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发展的美术项目式课堂教学研究

作者: 严东

摘要:项目式课堂教学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连接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探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美术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本土化发展可以让美术课落于实处,增强美术体验感。文章介绍了本土化发展对学生美术教学的影响,叙述了项目式课堂教学的含义,包括项目式课堂教学概念、特征和优势,最后以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课《悠悠老街》为案例,提出本土化发展的美术项目式课堂教学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本土化发展;小学美术;项目式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8-0141-04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的价值和目标:让学生参与美术活动,尝试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审美经验,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本土化发展基础上的小学美术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深刻和具体地培养审美观。本土化发展下的项目式课堂教学研究,将立足于本土文化,挖掘本土美术因素,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加、动手实践、思考和感悟等来接触美、感受美、表现美、塑造美,真正实现美术教学的目标。

一、 本土化发展对美术教学的影响

在与时俱进的美术教学中,不仅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现,也要注意现实现代美术元素的交融。艺术源于生活,本土化发展对美术教学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资源,也是脚踏实地感受审美、培养审美的沃土。

核心素养导向下,美术教育教学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创造潜力,发展学生对实际生活周边的环境、自然、文化等的洞察能力和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感受能力。本土化与学生生活的环境紧密相联,周边城市、本地城市、社区,甚至学校周围都不乏具有地域特色的美术资源和传统文化,例如,本地习俗、民族特色、民间工艺、城市建筑与装饰、民间建筑、风景名胜等。对生长于本土的学生而言,这些素材都真实可见,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有助于促进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养成,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 项目式课堂教学的含义

(一)项目式课堂教学的概念

项目式课堂教学,就是指教师结合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以项目式学习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师确定项目式学习主题后,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下,由学生个体或学生小组依据项目要求进行信息收集、步骤规划、方案设计并自主实施,通过沟通交流分享等进行最终评价、总结和反馈。通过项目式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效率。

(二)项目式课堂教学的特征

1. 主动性

项目式课堂教学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探究。教师跟进教学内容和本土化资源,确定项目式课堂教学的“主题”与“方向”之后,交由学生或学生小组自行探究。所以,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建议者、观察者,学生应主动提问,主动沟通,主动实践完成项目。

2. 实践性

项目式课堂教学的项目内容和主题均来源于真实生活和实际问题。每个项目的特定目标都是本土化资源可以提供的,看得见摸得着能真实感受能经得起实践探索的。学生根据项目目标指向做统筹计划,在实践探索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真实而具体的场景与问题中,获得亲身经历和经验,积累生活常识,提高审美情趣。

3. 合作性

项目式课堂教学多以学生合作小组形式进行,由小组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个体往往需要通过亲身经历,结合教材内容和书本知识,以小组形式,共同调查研究,分工合作,达到团队或小组协作的目的,主动参与到整个过程中。

4. 问题驱动性

项目式教学是以“项目”的形式推动教学过程。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往往需要通过问题或任务进行串联,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逐渐由浅入深和由表及里,不断提出新问题或新任务。同时,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和项目完成的程度与进度,调整问题和任务,适应学生项目式活动的整个过程。

5. 评价多元性

项目式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是多元的。教学评价既可以是对各个环节,也可以是对课堂总体的总结;评价可以是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态度等,也可以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或项目成就;评价可以是对个人的,也可以是对小组的。评价方法、评价对象、评价时机、评价角度、评价层面等多元化可促进项目式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强化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提高合作意识。

(三)项目式课堂教学的优势

1.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自己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由“被学”到“求学”,才能实现学习真正目标,体现学习的意义。本土化发展下的项目式课堂教学具有真实的场景,由新问题或新任务进行推动,具有一定的新鲜感和挑战性,契合小学生的需求,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逐步建立学习信心。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在项目式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思考和实践,从规划、设计到动手操作、实践总结,运用自己掌握的美术技能完成项目任务,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 形成高阶思维能力

本土化发展下的项目式课堂教学,在主题设计和内容规划时,既要符合美术课程教学的要求,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又要结合本土化资源,进行项目式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因此,对学生的美术构思能力、审美能力、信息整合和分析能力等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项目式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锻炼,拓宽学习视野,逐渐提高高阶思维能力。

4. 强化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项目式课堂教学多以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可以锻炼每个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尤其在本土化发展的美术课程教学中,每个学生眼中的“美”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只有进行有效的互动和沟通,勇于表达个人观点,积极倾听其他组员的意见,分享不同的经验,相互协调,才能高效完成项目合作。所以,项目式课堂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 本土化发展的美术项目式课堂教学研究策略

本土化发展的美术项目式教学首先应充分了解教学目标,解读教材内容,并且收集整理本土化资源,接着确定项目主题或任务,进行项目式教学的设计和规划。以浙美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第一课《悠悠老街》为例,示范如下。

(一)确定项目式课堂教学主题

通过解读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仔细阅读和深入剖析教材内容,然后结合学情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糅合本学期学习内容中涉及的知识点和拓展知识点,考虑到学生美术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初步确定本课程项目式课堂教学主题为“本土老街文化探索”。

