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大班课程的实践研究
作者: 朱慧【摘要】文章探讨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大班课程的价值,从创设红色故事情境、挖掘红色文化根源、开展红色主题活动、构建红色文化环境、融入红色歌曲舞蹈、实施红色社会实践等方面,分析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大班课程的策略,从而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
【关键词】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幼儿园大班;课程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朱慧(1990—),女,淮阴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幼儿园。
地方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承载着革命先烈的奋斗历史,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将这些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大班课程,对于培养幼儿的历史意识、爱国情感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各类活动中,幼儿能够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感受红色故事中蕴含的伟大精神,从而产生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此外,这种做法还有助于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结合,在传承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探讨如何有效地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引入幼儿园教学体系,并分析其现实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一、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大班课程的价值
(一)培养幼儿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自豪感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1]。教师通过讲述革命先辈的事迹和历史故事,让幼儿从小接触并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及革命先辈为了国家独立自由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过程。这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对祖国的深厚情感,还能在他们心中种下爱党爱国的种子,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丰富教育资源,拓宽幼儿认知视野
利用本地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作为教学素材,可以极大地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并使其获得更加直观且生动的学习体验。基于真实事件或地点开展的主题活动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帮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新知。此外,这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样化的授课手段,使整个教育过程变得更加灵活多变且富有创造性。
(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红色文化蕴含着深厚的道德力量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向幼儿介绍相关历史背景下的英雄人物及其高尚品质,有助于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构建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成长环境。
(四)增强幼儿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
围绕红色主题设计各种实践活动,如参观纪念馆、参与纪念日庆祝仪式等,不仅可以让幼儿了解革命历史,而且还能锻炼他们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表达技能。更重要的是,在集体行动中,幼儿认识到了相互支持、共同进步的重要性,这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大班课程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红色故事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创设生动的红色故事情境,可以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幼儿理解的故事内容,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述,并辅以丰富的肢体动作和表情,使故事更加鲜活有趣。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中蕴含的价值观,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同时让幼儿参与到故事中,进一步加深其对红色文化的感知与体验。
以淮安市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为例。教师可在语言教学活动中,选取一些简单而富有启发性的故事,如周恩来总理童年时期的故事或新四军英勇抗战的事迹,并用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给幼儿听。同时,教师可运用丰富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增强故事的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呈现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完成故事讲述后,教师还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例如,在讲述关于小红军战士的故事后,教师可以让幼儿穿上简易的小红军服装,模拟故事中的场景。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让幼儿亲身体验历史情境,还能帮助他们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勇敢、坚韧等优秀品质。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提升活动效果,如播放相关的动画短片或展示历史图片,配合简洁明了的解说词,帮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历史故事。这样不仅能让幼儿更好地记住所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二)深挖红色文化根源,深解背后意义
深入挖掘地方红色文化的历史脉络及其深远影响,对于增强幼儿的文化认同感至关重要。教师应当先加强对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确保自身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去引导幼儿探索。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专题讲座或小组讨论等形式,向幼儿介绍那些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奋斗的人物事迹。同时,教师要强调这些英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等优秀品质,鼓励幼儿学习并内化于心,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以幼儿园社会教学活动为例。教师需深入挖掘淮安红色文化的历史脉络及其深远影响,通过广泛阅读和学习,全面了解当地重要历史人物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们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在掌握这些知识后,教师可以将这些生动的故事融入日常的教学中。例如,在介绍周恩来的生平时,教师既要讲述其作为党和国家杰出领导人的伟大成就,又要着重描述其在淮安度过的童年时光,以及这段经历如何塑造了他后来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会,让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个人感受。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逐步引导幼儿认识个人努力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幼儿强烈的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三)开展红色主题活动,促进情感共鸣
教师组织以地方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活动等,鼓励幼儿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英雄人物或历史事件的理解与感受,不仅能够增强幼儿对手工艺术的兴趣,还能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加深对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认识。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角色,在活动前向幼儿介绍相关背景知识,并在过程中适时给予幼儿指导和支持,确保幼儿能从中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2]。
