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音乐插上“美术”的翅膀
作者: 吴祥霞
摘要:跨学科融合教育作为一种相对新颖的教育理念,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以期通过打破学科壁垒的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文章以人音版小学音乐低年级教学为例,分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与美术融合意义与原则,并从四个方面提出相应融合教育方法,旨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推动小学音乐融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美术元素;美育教育;融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71;G6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8-0133-0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艺术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而跨学科融合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功能,成为当前各阶段、各学科教师十分青睐的教育手段。音乐与美术是艺术领域的两大重要学科,将二者进行融合展开教学实践,不仅能够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全面丰富,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促进学生的素养发展。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巧妙融合丰富艺术教学资源;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创新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艺术实践的融合深化学生的艺术体验;通过对评价体系的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与美术融合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充满浓厚兴趣。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融合美术元素,不仅可以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同时也能让相对抽象的音乐知识以更为直观的美术形象得以展示。这种创新融合的方法不仅为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也让他们在更为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产生了对艺术知识的学习热情,进而更加直观地理解音乐原理,感知音乐节奏,体会音乐旋律。
(二)提高审美感知
音乐和美术是艺术教育领域当中的两大主要内容,二者虽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是其所传达的思想、情感特点却高度契合。音乐这一艺术形式巧妙地借助旋律的起伏与节奏的律动,引领人们进入一个由“听”构建的情感世界,而美术则通过色彩的斑斓与线条的灵动,在视觉上铺陈出一幅幅动人心弦的画面,让人们在“看”中领略艺术的魅力。两者虽形式各异,却承载着传递深刻思想与细腻情感的使命,让艺术的美在“听觉”与“视觉”的双重维度上绽放光彩。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融入美术知识元素,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也为学生展开对艺术的自由探索创造了条件。
(三)实现素养发展
音乐与美术的融合的最主要意义,是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综合进步,其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扎实的音乐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美术素养。这种更具综合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模式,既打破了传统单科教学之间的壁垒,也让学生在集音乐与美术元素于一体的学习活动中实现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的共同进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与美术融合教学的原则
(一)互补共生,发挥双科优势
音乐与美术作为艺术教育领域的两大重点内容,在表现手法、审美特点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极大的互补性(表1),而这也是将二者进行融合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启发思维,激发艺术创意
融合教育并不是对音乐知识和美术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对两种不同艺术形式内在联系的深入挖掘。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融合美术元素辅助学生进行知识理解,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相对整体的艺术思维框架,也让学生在跨越界限的艺术创作中活化自身的艺术思维。而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一旦得到激发,他们就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这一过程不仅是提高其艺术实践能力的过程,更是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
(三)实践探索,强化学习体验
在融合教学框架下,实践探索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延伸,更是学生深化艺术体验、提升艺术素养的关键途径。一方面,实践探索的最终目的就是深化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与体验。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融合美术元素,引导学生创造出更具魅力的艺术作品,不仅能够学让学生感知到艺术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更能促使他们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另一方面,实践探索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机会。既让为学生自身优势的发挥创造了平台,也全面增强了学生的多项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情感共鸣,深化艺术理解
音乐、美术均是情感的艺术,小学音乐教师在将美术元素融入于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会鼓励学生通过聆听、感知、欣赏去体会作品当中的内在情感。这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从情感的角度实现对音乐知识的深层次解读,也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力量,从而深化自身对艺术的理解与感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与美术融合教学的方法
(一)巧妙融合教学内容,丰富艺术教学资源
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融合美术元素,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解析,精心挑选出既富含音乐韵律,又充满美术气息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到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艺术交融与有效互补,全面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深化学生的艺术理解,产生多元的艺术体验。
例如,在进行《小雨沙沙》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对学生说:“亲爱的小朋友们,老师现在要和你们玩一个小游戏,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听一首歌曲。请大家仔细听,听完之后老师有问题问大家哦。”当孩子们认真聆听完歌曲旋律之后,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你们听到了什么?”“这首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你们能不能用画画的方式,将自己从歌曲中听到的、想到的和感受到的表达出来?”只见有的学生在画纸上描绘出了滋润大地的绵绵细雨;有的学生描绘出了小草破土而出、小花竞相绽放的春日画面;还有的学生把自己在春雨中打伞的样子画出来。后续,教师可以再次播放《小雨沙沙》的音频,并随机邀请两名学生来到讲台上,随着音乐的节奏在电子白板上进行“听音涂鸦”。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可以用不同粗细的线条模拟歌曲节奏,也可以通过线条波浪的高低来表达音乐的旋律起伏。如此一来,不仅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知到音乐的节奏之美,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强调音乐教育的主导地位,确保所有活动围绕音乐本身展开。美术元素只是作为辅助手段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而不是取代音乐教育本身。
