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背景下“三维体系”班级管理模式探究
作者: 江晓进摘要: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德育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时代的推移和社会的演进,班级管理模式应不断演进以适应现代学生的需求。文章旨在探讨当今德育背景下的“三维体系”班级管理模式,该模式包括民主式班级监督体系、自主式班级管理体系和兑换式奖励机制体系。文章详细介绍了“三维体系”班级管理模式的内涵,并结合班主任的实践经验,探讨了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三维体系;德育;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8-0001-04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身心逐渐完善,处于学业转变阶段,同时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学业压力相对小学阶段大幅增加,同时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德育工作对初中生思想素质、身心健康成长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首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秉承“以生为本”的原则,一切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为主旨,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关爱,这对追求独立并渴求关注的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其次,班主任需要注重自我修养,以端庄沉稳、文明谦和的举止和语言给学生作榜样。班主任还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班主任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发挥自身的岗位价值,优化教学管理措施,对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状态进行深度了解,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保障德育的落实,实现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 “三维体系”班级管理模式的构建
基于“以生为本”的德育理念,三维体系班级管理模式包含民主式班级督导体系、自主式班级管理体系和兑换式奖励机制体系。此管理模式旨在提升班级管理效率与科学性,促使学生通过科学分工、协同合作及自主管理满足个性化需求。同时,该管理模式也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此外,引领全体学生共同民主商议并制订共同的班级目标和发展规划可以有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综上所述,三维体系班级管理模式在推动德育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一)民主式班级督导体系
民主式班级督导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鼓励全体成员参与班级管理,引导学生共同规划和完善规则。当今青少年个性强,单纯采取强硬措施要求其遵守规则往往适得其反。因此,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班主任可采用民主式班级督导体系,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和责任,使其参与班级规则的制订和管理,并有权就班级管理提出建议,最后促进学生更加积极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最终达到自我督促的目的。总体而言,民主式班级督导体系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参与精神,同时提高班级的管理效率和学生的满意度。
1. 督导标准明确化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班级督导标准来明确班级的规则。明确的惩罚标准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尽量避免犯错,从而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同时,清晰的奖励标准则能够激励学生更积极地表现,促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成就。这种明确的奖惩机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增强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认同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将逐渐形成一种自我约束的意识,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积极参与和对规则的遵守,将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进一步推动他们不断追求奖励和认可,从而形成良好的内部激励循环,最终实现班级德育管理的目标,培养出既有责任感又富有积极性的学生群体。
2. 督导标准具体化
督导标准需要全面具体。以往,一些班级规定主要侧重于常规的纪律、卫生、学业等方面的量化,这种做法往往导致学生督导变得单一且功利化。然而,学生的成长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督导标准除了常规的纪律、卫生和学业督导,还应涵盖文体活动、志愿服务、诚信表现等多个方面。这种全面的标准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校园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参与多姿多彩活动的舞台。比如,通过参与文体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身体,提高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学生能够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对社会的认知与理解;而诚信表现则是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体现,关系到他们未来的个人发展和社会交往。这种多维度的督导标准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种价值引导不仅可以肯定学生在多个领域的综合发展,还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帮助他们在学习和人生旅程中建立自信与动力。通过这样的全面培养,学生将更有能力面对未来的挑战,成为能够积极贡献于社会的优秀公民。总之,全面具体的督导标准将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更为丰厚的土壤,使他们在德育和智育方面共同进步,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督导标准公平化
在确定量化标准时,应秉持全员参与、人人发声的原则,切忌班主任“一言堂”,以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在这一过程中贡献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从而使规则的制订更加全面和合理。各方在相互说服的过程中,将有助于深入理解规则的意义,真正做到德育与智育相互促进和发展,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同时,在督导规则的制订与执行过程中,应确保公平。规则的制订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更应该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与提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可以设立多种渠道,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学生可以通过一定的渠道向班级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如设立意见箱、定期召开学生代表会议、把问题当作议题进行研讨等,促进督导的公平、公开与公正。在把问题当作议题这样的讨论中,师生可以围绕具体问题展开探讨,帮助彼此理解不同观点,增进沟通与信任,不仅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更能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和参与意识增强,从而在共同协作中建立起一个更加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二)自主式班级管理体系
自主式班级管理体系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是一种管理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真正实现“人人为班,班为人人”的教育理念。