主题确定下来后,项目式课堂教学的步骤可以如此进行:

1. 确定主题:组成学习小组。

2. 小组任务:创作你熟悉的老街美术作品,可以包括速写、线描、油画、彩画、手抄报等不同表现形式。

3. 项目实施步骤:

第一步:要求学生提前收集本土老街的相关资料,包括照片、视频、图片等,了解老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文化特征、历史典故以及是否有相关名人轶事等;整合小组内组员收集的资料,选择1~2个作为本小组研究的重点。

第二步:以小组为单位,对教材内容进行解读与分析;教师一边通过投影或电子板等设备播放老街照片,一边引导各小组欣赏和分析:老街有什么特点?并特别点出“悠悠”两字有什么含义?播放完成后,由小组代表进行第一次分享和发言,加深学生对老街的印象。例如:光滑的青石板路,弯弯曲曲的小巷子,白墙黛瓦的房屋,方方正正的房型,高高的门槛,雕花的窗格,古色古香的各种传统手工艺店铺等,一切给人以时光悠悠的感觉,充满诗情画意与人文气息。

“老街”与现代街市虽风格迥异,但一样充满了生活气息。从你身边出发,将你所在城市的现代建筑,与老街做一下对比,将你眼中它们的不同之处进行描述和分享。

第三步:由学生小组对自己收集的1~2条老街信息进行整理,小组人员欣赏、讨论、总结;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例如:由最熟悉老街的同学做“导游”,带领其他组员一边“参观”老街,一边讲解风景、特色、故事等,也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向组员介绍和讲解老街的前世今生,还可以用情境创意法,用写实式的方式将“老街”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再将小组收集的“老街”形象与现代街景和现代建筑进行对比和分析,从色彩、材质、结构、造型、光感等各方面,比如:不同时间和不同天气老街和现代街景不同的景象,以此挖掘和发现老街与现代街景不同的美感。

通过小组内分享后,最后由小组合作,进行第二次大分享,带着班上同学“游”老街,并告诉大家老街与现代街景各有特色的地方。

第四步:欣赏优秀的“老街”作品(不同形式的);引导每个同学对老街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进行第一次创作;结合项目式课堂教学的总体任务,创作完整的“老街”作品。

第五步: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结合每个环节,包括分享、创作等各环节,一方面,及时点评和反馈;另一方面,培养美感,最后对优秀作品提出表扬与加分。

(二)本土化资源拓展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江浙本土一带的老街文化发展迅速,结合文旅、健康、养老等各有特色。在收集资源时,以比较著名或者保存比较完善或者文化底蕴较强的老街为实例,如南塘老街、西塘老街、前童古镇、韩岭老街、南浔老街、紫阳古街等。也可以选择地理位置较近,适宜带学生去采风的老街。提前对这些老街的起源、发展历程、风格特色、相关人物、历史典故进行了解与查询,做好记录。同时,收集和整理这些老街在发展过程中的照片、图片、视频,以及老街现存风貌图片、视频等。通过视觉、听觉甚至触觉感觉老街的韵味。

(三)构建情境

创设情境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最常见的环节。在本土化发展的小学美术项目式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必不可少。一方面,情境的创设要以学生的实际感受和体会为主,是看得见摸得着能理解的情境;另一方面,创设的情境要具有趣味性和新鲜感,能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助于学生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并能深入分析问题和运用自身的知识技能最终解决问题,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建立学习的信心。项目式课堂教学可以以任务或问题为驱动力,对任务或问题进行分解,创建不同的情境,保障项目学习层层递进,顺利推进。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也创设了不同的情境,如“导游角色扮演”。

(四)升华渗透本土文化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了小学美术的课程性质与价值:一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三是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四是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文化与艺术紧密相连,将本土文化升华渗透到美术教育教学中去很有必要。老街是本土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本土文化的载体。所以,通过观察、欣赏、解说、分享等一系列深入探究,将本土文化升华和渗透到认知中,使其与现实生活紧紧连在一起。例如,老街中的民间传统手艺店铺,带着浓厚的本土特色,从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一直延续到现在,再与现代生活融合在一起。

(五)展示成果

本项目式课堂教学的“成果”展示穿插在每一个环节,例如,在总结分享老街特色时,“分享”本身也是一种“成果”;而最终成果就是每个人关于老街的创作画。这些创作画可以在班级宣传栏进行展示,也可以选取有特色的作品在学校宣传墙进行展示,或者分享在学校App上。还可以将优秀作品进行刊物投稿等,将班级作品装订成册,供班级或学校同学参观分享,或者制作成明信片、卡片、贺卡等。重视对学生成果的展示,不仅是对学生抒发情感、个性表达的认可和肯定,也是助力学生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的一种表现,运用得当的成果展示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帮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体验美、感受美,提高学生美术思维和创作意识以及审美情趣。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