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靖西初中历史学科“精读、精讲、精选、精炼”教学法的应用探索

作者: 许福佳

摘 要:在教授初中历史时,教师要切实把握教学需求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提升课堂教学效能,致力于学生知识能力和应用素养发展。基于此,文章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初中历史学科的相关案例,探讨了将“精读、精讲、精选、精炼”教学法融入历史教学实践的背景、价值和思路,以期助力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精读;精讲;精选;精炼;核心素养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精读、精讲、精选、精炼”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分析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精读”指的是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阅读、深入分析和理解,确保准确掌握历史名词解释、基础知识点等。通过精读、细读,学生可以深入把握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影响和意义,构建起完整的历史知识框架体系。“精讲”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教学目标和课标要求,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简洁、精准的讲解。“精选”指的是教师在设计练习题和课堂活动时,紧扣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案例和习题的设计。借助“精选”,学生可以及时巩固新知识,在练习和思考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精炼”指的是教师精心策划并挑选高质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通过实践深入掌握历史知识,有效巩固学习成果,从而提升学习效率与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策略聚焦于精讲与精选,确保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二、靖西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精读、精讲、精选、精炼”教学法的应用思路

(一)引导学生“精读”材料,提升历史认知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实施课堂“精读”策略,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提升他们的历史阅读和认知能力,为学生强化认知能力创造条件。为此,教师应该明确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历史文本的目标,并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分段精读与总结。教师还可以将历史材料划分为若干片段,每段进行精读。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逐句分析,找出关键词、句,提炼核心观点,理解段落大意,最后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总结。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为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创造条件。在历史材料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与材料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百家争鸣”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介绍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的相关材料,询问学生对不同思想流派的看法,并让他们分析“百家争鸣”现象的原因和影响。当然,教师在设计“精读”环节的时候,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地讨论,明确表达自己对特定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个人观点与评价。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文章,将所学知识与新信息进行对比和分析,使之形成批判性思维,学会从多角度客观评价历史事件。

(二)“精讲”基础知识点,助力学生深度学习

“精讲”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突破观念桎梏,在“讲细,弄通”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为此,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提炼出核心知识点和难点,确保精讲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课前预习反馈、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价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使精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例如,在讲解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安史之乱”的知识点时,可以重点剖析安史之乱的背景、成因、过程和后续影响等关键点,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历史脉络,使之对这一巨大变故的“前因后果”了如指掌,提升系统性学习能力。另外,教师要积极创新“精讲”,提升课堂讲述、剖析的吸引力。比如,教师可以案例分析、故事讲述、图表展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讲解历史事件时,可以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有趣的故事,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具体而有趣。

(三)“精选”历史核心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筛选,精心选择最具有代表性、实用性和典型性的资源用于实际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框架。与此同时,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融合乡土教材资源,实现个性化教学。比如,教师通过挖掘广西地区的地方历史素材,将之与现今的通用教材融合,展现出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弘扬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在“精选”策略之下,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丰富多样的历史资料和多元视角,如历史文献、图片、视频、口述历史等,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例如,在讲解八年级上册的“太平天国运动”时,教师可以融入靖西等本土史料和案例,为学生提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立场的“佐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通过优选材料、重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确保学生能够从多个维度审视历史,形成全面而深刻的历史认识,进而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人文情怀。

(四)积极引导学生“精炼”,固化学生知识技能

教师要积极推进“精炼”,确保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靖西地区地处偏远,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初中历史教学面临诸多困难。教师在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时,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不断地尝试、摸索不同的教学方式,以适应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最终达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效果。例如,针对九年级上册“古代埃及”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设计练习题,强化学生对古埃及文化的深刻理解。同时,通过课堂讲解、个别辅导和作业批改等方式,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解析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此外,在课后,教师也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课外练习题,比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历史调研题等。相关练习题不仅要覆盖重点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难度梯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通过定期布置和批改练习题,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薄弱环节,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从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确保学生完善知识技能。

三、结束语

综上,随着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历史教学也要随之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运用“精读、精讲、精选、精炼”教学法,切实改进了课堂教学形态,提升了教学渗透力,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使之强化课堂学习能力,掌握知识分析、探究的方法,实现历史核心素养的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洪琪.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2(47).

[2]何露萍.初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素养培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2(14).

[3]高磊,刘春燕.初中历史精准高效演课教学的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4(14).

[*本文系靖西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课题《关于“精读 精讲 精选 精练”教学法在靖西初中历史的应用探索》(课题编号:CZKT2024050)的阶段研究成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