比如,在幼儿园艺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以地方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活动,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例如,教师可以围绕周恩来总理的生平事迹或新四军刘老庄连的故事,设计一系列富有创意的艺术项目。教师可以提供彩纸、黏土、水彩笔等材料,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故事中角色的理解与感受。有的幼儿可能会用画笔勾勒出心中周恩来的形象,旁边附上简单的文字说明;还有的幼儿可能尝试用黏土捏造一些象征性的物品,如小红旗或战斗时使用的武器,以此纪念那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们。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着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仔细观察每个幼儿的创作过程,并根据需要适时地提出建议,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要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及创作的想法,这样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此外,教师还定期举办小型展览,邀请家长和其他班级的幼儿前来参观,进一步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同时也让幼儿感受到外界的认可与赞赏,从而加深他们对这段历史的记忆与情感联系。这样不仅提升了幼儿对手工艺术的兴趣,还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他们对家乡乃至国家的热爱之情。
(四)构建红色文化环境,浸润心灵成长
教师要利用教室内外空间布置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元素,如张贴革命先烈画像、悬挂重要战役地图等,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这样的视觉刺激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探索更多相关信息。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更换展示内容,保持新鲜感,使红色文化成为幼儿园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以幼儿园健康教学活动为例。在布置教室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地方革命历史故事作为装饰主题,绘制壁画或设置互动展览角,展示当地英雄人物的事迹与精神风貌,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活动,如组织“小小侦察兵”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学习革命先烈勇敢前行的精神,参与户外探险;开展“团结就是力量”团队建设游戏,在增强幼儿集体荣誉感的同时,让幼儿了解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这些生动有趣的体验式学习方式能够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并从中学习勇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等品质。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利用饭前故事时间分享一些简单生动的地方红色故事,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感人瞬间,从而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教师通过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坚强的意志力,还能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新时代好少年。
(五)融入红色歌曲舞蹈,增进身体协调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旋律优美且富有教育意义的红色经典曲目作为音乐教学活动材料,结合简单易学的动作,将其编排成适合幼儿表演的小型歌舞节目。这种方式既能让幼儿享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又能锻炼他们的肢体灵活性及团队合作能力[3]。更重要的是,歌词传达出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可以激励幼儿勇敢面对困难,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比如,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引入《歌唱祖国》这首歌曲。这首歌具有激昂向上的旋律和富有感染力的歌词,非常适合用来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怀。教师可以先让幼儿熟悉这首歌的旋律与歌词,在他们理解歌曲背后的意义后,再引导他们跟随节奏做出相应动作,如挥动手中的小红旗或模仿军人行进的步伐等,让幼儿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并增强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我爱北京天安门》也是一首深受幼儿喜爱的经典红歌,它以欢快活泼的曲调讲述了对北京天安门的喜爱之情。在教授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根据歌词内容设计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如参观天安门广场的动作、敬礼的动作等,以此帮助幼儿更好地记忆歌词并加深对歌曲主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集体排练的过程中,幼儿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相互配合,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这样不仅能有效提升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与艺术修养,还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幼儿许多正面的价值观念。
(六)实施红色社会实践,拓宽认知视野
课后,教师可安排参观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旧址、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等地标性场所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走出幼儿园,亲身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此类体验式学习活动能够让理论知识变得更加鲜活具体,帮助幼儿建立更加直观深刻的印象。此外,教师还可以借此机会教授基本的礼仪规范,教会幼儿如何尊重纪念地及其所代表的精神价值,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教师在策划这类社会实践活动时要注重细节安排,确保整个过程既安全又有教育意义。比如,在参观之前,教师可以向幼儿简要介绍即将访问的地方及其历史背景。到达目的地后,教师可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纪念碑文、雕塑及展览中的文物,并鼓励幼儿进行提问与讨论,帮助他们加深对所见所闻的印象,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适时地穿插一些关于当地英雄人物或重要事件的小故事,让幼儿从这些真实而感人的事迹中感受先辈们的伟大精神。利用好身边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拓宽幼儿的认知视野,还能在他们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
结语
总的来讲,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大班课程,不仅能够有效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还能在幼儿心中播下爱国爱家的种子。教师通过故事讲述、主题探讨及社会实践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能够让幼儿了解革命历史,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这样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浸润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将更加懂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愿意为建设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罗美伊.潜在课程:幼儿园红色文化的建设:以江西省幼儿园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7(31):135-139.
[2]刘剑,管丽玲,黄艳娇.黔东红色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策略研究[J].今传媒,2023,31(7):117-120.
[3]许姗姗,许靖旋.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徐州市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6):17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