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卢艳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是小学生接触世界、培养审美能力、愉悦身心以及发展个人兴趣的重要途径。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研究小学音乐教学策略对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进行了相关探讨,以期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助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教育;音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8-0145-03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其能够促进个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依托核心素养教学策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文化素养的个体。

一、 小学音乐教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小学音乐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不断具备音乐相关知识和能力,如音乐概念知识、音乐观念等。它强调以审美为核心,发展培养学生自主音乐需要、音乐实践能力、音乐情感体验及音乐文化理解。在小学时期,音乐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乐理知识、音乐情感、乐理欣赏、乐理实践等多方面为重点,进而培养并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包括培养音乐感知与欣赏能力、音乐表现与创造能力、音乐文化素养、音乐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小学音乐核心素养教学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能够提高学生感受、欣赏、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构建一个完整的音乐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国家观,实现艺术素养与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措施

(一)以学生为本,注重兴趣激发

在当下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应把核心素养的塑造放在教育教学首要位置。培养核心素养,不仅要求学生加强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更要求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和创新发展等多方面能力。为此,教师需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兴趣激发,推动音乐教育改革。具体而言,以学生为本要求教育教学体系要围绕着学生建设,教师可通过日常课堂观察、师生直接谈话,收集并分析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点、学习难点及偏好类型,据此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例如,针对喜欢流行音乐的学生,可以融入流行元素讲解音乐理论。主动兴趣激发则要求教师改变授课模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竞猜等多元的授课模式,提高学生课堂的专注度。比如,通过“音乐猜谜”游戏教授乐理知识,让学生在参与中享受音乐的乐趣,从而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二)改变教学理念,提高音乐教师素养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改变教学理念与提高音乐教师素养是推动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侧重学生知识的教授与技能的学习,却较少关注学生音乐情感的培育、创造力的启迪以及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实施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现从“教”向“学”的转型,已成为小学音乐教育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方向。教师要重视学生参与,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情感诉求、学生差异。从以往单一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音乐学习的引导者、协作者和鼓励者。教师需打造一个充满音乐气息的学习环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他们积极探索、大胆展示和创造。然而,要达成这一目标,音乐教师的教课素养尤为重要,音乐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音乐知识和授课技能,还要具有多学科联动的教学视角、广阔的文化视角、创新的教学理念。教师需要“因课制宜”,深入探究不同课程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不同音乐课程背后的意义与文化情感。

(三)强化音乐实践,提升综合能力

音乐实践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音乐理论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注重课堂实践,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参与到各种音乐活动中来。例如,在教学歌曲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独唱或表演唱,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改编或编排,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他们的音乐创新能力。学校可以设立音乐兴趣小组,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音乐比赛、音乐会和音乐讲座等活动,这些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音乐演出、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进行公益演出等,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回馈社会的意识,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例如,教师在对《保卫黄河》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使学生加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教师应注重音乐实践的融入,以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关于《保卫黄河》的背景资料,如歌曲的创作背景、历史意义等,让学生对本节课所需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保卫黄河》的音乐视频或演奏会,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对作品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如合唱、独唱、对唱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也可以采用情景再现方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保卫黄河》相关的情景,如黄河泛滥、人民抗洪等,让学生在情景中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所传达的勇敢、坚定和团结的情感。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如音乐剧、合唱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音乐素养,感受音乐的魅力。

(四)融合多元文化,拓宽学生视野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多元文化元素、拓宽音乐视野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融合多元文化意味着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元素,让学生在接触和了解中感受到音乐的多样性。例如,在教授中国传统音乐的同时,可以引入非洲鼓、印度古典音乐等,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不同文化的音乐特点,培养他们对多元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同时,拓宽音乐视野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创造条件,让学生接触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这不仅包括古典音乐、民间音乐,还应包括流行音乐、现代音乐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音乐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从而提升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此外,融合多元文化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通过学习不同文化的音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情感表达方式,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例如,在学唱一首外国民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和文化背景,从而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沟通意识。

例如,在学习《平安夜》这首歌时,可以融入多元文化元素。通过介绍歌曲背景,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平安夜》起源于西方国家,是西方传统节日之一。通过讲述圣诞节的习俗,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平安夜歌曲,如德国的《静夜》、意大利的《平安夜颂歌》等,让学生在欣赏和演唱这些歌曲的过程中,感受不同文化的音乐风格和特点。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不同国家平安夜的庆祝场景和音乐表演,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充分体验多元文化。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和改编,将《平安夜》与其他文化元素相结合,如融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平安夜歌曲。总之,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合多元文化元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音乐的多样性,激发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从而提升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注重评价反馈,促进持续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评价反馈是衡量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忽略了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情感和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为此,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学生音乐素养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还要关注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通过多元化的评价,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同时,还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注重结果导致学生为了追求高分而忽视音乐学习的兴趣。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努力程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音乐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发现自己的问题,制订改进措施。

例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音准、节奏、音色等方面的掌握情况。对表现较好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继续学习的动力;对表现不足的学生,教师应耐心指导,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的方法,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背景、内涵和情感。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了解他们对歌曲的理解程度,及时给予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情感和内涵。此外,要注重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观察他们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和责任感,针对问题给予指导,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升。最后,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鼓励他们不断挑战自己,追求更高水平的音乐表现。

三、 结论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教学需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兴趣激发;改变教学理念,提高音乐教师素养;强化音乐实践,提升综合能力;融合多元文化,拓宽音乐视野;注重评价反馈,促进持续发展。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晓君.基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例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4):35.

[2]沈颖颖.关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策略研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教育教学创新发展交流会论文集,2024:115-116.

[3]姜红.新课标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4(7):182-184.

[4]王芃粤.高校民族音乐鉴赏与音乐审美研究[J].明日风尚,2024(4):10-12.

[5]张虞函.小学音乐第二学段大概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华夏教师,2024(6):48-50.

[6]黄梓荧.引入微课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J].小学生(中旬刊),2024(2):97-9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