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单元教学实践探究
作者: 吴铮铮
摘要:2024年9月,新修订的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艺术教材投入使用,该教材“以大单元建构课程内容,指向素养发展;以探究实践为主,凸显音乐思维培养”。新修订的小学低年级教科书以“唱游”为主要的音乐学习形式,即通过丰富有趣的唱游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和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文章从“点状图形谱”“线条图形谱”“组合型图形谱”三方面出发,从实践层面阐述了小学第一学段单元唱游课中图形谱的运用策略,旨在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力、鉴赏力与创造力。
关键词:学科素心素养;单元教学;唱游课;图形谱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8-0137-04
2021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在小学低学段应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方式进行教学,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第一学段(1~2年级)音乐课程的学习任务设置为“唱游·音乐”,正式回应了这一要求。在小学低学段音乐唱游课中,教师应利用必要的、准确的图形谱,以艺术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创设教学情境,推动学生探研式学习。
一、 聚焦运用价值,剖析存在问题
(一)图形谱在小学唱游单元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唱游”是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的基本方式,它不仅帮助学生建立音乐的基本概念,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力和创造力。近年来,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图形谱逐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首先,图形谱能增强音乐节奏感与旋律感的意义。传统乐谱常常以复杂的音符和符号呈现,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理解和掌握这些符号需要较长的时间与精力。相对而言,在图形谱中,点、线、面等图画元素以及不同的符号被巧妙地运用,将音乐作品中的形象、音符、旋律走向、力度强弱、节奏变化等抽象的音乐艺术要素,转化为视觉感知的形式。这种转化使得音乐作品中的复杂结构和情感表达得以直观展现,极大促进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凸显音乐节奏感与旋律感的意义。
其次,图形谱是培养音乐创造力与想象力的途径。在唱游教学中,根据图形谱的即兴演奏或创作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在图形谱的提示下,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尝试不同的音色和节奏,从而创造出独特的音乐作品。这种自由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将极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此外,图形谱还是促进音乐审美与情感体验的抓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关注图形谱所表达的音符信息,还需理解音乐的表现情感和内在关联。这种综合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打破学科壁垒,融合审美体验与艺术学科的相关知识,做到情感支持、审美内化与表达输出。学生通过图形谱的实践,能提升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技巧,为今后的音乐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图形谱在小学唱游单元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作为音乐教学的辅助工具,图形谱因其直观性和易懂性,逐渐在小学唱游音乐课堂中得到推广。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图形谱的运用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以及音乐素养的培养。
第一,图形谱的设计和表达方式存在不足。图形谱的基本特征是通过简单的图形符号来表达音乐的旋律、节奏等元素。虽然这种方式能够降低学习的难度,但在表达复杂乐曲时,图形符的局限性就会显露。
第二,图形谱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性和参与度不足。在实施唱游活动时,教师往往更关注谱面的演示,而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参与感与互动体验。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进而影响到他们的音乐感受和创造力。
第三,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与思维链接发展不足。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尚在发展中。图形谱的直观性、简洁性,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依赖心理,而忽视了乐谱及音乐理论的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音乐素养将无法得到全面提升。
二、 搭建学习支架,提升核心能力
小学人音版唱游·音乐教材第一册内容多以节奏为主,第二册增加了乐句的概念,第三册增加了对乐曲总体风格的把握、结构的变化,第四册要求通过线条等描绘旋律走向等。基于此,第一册内容应着重对音高、节奏进行表现;第二册应着重强调乐句、乐段的知觉训练;第三册应引导学生尝试自创图谱,采用色彩变化、图形对比等方式绘制简单图谱;第四册则应顺势指导学生通过点、线、块的运用,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与创造力,从而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
图形谱的种类繁多,根据表现形式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结构图形谱、形象图形谱、色块图形谱、实物图形谱以及点线图形谱等。这些不同类型的图形谱各具特色,根据不同音乐作品的特点和教学需求对其进行灵活运用,能将知识性的学习化为趣味性,提高时效性。
(一)以点状图形谱为抓手,直观展示节拍特征
人音版唱游·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好朋友》由《你的名字叫什么?》《音乐是我好朋友》两首歌唱作品、《快乐进行曲》《口哨与小狗》两首欣赏作品以及情景表演《我爱大自然》、音乐游戏《你我都是好朋友》组成。作为一年级的初始单元,该单元围绕“友谊”这一主题展开一系列音乐活动。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初始单元以培养学生的横拍感为主要学习内容,贯穿“音乐强拍拍拍手”—“音乐强拍找朋友”—“音乐强拍走一走”—“音乐强拍换朋友”这一活动线索,不断强化学生的强拍思维和音乐能力。
管弦乐《口哨与小狗》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与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该作品以“音乐强拍走一走”为主要活动内容,图形谱通过大圆点和小圆点规律地出现,提示音乐的节拍的强弱规律,引导学生在音乐的聆听中,结合不同的脚步变化,掌握音乐的节拍特点。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结合节拍特点模仿小主人散步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初步感知力。(图1)