(二)创新融合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音乐教师在融合美术元素展开音乐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注重对教学方法的创新设计,如此才能够打破传统音乐课堂的枯燥形式,使学生在更为轻松的环境中展开学习,让学生在“边唱边画”的过程中产生浓烈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比如,在进行《大象》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动物?”当学生回答出“老虎、识字、大象、熊猫……”等答案之后,教师可以继续说:“原来你们了解这么多小动物呢,那老师现在要考考你们了,我用多媒体出示动物的阴影,你们能猜出来吗?”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不同动物的阴影图画(图1),让学生进行动物阴影猜测游戏。此时,学生的热情往往十分高亢,教师可抓住时机,继续对学生说:“在这些动物里边,老师最喜欢的是大象。你们见过大象吗?它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它们的生活习性吗?”以此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大象的已有认知,为之后的教学奠定情感基础。接着,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大象的一些基本特点和生活习性。接下来,将学习一首与大象有关的音乐,一起来探索它的奥秘吧。”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
(三)深度融合艺术实践,深化学生艺术体验
小学音乐教师在融合美术元素展开音乐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也应注重艺术实践活动的高效开展。艺术实践是艺术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创作中的关键方法,其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感知到艺术的魅力与乐趣,也能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当中的情感表达。
仍以《大象》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为例,当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讲解掌握了《大象》这首歌曲的具体知识内容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项合作实践任务。即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大象》歌曲内容,结合自己的学习感受创作一个简短的“大象故事绘本”。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首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对其进行分组,并讨论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任务分工。之后,每一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共同构思绘本的故事情节和画面布局。小组成员再根据自己的分工,开始绘制绘本的草图、完成创作(图2)。当所有小组完成绘本绘制任务之后,教师可对学生说:“同学们,我刚才看了大家的‘自创绘本’,你们真的好厉害,老师能够感觉到每一位学生都发挥出了最大的潜能,看来这个任务难不倒你们,接下来老师给你们布置一个更难的任务:请大家根据你们小组绘制的绘本内容设计音乐剧,你们可以将绘本中的角色、情节、场景等多种元素融入音乐剧当中,还可以用歌声、舞蹈和表演来讲述你们创作的大象故事。加油!”在此过程中,学生会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最终呈现出充满童趣和创意的音乐剧作品。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将音乐与美术进行的巧妙结合,也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提高了自身的合作意识和综合素养。
(四)多元融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小学音乐教师在融合美术元素展开音乐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还应注重艺术评价体系的高效构建。评价是完整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评价当中,教师往往依赖于学生的“歌唱效果”而做出主观性的口头评价,这种评价模式不仅难以体现评价的真正意义,同时也难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进步方向。而在“融合评价”中,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对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掌握情况,重视学生所展现出来的理解力和表达力。同时,也会将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有机地融合其中,这种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也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养提升。
依旧以《大象》的教学为例,当学生完成《大象》音乐剧表演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投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音乐剧作品,并评选出“最佳创新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合作奖”等奖项。之后,教师可随机选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说一说自己的表演感受,讲一讲自己的学习收获,总结自己在音乐剧创作和表演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实现自我评价。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与之同一小组的学生,从团队合作、角色塑造、表演技巧等方面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实现相互评价。最后,教师再对整个评价活动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不足。如此一来,不仅全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也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之后的音乐学习当中。这种积极的体验不仅是他们前进的动力,也可以推动他们艺术素养的稳步提升以及个人能力的切实发展。
四、 结论
总而言之,音乐同其他门类艺术如绘画、剪纸、制作等密切相关,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将美术运用于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不仅为学生创立了一个艺术学习情境,同时也能够让音乐教育在短时间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音乐与美术的融合策略,让音乐教育更加立体,让音乐课堂充满生趣,让音乐体验更加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1]汪瑜.小学音乐的跨界之旅:探索音乐与其他学科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J].琴童,2024(17):45-47.
[2]高雨.跨学科融合展示音乐风采——小学音乐课堂中音乐与美术融合教学的开展方法[J].琴童,2024(17):51-53.
[3]顾艳红.音乐之美,美术之韵:小学音乐教学中美术元素的融入[J].琴童,2024(5):54-56.
[4]张业茂,应乐.情感共生:小学音乐与美术欣赏课程的融合共生模式探究[J].中国音乐教育,2024(3):5-11.
[5]刘学梁,刘静诗.浅谈音乐与美术课程在小学艺术课堂中的融合[J].大众文艺,2014(19):232-233.
[6]雷沁沁.音画并茂相得益彰——从小学音乐艺术课的教学说起[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