自主式班级治理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日常治理,承担责任和义务,这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性和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心。此外,自主式班级治理体系注重团队合作和小组活动,学生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培养沟通、协作和领导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自主式班级治理体系还可以提高班级的管理效率,减轻班主任和教师的负担,使班级管理更加高效有序。学生通过参与班级事务,可以更好地维护班级秩序,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业成果。长此以往,人人参与班级治理,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也会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同时,通过让学生管理自身和班级,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总之,自主式班级治理体系是一种有益的方法,能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机会。班级管理涉及班级整体治理和个人管理,文章以自身班级管理为例,说明自主式班级治理体系的构建。
1. 班级整体管理
班级横向的管理可以细分为学习、纪律、卫生、生活、文体等多个方面,班主任可委派每位班长主要负责其中一个方面的管理。在班委选举中,班主任应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权与决定权,以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发展,并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尊重,促进双方信任感的增强。同时,选出的学生干部与班主任间应建立默契,为进一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例如,学习班长需在考前领导学习委员和课代表制订班级复习计划,并按计划执行;生活班长负责组织班级同学的生日庆祝和心情驿站;文体班长主要负责重大节日活动的策划等。此外,针对班级纵向的日常管理,几位班长会轮流担任一天的“小班主任”,负责当天的督导工作。他们主要是负责监督当天的出勤情况、值日卫生、纪律表现等。在管理初期,可能出现小班长管理不到位的情况,这时需要班主任协助完成,传授管理技巧,对其工作进行科学指导,为此,可以定期组织班干部研讨会,促使班干部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 班级个人管理
21世纪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能力型人才,更需要懂得合作和竞争的人才。如今,小组学习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于教学之中,给教学带来了一些有利的影响。在德育工作中,也可以将小组管理模式应用于班级管理之中,最好可以把个人纳入不同小组中,由组长带领组员督导好本组的课堂表现、作业表现、卫生、纪律等,并且每周开展小组间的督导分数竞赛。这样的小组竞赛模式,可以更好地督促组员们共同努力。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积极表现为小组赢得分数,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也会因为不想连累组员而注意自己的表现,有的时候也会积极努力“将功补过”。长此以往,小组竞赛模式可以有助于在班级形成一种良性的合作竞争氛围。另外,班主任也可以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参加,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小组的团队协作能力,最终实现自主式班级管理。对个人的管理,在与学生进行交往时,班主任需要一种客观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指出其不足之处,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成因,让学生自我反思,发现并改正自己的不足,这样在与学生相处时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心态和思想观念。
(三)兑换式奖励机制体系
执行自主式班级管理体系后,可以采用奖励机制来进行评价。在初中德育教学中适当地采用激励措施对德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班级奖励机制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积极心态和良好习惯,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同时,通过奖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班级内部的良性竞争和合作氛围,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在实践中,应该树立全新的德育理念,以激励点评为突破口,以及注重激励的适度化和多元化等。
1. 明确标准,设置多样化奖励
奖励的标准应当明确,评价过程应透明,以确保每位学生均有获奖机会。此外,奖励应当多元化,覆盖各个方面,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特长设立个性化奖项。举例来说,笔者常采用兑换式奖励机制,学生可以通过努力赢得奖励卡。在笔者的办公室里,设有专门的礼品兑换区,会不定期更新小礼品,学生们称之为“礼品超市”。学生可用奖励卡兑换自己喜欢的礼品,涵盖文具、零食、运动器材等各方面,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喜好,最大限度地激励每位学生。
2. 关注动机,激发内在驱动力
在实施奖励机制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动机,重视引发持续长期的积极影响,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精神动力。例如,在评价过程中,可能出现部分学生因长期未获得奖励而产生放弃的情况,这时教师可以增加一些激励机会,给予这些学生适当奖励,使其明白通过努力可以赢得奖励,从而重新激发内在驱动力。
当然,奖励不能仅停留在物质刺激,也应注重荣誉与机会等精神激励。其中,精神激励可随时进行,具有持久性作用,可使学生终身受益。例如,有的学生更偏爱非物质奖励,可以使用奖励卡兑换一次免除值日或赢得一次班级集体同学的赞誉机会,也可兑换一次免罚机会等。
3. 用心维护,调动班级积极性
对兑换卡的流通,班主任也可以多花一些心思。例如,最近大家手里没有很多奖励卡,兑换的热情明显减退,班主任可以通过班级的优秀表现、小测表现等发放更多奖励卡,鼓励学生来积极兑换,调动全班的积极性。虽然,整个奖励机制从建立到维护都需要耗费很大的心力,但可以看到因此带来的整个班级的正向力量。
二、 结论
德育难以一劳永逸。在“三维体系”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需要在理念上坚持德育为先,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基于民主式班级监督体系,建立健全班级的督导规则,认真实施自主式班级管理体系,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并做好兑换式奖励机制体系的评价工作,以促进德育的教学。在班级管理中,“三维体系”班级管理模式还需要多方面的检验和完善,需要班主任有足够耐心和热情,带领学生一起来建构并维护,并根据不同的班级情况和不同的学生个体进行定制化的班级管理。在德育背景下加强初中班级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班主任在做好全面统筹管理的前提下,不断通过多种手段的应用,最终实现学生道德素养和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范广霞,郭春霞.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的实施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3(6):214-216.
[2]王和.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J].文学教育(下),2020(8):174-175.
[3]田湘丽.德育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重要性的研究[J].华夏教师,2020(7):87-88.
[4]任泉兴.初中班主任班级德育管理反思与创新[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7):46.
[5]马莉.浇树浇根,育人育德——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途径探析[J].读·写·算,2023(28):107-109.
[6]姚锦爱.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的实施[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5):124.
[7]王瑜.德育教育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管理实践研究[J].新校园,2023(12):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