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采用图谱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通过多觉融合,把听觉化为行为。从表面上看,学生跟着音乐能够踏着轻快的脚步进行律动,实则通过图形谱的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二)以线条图形谱为途径,在情景创设中绘旋律走向
人音版唱游·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天》以“找寻春天里的音响”为主题,以“听春天”—“唱春天”—“舞春天”—“奏春天”为学习线索展开。通过作品《春晓》《杜鹃圆舞曲》的聆听,在“春天”的音响中感受春天的到来;通过歌曲《布谷》《小雨沙沙》的学习,用歌声来赞美“春天”;通过情景表演《春景》,感受春天的美景,体验音乐要素与画面结合的美好。
管弦乐《杜鹃圆舞曲》是三拍子圆舞曲体裁,由弱拍开始,在4小节节奏自由的引子过后,出现下行三度模仿杜鹃鸣叫的音调。本节课是“唱春天”与“舞春天”的过渡课,通过图形谱中隐含两个音乐知识点,即旋律走向与节奏表示飞行的小鸟,揭示音乐旋律的概念,引导学生模仿小鸟飞行的路线,感知音乐旋律的变化。把听觉与视觉联动形成关联,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抽象化的理解,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图2)
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有半年的小学音乐学习基础,能够通过聆听音乐,感受乐曲优美的特点,能够初步把握杜鹃生动鲜明的音乐形象。通过图形谱引导学生掌握音乐节拍的同时,可以使其感受乐曲旋律的走向,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三)以组合型图形谱为媒介,在互动讨论中明结构框架
人音版唱游·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快乐的舞蹈》以“舞”为主要体验手段,通过“趣·感受舞韵之乐”—“玩·体验韵律之美”—“韵·演唱舞蹈之歌”为学习线索,借助情境法、视听法、图谱法、游戏法等手段,感知舞蹈的多样性、民族音乐的多元性。
《加伏特舞曲》是“玩·体验韵律之美”学习内容中的其中一个作品,乐曲由三部曲式构成,A乐段的主题旋律采用对称的乐句,B乐段旋律具有舞蹈性,与前后两乐段形成对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根据循序渐进原则,以体验感知乐段特点为基本要求,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充分展开讨论,并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图谱。(图3)
当学生通过不同的图形谱设计以及肢体活动能够区分作品的乐段时,教师顺对将音乐结构的概念进行阐释。图示中,采用不同的图形表示乐段的变化,进一步把形象思维具象化,再次突出乐段的变化,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解。在教学中,简化无效教学环节,真正做到让学习发生。
三、 构建图谱模式,助力思维进阶
在唱游课中,图形谱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更是学生理解音乐、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工具。学生解读与使用图形谱的过程,实质上是对音乐要素进行视觉化理解和实践应用的过程。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从探索“教师怎么教”逐渐转向“学生如何学”,如何巧妙运用图形谱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并采用图形谱这个媒介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时,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以剖析教材为载体,呈现内容讲求“准确巧妙”
剖析教材是教师备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和关键,它关系到教师的课程设计、课程组织,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育目的的达成。教师只有明白“教什么”,才能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让学生懂得“学什么”。这个从“教给”到“学会”的过程是教师熟悉教材、把握教材、进而逐步驾驭教材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学”入手,分析音乐作品的节奏变化、旋律走向、力度改变、乐段划分、结构特点等音乐知识点,紧抓教材的知识关键点,通过图形谱呈现音乐所表达的要素,做到知识准确,设计巧妙。
(二)以真实情景为先导,教学策略力求“融会贯通”
“真实情景”指的是在特定时空背景下,通过对知识的探索获得认知发展,习得超越书本的知识。在真实的知识情境中,由于学习者能够身体力行地参与和探索,其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更容易得到激发,由此,知识学习成了学生成长的载体。在图形谱的使用中,通过多觉联动,即听觉与视觉、动觉等的关联,把非语义性的音乐化为有形的图像、形状、线条,能够在赋予音乐形象的同时,不断强化音乐的感知力与对音乐的敏锐力,最终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三)以发散思维为目标,拓展编创追求“学以致用”
杜威指出,学习就是学会思维。思维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开阔的和能动的反映,它以感知为基础而又超越感知,是认知过程的高级阶段。死记硬背知识不能构成素养,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才是发挥学生的积极思维。通过图形谱的使用,能把音乐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进行融合,引导学生不仅学会了聆听音乐、学会了音乐知识,还能在绘画中、律动中、诗歌中、舞蹈中体验和感受音乐的魅力。
四、 结论
“唱游”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音乐教育方式,其核心在于将音乐学习与游戏紧密结合,为学习者创造一个既充满乐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学习环境。在图形谱中,点、线、面等图画元素以及不同的符号被巧妙地运用,将音乐作品中的形象、音符、旋律走向、力度强弱、节奏变化等抽象的音乐艺术要素,转化为视觉感知的形式。这种转化使音乐作品中的复杂结构和情感表达得以直观展现,为音乐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途径。未来,随着图形谱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在音乐学习、创作与表现领域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为音乐教育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王晓娟.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图形谱的设计[J].中国音乐教育,2013(7):25-28.
[3]刘诗文.图形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中国音乐教育,2020(2):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