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毕翠玲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价值,是新时代赋予历史学科的重任。历史教学内容不仅仅呈现在历史课本之中,同时也渗透在其他学科中。开展多学科协同教学,能够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跨学科教学的作用与意义
只有让学生从整体化视角进行学科知识的感悟,才能够让学生以整体化思维正确认识学科,进而有效学习学科知识内容,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跨学科教学,既能够帮助学生探究知识之间的关联,从不同角度认知历史,形成正确的学科态度与学习价值观念,也能够让学生从学习方法入手,强化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所以,在当前的核心素养视域下,跨学科教育理念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策略
1.整体探究,强化综合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跨学科理念的融入,于历史课堂而言,教师可以通过整体化视角,帮助学生在认知历史、学习历史以及应用历史的过程中,能够应用综合化思维去思考。例如,在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教学中,就红军长征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营造红军长征的情景,进而融合相应的语文或美术学科内容,帮助学生探究红军长征的这段历史,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认知思维。在这样的整体化视角下,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认知与思考方式将会更加整体、综合,体现了跨学科教学的意义。
2.多元授课,丰富课程体验。
开展跨学科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授课形式进行融入。通过多元化的授课形式,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认知途径将会不断拓宽,在丰富认知体验的同时,也能够激发对于历史学科的兴趣以及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如在进行土地改革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可以融入政治学科中的有关民主制度的内容,由学生来模拟投票选择土地改革的方向是“传统”还是“创新”,并进行情景延展分析。通过游戏化的多元授课形式,融合跨学科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更具体验感的游戏过程,多角度理解与认识教学内容。同时,在“政史不分家”的理念下,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历史、政治的理解。多元化授课作为跨学科的融合途径,还可以借助角色扮演、项目探究以及小组合作、线上调研等展开。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体验,也可以借助这些多元化的模式,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以不同的视角进行跨学科的知识应用。
3.实践拓展,拓宽认知窗口。
历史属于人文类学科,因此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正确认知,也直接影响着其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在更为丰富的跨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不断拓展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深度认知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在具体教学中,可以从线下课程和课程设计入手。对于线下课程,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文史博物馆等方式,进行综合化的教学与拓展。对于课程设计,则可以通过转变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进行落实。如:由学生来进行课堂引入环节的设计,要兼具趣味化与体验化。这样,学生在预习与设计时,就会探究与历史主题相关的趣味故事、话题、物品等,进而自然而然地进行实践认知拓展,打开历史学科的认知视野。通过相应的实践拓展,能够让跨学科理念真正变成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模式。
综上所述,在当前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教师要看到跨学科教学方式的作用与意义,并结合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设计路径,打造更适合实践应用且具备实践教学价值的跨学科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