力?

“市场整体低利率环境,预计还会维持一段时间。”郭晓涛表示,当前中国平安无论是存量还是新增保单,都不存在利差损问题。未来在低利率环境下,如何有效进行资产和负债联动,从产品结构、投资回报、成本、久期等各个方面匹配来看,都会对保险公司提出新的挑战。

险资作为中长期资金的重要一环,被寄予入市厚望。对话时,被笔者问及对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如何看待之时,郭晓涛回应道,中国平安会积极响应和落实,这对保险公司是政策利好。同时,公司也将大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投资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领域等。

如此,中国平安未来投资前景如何?摩根大通发布研报称,将中国平安评级升至“增持”,目标价由50港元上调至70港元。其表示,中国平安去年主要财务指标表现超出该行及市场预期。同时,公司去年每股总股息2.55元人民币,同比升5%,超出该行及市场预期。该行认为,中国平安有充足资本支持可持续派息增长,H股现估值相当于预测今年市盈率6倍或预测市账率0.8倍并不昂贵,估值折让将逐步消退。中信证券在最新研报中表示,平安稳健性在持续增强,短期买贝塔价值,长期买新发展周期。一是此轮降息周期是加剧保险行业分化、促进供给侧集中;二是站在10年、20年以上的保单周期看,认为需要假设通胀可能性更大;三是2025年是保险行业转型分红险,开启新发展周期的起点。对应AH股目标价分别为64元人民币/63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AI应用奇点来临?

在AI赋能的时代浪潮中,金融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转折点。

3月5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被再一次强调。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年报致辞中表示,当前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大模型,正在深度重塑全球科技革命的方向、重构企业价值创造的底层逻辑,对金融保险业亦影响深远。他强调,要让全面数字化成为中国平安可持续发展的“压舱石”与“领头雁”。

郭晓涛认为,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让AI应用抵达临界爆发点,奇点来临。他认为,以前人工智能停留在研究和探索阶段,现在人工智能在销售、服务、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在持续创造价值,人工智能将会给保险业带来巨大变化。

“AI创造价值体现在效率和智慧两个方面。效率能够让流程更加有效,持续降低成本;智慧让经营管理决策,从传统的靠‘拍脑袋’转向智能化决策,这些效果都体现在中国平安经营管理、风险定价等领域。”郭晓涛表示,未来,期待人工智能将会给整个金融行业带来非常巨大的转变,在效率和智慧两方面都能进入全新领域。

当前,中国平安旗下多家子公司已完成DeepSeek布局。诸如,平安银行已经在DeepSeek技术应用上展现出系统性布局与阶段性成果;平安人寿快速完成DeepSeek本地化部署,上线专为寿险打造的DeepSeek智能平台,并率先在产品销售、人员培训及客户服务三大核心场景落地应用等。

据中国平安2024年财报显示,当前,中国平安聚焦核心技术研究和自主知识产权掌控,专利申请数累计达55080项,位居全球金融科技、医疗健康专利前列,构建行业领先的五大实验室、九大数据库,搭建三层大模型体系,形成垂域行业壁垒,持续推动大模型与业务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